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等,因此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纳。在新课程实验全面启动的大背景下,我接手了这个一年级班,开始设想在我的课堂中能组织经常性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可事实上要使小组合作达到“快乐手牵手,一起向前走”,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下面就我自己的实施过程谈一点粗略的想法:【事件背景】班级:一年级9班人数:40人教学时间:开学第5周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过程设计】为了让学生感知“面在体上”,我准备了一些立体…  相似文献   

2.
【案例叙述】课堂上,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之后,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14×12",接着问学生:"这类算式你会计算吗?"有不少学生立即就举起了手。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我说道:"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同桌间交流自己的想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比较简单。"在集体交流时,出现了以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第十册第十单元。【教学过程】一、纵向整理,横向沟通1.学生自主整理本单元知识。师:在"圆"这个单元中,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生: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等。师:能不能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回顾和反思,并且把相关的内容整理一下呢?可以用文字、表格、画图来进行说明。(学生自主分小组整理)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从开始接触生本理念到践行生本实践至今已经有一年时间。在最初的学习和摸索实践过程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表达自己想法,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是活起来了,可是课上不完了;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汇报像倒资料袋,只是一味地把搜集的资料读出来,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甚至还有的读得不流畅,有的小组汇报有自己的观点,可惜只是课堂的"过场"……带着这些问题,在进一步的实践中我不断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镜头】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在引入课前教师组织学生“摸一摸”:摸数学书的封面与课桌面、摸作业本的封面与课桌面、摸自己的手与数学书的封面……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教师本意是要让学生说出哪个面比较大。可是学生的想法却不同——老师叫我们说自己的新发现,我就实话实说吧:生1:我发现数学书的封面比较光滑。生2:我发现课桌面比较粗糙。生3:我发现作业本的封面没有数学书的封面光滑。……【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教师用得最多的提问如:“这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孩子们,…  相似文献   

6.
正生本教育体系下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很常见也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个体进行前置性小研究后,在小组里面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思想,分享自己的发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发展……这是我们所追求的学生学习的理想状态!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尝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不管是"三三六"教学模式,还是"271"教学模式,最终体现的是"生本  相似文献   

7.
正曾听过孙双金老师的《落花生》一课教学,课堂上,处处体现着语文与生活的融通——孙老师用生活化"色彩"扮靓了语文课堂。【片段1】谈话导入环节师我姓孙,"孙悟空"的"孙"。(板书:孙)谁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与大家交流?师你叫什么?生我叫安诗乐。(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师什么意思?生"诗",因为我爸爸希望我像诗人一样出口成章;"乐",就是因为我爸爸也很喜欢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合作学习是很常见的学习方式,目的是打破课堂上学生之间的隔阂,给予学生合作、探索、交流的机会。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小组间不愿交流,小组内貌合神离,学生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于是,在某些课上,我特意安排2~3人为一小组,共同使用一台电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组内的合作有了一定的起色,但离期盼的目标依然相去甚远,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就更别提了。看来,教学生学会分享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观摩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吴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做法,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老师在让学生想办法表示出一半后,接下来让学生折出一张纸(有长方形纸片或正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不一会儿,学生已经有所收获,纷纷要求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吴老师并没有让学生马上进行作品展示,而是让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看自己有什么收获,继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生1:我一开始是这样折的(),和同组同学交流后又想出了另外两种折法()。(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多了)生2:我是这样折的(),我还发…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我区提出"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计划"以来,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个课堂价值观的引领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此背景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如何体现呢?下面结合两节语文课,谈谈自己的想法。【案例一】  相似文献   

11.
李艳莉 《辅导员》2013,(36):16-17
"老师,我可以把获得的奖品分享给我们组的同学吗?"忽闪着大眼睛的小禹举手向我征询意见。"你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随着我的话音,课堂上出现了组内同学共同分享糖果的一幕。看着每一个小组的同学都在小组代表的带领下愉快地进行着糖果分享,看着孩子们拿着糖果真诚给予他人、获得糖果的同学由衷地感谢他人的场面,我欣慰地笑了。"你为什么想到要将自己的奖品分享给  相似文献   

12.
李艳莉 《辅导员》2013,(24):16-17
<正>"老师,我可以把获得的奖品分享给我们组的同学吗?"忽闪着大眼睛的小禹举手向我征询意见。"你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随着我的话音,课堂上出现了组内同学共同分享糖果的一幕。看着每一个小组的同学都在小组代表的带领下愉快地进行着糖果分享,看着孩子们拿着糖果真诚给予他人、获得糖果的同学由衷地感谢他人的场面,我欣慰地笑了。"你为什么想到要将自己的奖品分享给  相似文献   

13.
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核心理念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只有在交流、争执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提高,而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总是不能积极主动参与互动交流,讨论时明明知道自己的想法很好,交流时就是不发言。如何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让生本教育真正走进课堂,我认为首先要做  相似文献   

14.
<正>前段时间,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小学面对全市举行了"教学开放周"活动,数学方面安排了6节课,我听后深有感触。特别是《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给观课老师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它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基于学生想法并提升学生想法,通过交流想法,碰撞思维火花。正是这种生动、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生成了课堂亮点,也正是这些亮点使课堂更厚重、更灵动、更精彩。【教学片段一】猜想三角形内角和  相似文献   

15.
胡安波 《文教资料》2005,(23):176-177
【问题背景】近日,笔者听了一节内容是“5的乘法口诀”的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经过适当的引导后,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5的乘法口诀。经过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各个小组都完成了自己的创作。汇报交流开始后,一个小组的汇报中有这样一句口诀:三五一十五。当汇报的学生刚说完后,教师就问:“你觉得‘三五一十五’顺口还是‘三五十五’顺口?”这个学生沉默无语,其他小组的大部分学生回答道:“‘三五十五’顺口。”接着,课又继续进行下去了。当时听后,头脑中立刻涌动起些许疑问和想法:“三五一十五”是孩子自己的创造…  相似文献   

16.
<正>【引子】曾经一名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他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我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这样的回答,似乎很出乎记者抑或我们的意料。"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这些简单的话语道出的却是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正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下半年,我们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一个多学期过去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交流、展示已成为一种闪亮的学习形式。学生不仅学会了交流,还善于交流、乐于交流。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一、明确目标,引导交流记得一开始的课堂上,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并不高,每个小组  相似文献   

18.
孙建锋 《辽宁教育》2012,(15):21-22
一次,甲乙两位老师同课异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留下两个颇有嚼头的教学片段:【片段一】师:学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你受到的启发是……生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师:(笑盈盈)对!生2:爱。师:(表情由"晴"转"阴")错!【片段二】师:读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不妨说说,一同分享。生:(也许是思考、也许是迟疑)  相似文献   

19.
【教学片断】师:现在请同学们共同欣赏45衣2的不同算法。……(一切在预料之中进行)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四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看到一个学生又举起了手)你还有什么想法吗?生1:我有一种想法,不知  相似文献   

20.
[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分享?[问题解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较多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目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这种学习方式也很常见,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之间的隔阂,给予他们合作、探索、交流的机会。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小组间不愿交流,小组内貌合神离。学生似乎对合作学习提不起兴趣,更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也许是因为他们每人使用一台电脑而无暇顾及其它,也许这是独生子女的特性……于是,在某些课上,我特意安排2~3人为一小组,共同使用一台电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组内的合作有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