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益 《中国考试》2005,(2):40-52
一、认识文学史课程的特点1.文学史内容广泛而丰富,这是特点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包括了各种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众多文学社团流派的兴衰更替,各种文学思想的论争,许多重大的文学事件,数量很大的重要的和比较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等等。以作品而言,文学史不仅要涉及到重要而优秀的作品,还要涉及到那些思想和艺术都算不上优秀但在文学史上具有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学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诗人、杰出的作家,但在文学史上占显著地位的女作家却非常稀少。宋代的李清照却能在灿若星河的古代作家中熠熠照人。她在诗、文、赋、文艺理论等方面都有杰作,并以独创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我们从流存下来的作品看...  相似文献   

3.
林徽因年表     
前言在中外文学史上,不乏这样的现象:有些作家虽然留下了作品,但其生平经历、著述思想等有关传记材料,或因历史贻误,或由个人际遇而未曾留下雪泥鸿爪。时过境迁,查考益难,卒使后人知其作而不知其人,竟成为文学史上无法弥补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文小说创作及其评论现象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对待作家作品的评论必须排除任何干扰,作具体深入的评价和艺术把握,这样不仅能客观公正地把作家作品呈现在文学史上,而且也能促进我们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作为戏曲样式,实属综合性舞台艺术;但其剧本则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堪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并驾齐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其崇高地位.元杂剧现存剧目约六百种,留传于今的作品还有一百六十二种,迄今可知的作家约计二百人.仅此可见元代杂剧作家之众多,作品之丰富,实令人惊叹、仰服.元杂剧确以其辉煌成就而在中国戏剧史上竖起了第一块丰碑,也不愧于堪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闪光的里程碑在现存的元杂剧中,近三分之二是仰仗于明代著名戏曲家臧晋叔选编的《元曲选》而保存下来并得以广泛传播的,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6.
文学常识,虽是常识,但不少人因没有这样的常识,常犯常识性的错误。从近年高考的考查情况看,可以基本明确文学常识的考查范围:对重要作家的识记,应当以必修和选修教材中涉及到的,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为主,以其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作家、作品为次,还应当注意识记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姓名及其形象的典型意义。对文学体裁的识记,应当以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7.
(一)在新文学史上,丁玲是以写妇女问题而闻名于世的作家。她的第一篇小说《梦珂》和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都是这样的作品。她在一九四○年写的《我在霞村的时候》,一九四三年写的《在医院中》也同样是反映妇女问题的重要作品。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新文学史上一直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这是不公正的。先看《我在霞村的时候》。小说中的贞贞曾沦为日寇兵营中的一名军妓,虽如此,但民族意识并未泯灭。她为八路军递送情报,即使在重病的情况下,也拖着有病的身子,“走一步痛一  相似文献   

8.
路遥以其专注的创作态度与坚守的文学理想成为当代文学不可忽视的存在。但持续受到热捧的路遥及其作品,却依然在文学史家那里得不到应有的评价与追认。长久以来被排除于当代文学史的作家谱系之外,使得路遥身为作家的不懈追求与其作品的独特魅力都在一定程度上被遮挡在了阴影之下。但路遥及其作品价值不应就此被忽略,这些被遮蔽的光芒站在当下的全新环境中去重新回顾,依然可以看到路遥情真意切的思考对于当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擅长描写普通劳动农民的作家,他在小说中第一次塑造了众多的普通劳动农民的典型形象。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也写过农民,但多半不是普通的劳动农民;有不少作品也塑造出农民的典型形象,但多半不是普通劳动农民的形象。《水浒》是著名的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但出现在作品中的农民英雄,先后都脱离了农村,不再从事农业  相似文献   

10.
无论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外国文学史上,总有一些彗星一般划过天空的天才作家,虽然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时间极为短暂,但他们的伟大文学成就却像那划破夜空的万丈光芒,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萧红,这位呼兰河畔的女作家,便是这样一位天才的作家。我们在为她坎坷短暂的一生唏嘘感叹的同时,更会为她精彩绝伦的一系列作品击节叹赏。  相似文献   

11.
周珂珂 《文教资料》2010,(20):31-33
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之一,白桦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本文主要论述志贺直哉的生涯、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其作品《和解》的写作背景、故事梗概、表现手法,等等。作品折射出一个社会的亲情氛围,从不和到和解是一种感情的变化,却也反映出作者与现实生活的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12.
陈子善先生在2005年9月8日做客人民网文化论坛时说:"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假定说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最伟大的作家只有一个的话,那当然是鲁迅,但假定要举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第二位优秀的作家的话,我就举张爱玲.  相似文献   

13.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这里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研究了佛教及印度文化对许地山文学思想一和文学创伤的影响,有助于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上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平安物语文学时代是日本文学史上尤其重要的一个时代。独特的时代政治背景造就了一批博学多才、内心世界丰富的女流作家,其作品中体现的时代女性的个性及精神观尤其引人注目,且其散文、日记等诸多女流作品形式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该时期的女流文学的发生、发展及代表女流作家的进行了浅析,并窥探了时代影响下的女流作家的内心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一、文学常识高考大纲对文学常识考点的要求是:(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的年代及其代表作品。从范围看,它主要是考查在文坛上有影响、有名气的作家和历代文学史上富有代表性、具有深远意义的典范作品。从考试目的看,主要是让考生熟悉初高中教材所接触到的作家及作品,系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考题已经延伸到教材之外的一些中国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家作品,这就要求考生广泛吸收,拓宽知识,从而提高文学素养。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的要点是:理清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知晓外国文学的潮流和重要作家的风格流派,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扩大知识视野,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体裁包括古典文学体裁和现代文学体裁。古典文学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诗歌、散文、戏曲、小说。诗歌包括诗、词、散曲等。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散文,按内容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小说,...  相似文献   

16.
张超然 《文教资料》2007,(34):129-132
刘恒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也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但他的具体创作突破了"新写实"的范畴,小说《虚证》就是这样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作品《虚证》的结构研究——先以微观的文本分析破解作品结构,再以宏观的哲理阐释和平行比较挖掘作品的文学史意义。最后得出结论:作品《虚证》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深度上达到前人未及的高度,且依靠其独一无二的结构方式做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因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平凡的世界》在当代人阅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被广泛阅读.但民间持续高涨的阅读热潮并没有带来文学研究者和评论家们的热切关注。由于精英文学、高雅文学的立场.以及以西方现代艺术为参照框架的评判标准,使得这样一部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处于一种被漠视和尴尬的处境。因为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巨大的现实意义,所以确立《平凡的世界》新的文学史地位.不仅是对作家路遥在当代文学史上所作贡献的肯定,而且对我们新世纪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以及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乱伦"这一主题以其独特的魅力长期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叙事文学中,特别是日本文学,对这一主题的演绎经久不衰,其数量之多是其他国家相关文学作品无可比拟的。日本叙事文学史中关涉"乱伦"主题的文学作品类型繁多,在这些分类当中,母子乱伦从古至今都是作家们爱用的题材之一,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因此,本文拟从日本母子乱伦相关的作品出发,分析日本乱伦作品的特点以及日本乱伦作品如此丰富发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与张爱玲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大作家。他们虽同处相同的创作时代,同具相似的文学命运,同样都以人性作为自己文化视角的切入点,但他们笔下的人性迥异,他们的作品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表面上看,他的许多广泛流传的作品都是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在《讲话》精神的直接指导下创作产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诸多著作都持此观点。事实上赵树理看到《讲话》之前,其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已经创作完成了。赵树理文学现象与《讲话》精神的吻合是时代的必然、文学发展的必然。文学史著作应当对此进行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分析,探究赵树理文学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