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元两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最重要时期,特别是元代山水画之变不仅是绘画史上的艺术变革,也是我国美学史上的一次思想深化;这次变革确立了中国山水画在画坛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人物画是最早成熟的画科,它发展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状态。但是人物画的发展并没能持久,北宋后期,随着文人画对画坛的占领,人物画开始渐趋衰落,元以后的人物画便跌入低谷。造成人物画衰落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宋元文人画兴起后文人画家的出世态度和创作主张。文人画家消极逐世、脱离生活和轻视造型、“游戏三昧”的创作态度,直接影响了人物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人画是兴起于我国宋元时期的一个对于中国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画种,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通过分析该时期的社会文化史可以看出,文人画兴起的社会历史根源是当时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激烈,以及新的社会阶层士人集团的形成。其文化根源是在当时的绘画艺术领域出现了由人物画向山水画的转变,以及由写实手法向写意手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境界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境界分为物境、意境、情境三种。在山水画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三种境界的偏重不同,从重物境一意境一情境是一个动态流程。当今社会是重“情境”的时期,当代山水画家为表现“情境”在“图式”方面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扩展了山水画的审美领域,彰显出画家自我情境及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5.
花鸟画最早可追溯到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唐朝绘画题材从宏观的山水画进入微观的花鸟画,花鸟画独立成科,五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关键阶段,被称为“黄家富贵,徐氏野逸”的黄筌和徐熙代表了当时的绘画风格。宋朝设立画院,画家深入生活,高度的写生制作技巧,表现神妙富丽的图式,成为世界绘画史上灿烂的一页。元、明、清工笔画逐渐衰落,水墨文人画兴起,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新材料、新技法运用给工笔画带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6.
王一楠 《美育学刊》2022,13(1):69-74
迈珂·苏立文的著作《山川悠远》是一本面向西方的中国山水画简史,贡布里希围绕山水画与自然和真实的关系对此书提出质疑。但二人对该问题的认知均存在偏差。其一,《山川悠远》基于线条艺术的抽象性将山水画视作微缩自然,而中国传统画论认为山水画中具有整全自然,自然通过绘画得到了更充分展现。其二,《山川悠远》认为宋代之后现实主义与复古风格此消彼长,程式化的文人画不再追求自然的真实。但受心学和新儒家的宇宙发生论影响,山水画重在从心灵境界中探寻绝对真实,仅将自然的真实视作表象。这一艺术史事件折射出20世纪海外学者以扩张性的西方视角观察全球艺术的倾向,以及将中国传统美术纳入西方现代学科与知识体系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千余年来它本身的发展史实不但体现着其形式技巧的丰富多样性,而更重要的是隐藏在作品中的作者自我的博大与深刻性。而这种丰富与深刻,在绘画史上即标志着一个总的特色;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与情趣在中国山水画领城内的外表现。历代无量数的山水画家将自己的心智无私地投入了这条浩渺无涯的艺术长河,他们在其内部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不断地探寻、体验和把握其生命的流程。才创造出了长河中各种各样排空的巨浪,汹涌的波涛,清浅的涟漪,还有那回环重叠的漩涡。这一切,才使中国山水画呈现出万千气象,成为民族艺术的瑰宝。因之,中国  相似文献   

8.
由于元代民族关系复杂,汉人地位低微,士人以隐逸为逃避社会政治的手段,寄情于山水之间。这却暗合了艺术创作的求美本质,也使元代山水画具有了以下特点:士人成为主要的画家,追求高远而不落俗套,绘画中心远离京都,在力求古雅的过程中发现并弘扬了南方画派。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绘画形式,深受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玄学影响,以时人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两篇山水画理论文献最为重要,他们提出了画山水就要写山水之神的自然美学观,倡导以形写神的创作方法,从而确立了山水画的艺术特质和审美取向。宗、王二人的山水画理论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蕴,不仅指导了古代山水画家的创作实践,对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龙吟 《保定学院学报》2010,23(2):113-115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根本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具有非常典型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谢赫的《古画品录》具体讨论了"气韵生动"这一美学概念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史的关系,认为"气韵生动"所揭示的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它既适用于人物画,同时也适用于山水画;既可以用来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也可以用来指创作主体的精神品格。因此,"气韵生动"说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画自五代以来因南北地理位置形成了北派山水与南派山水,究其根本原因是南北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条件。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条件造就了不同的游览方式——北方主要以山为中心徒步游览,南方主要以水为中心乘船游览,由此也早就了两种不同的山水画构图——以山为中心的全景立轴式构图与以水为中心的长卷式构图。以五代与北宋时期两派山水的代表画家和作品对此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自五代以来因南北地理位置形成了北派山水与南派山水,究其根本原因是南北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条件。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条件造就了不同的游览方式——北方主要以山为中心徒步游览,南方主要以水为中心乘船游览,由此也早就了两种不同的山水画构图——以山为中心的全景立轴式构图与以水为中心的长卷式构图。以五代与北宋时期两派山水的代表画家和作品对此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为基础,通过对文人画的内容、意境和画家心境的分析,对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了探讨和讨论,从而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意境蕴含心境,心境影响意境的创造.弄清文人画意境与画家心境之间的联系,对文人画艺术的赏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画的题款与题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题款与题跋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题款与题跋,对研究中国画产生的背景及画家的创作心态与艺术审美观都有重要意义。宋元以后,中国画题款艺术的发展,为中国画在形式上带来了新的气息,成了文人画的表现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独特的艺术流变,在审美取向上具有特殊的意韵与价值追求。其中题款和钤印成为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在深化主题、开拓意境、抒发情趣、增加画面的形式美感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审美作用。同时更借助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展示文人画丰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凸现文人画家的精神境界与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16.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对中国艺术特别是传统山水画的影响极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山水画的绘画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影响上,从而使传统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和审美样式系统。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三远法观点,表达了构图形式变化所表现出的不同意境;农业文明社会形态所产生的山水画,其发展变化与时代特征之间具有内在联系。通过对古今一些山水画家作品分析,证实了笔墨当随时代的画论。  相似文献   

18.
特殊的社会条件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清逸超俗以及整体把握自然山水的审美取向,形成了艺术家们简淡玄远的美感和艺术观,奠定了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轨迹来看,“个性化”的笔墨固然是山水画真正的血肉和灵魂,但其“程式化”的绘画语言成为了构造山水画艺术形象不可或缺的“骨架”。如果没有这个“骨架,”其“个性化”的笔墨也就失去了支撑它的身躯,因此我们应该肯定“程式化”的艺术原则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存在的价值和美学意义。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化”亦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随着绘画艺术的创新而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之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的山水画代表着中国古代先民们对大自然的崇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体现,其精神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山水画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满足了人类安顿心灵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