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试图剥开最严重民族宗教冲突个案的迷雾①,在民族宗教冲突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当今世界国际政治中最严重民族宗教冲突的根源,预测其走向并寻找其出路,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解决民族宗教冲突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文中还力图在识别“主体民教的冲突”与“整体对抗的民族宗教冲突”的前提下,对国际政治最严重民族宗教冲突类型进行深入分析,把民族宗教冲突划分为主体民族的冲突、分割性(或跨界性)冲突、移民性冲突、文化传播性冲突四种类型,警示人们主体性整体对抗类型具有参与冲突的人数比例最大、解决冲突所持续的时间最长、解决的难度最大和对社会的危害性最大等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进路在于把整体性对抗降级为局部性对抗、进而再化解为零度冲突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镜像神经元是二十世纪末科学界的重大发现,震撼了世界很多领域。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维莱亚努尔·拉马钱德兰甚至断言:“镜像神经元之于心理学,犹如DNA之于生物学。”镜像神经元理论研究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认同,其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探索活动还在深入进行当中。镜像神经元理论适用于很多领域,也适用于各年龄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悲剧成因引起无数争议。大部分争论都围绕奥赛罗外部矛盾进行分析,其实,莎士比亚在剧中设置的种种冲突与剧中其他人物密不可分。文章利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伊阿古和凯西奥之间的关系,探究奥赛罗悲剧复杂的内部原因,对健康精神世界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巴赫金的“镜像”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赫金的“镜像”理论阐释了一种源于“我与他人关系”的“我与我的关系”。该理论认为,在“镜像”中,我无法认识整体的自我,镜像中的自我认识始终渗透着他人的虚假意识,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借助于他人的视角才能构成对自我的完整认识。我与我的“镜像”关系,在文艺作品中即转换为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在自传性作品中转换为作者与自传性主人公的关系。巴赫金的“镜像”理论超越了历史上相关的镜像(映像)理论,为文艺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现代法律,本制下,人权既是国内法调整的对象也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调整领域。基于国际社会的主权性和人权问题的敏感性,在现代国际法上,人权与主权冲突不断,主要体现在国际法若干基本原则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是改善国际关系推动国际人权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解析人物形象,对伯格曼电影《喊叫与耳语》进行美学分析,研究该片在反映主题思想上的独到之处:用电影镜像来隐喻电影艺术创造中存在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7.
国际关系主流理论以权力、制度、文化为分析路径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国际冲突,但往往忽视从微观角度尤其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国际冲突的内在逻辑.对国际冲突的社会心理学分析有助于解释国际主流理论不能够完全解释的现象,或者关注这些理论没有考虑过的维度,因而弥补了这些理论在分析国际冲突中的不足与缺陷.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国际冲突持久与加剧的社会心理过程与现象以及错误知觉与认知偏差的生成机理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冲突从而为国际冲突的调解与解决奠定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说《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和《青衣》中的筱燕秋进行比较分析,程蝶衣与所扮演的虞姬和筱燕秋与其扮演的嫦娥之间的关系是:成就与被成就之间的关系;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本我与自我冲突,镜像与现实矛盾的思考与见解。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际政治伦理载体的价值观外交是一种外交方式,也是一种国际政治现象。在国际政治演进过程中,全部的外交政策与国际政治行为无一不是价值判断与道德选择。价值观外交源自国际社会自身的规范性价值体系,根植于西方社会的人文理念与宗教价值之中,构建于其国内政治生态与国民伦理认同的基础之上,具有集利益负载和价值负载于一身的特征。国际政治伦理冲突源自对主权原则之于维系国际秩序的重要性的伦理认知差异、多元化的国际政治伦理主体在道德发展水平上的非均衡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政治伦理共识的有限性。从国际政治伦理冲突的目的、过程与结果来看,价值观外交折射出三个层面的国际政治伦理冲突——权利伦理冲突、行为伦理冲突和责任伦理冲突。  相似文献   

10.
在对镜像神经元系统的解释时,占主流的现象学径路由于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不相容而遭受质疑。文章尝试以达尔文的情感理论来分析镜像神经元系统,论证镜像神经元可能为解释物理生物学和心智本体论研究之间的本体论空缺提供神经生物学基础。同时,文末还将论证,在亚个体层面镜像神经元为我们提供解释了主体间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当今,国际贸易迅速增加,并以此带动经济增长。但是,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冲突越来越严重。而国际贸易中环境问题的国际冲突源于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和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的差异。由于考虑环境因素后的贸易利得不同,解决和协调环境问题应通过环境成本内在化和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国际商务英语谈判中的礼貌原则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商务英语谈判应遵守礼貌原则,恰如其分地用好礼貌用语,能避免冲突和僵局。积极运用一些语用策略,能加速谈判进程,提高谈判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领域是存在法律冲突的,但这种法律冲突既不来源于国际条约对知识产权提供保护的国际性,也不来源于知识产权管辖权制度的新发展,它只源于一国对外国知识产权法域外效力的直接承认,而这种直接承认在目前看来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知识产权领域内的法律冲突也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存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理论国际私法与实务国际私法存在一定的对抗或背离的倾向。理论国际私法偏爱于从国际主义出发,注重国际协调,遵循内外国法平等适用的理念,强调冲突规范的依职权强制适用性;实务国际私法偏爱于从国家主义出发,注重国家利益的维护,遵循内国法优位的理念,更愿意接受冲突规范的任意适用性。应考虑以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实务之需建构我国国际私法理论之体。  相似文献   

15.
国际私法基本理论和制度中涉及我国的问题包括:我国的国家法律制度问题、“依法治国”与国际私法、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国际私法、和平发展与国际私法。国际民商事交往中主要是法律运用问题,主要有:当事人的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物权、知识产权、债权、海洋开发、婚姻家庭、继承及“一国两制”下地区间法律冲突的定性。国际私法主体、国际民事诉讼和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方面也出现了需要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模式中,任何一部分的崛起都会引起国家形象塑造策略的转型。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国家形象的塑造越来越表现出商业化的局势。同时,现代电子大众媒体的发展,使国际传播越来越表现出复杂的态势。传播主体逐渐表现出多元化,政府、公司、非政府组织、个体等传播能力此消彼长,而网络更使国际传播中的主体表现出便利和难以有效控制的局势。因此,传统的通过对传播主体和传播工具的有效控制来塑造国家形象的策略,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国际传播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识别是国际私法学中极其重要的理论.在案件的审理中,无论是国际(或区际)民商事案件还是国内民商事案件,法官首先都要面临一个识别问题.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近十年,在中国区际民商事审判实践中,由于各法域法律制度和法律概念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地存在识别冲突,规制识别依据应当结合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特点,确立以法院地法识别为主、辅之以特殊识别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study investigates factors motivating universities to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degree collaboration. The Finnish-Russian university framework is used as the locus for studying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The paper employs resource dependency and institutional, stakeholder and market push and pull perspectives in a conceptual model explaining the drivers of international degree collaboration.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motivate partners to seek international degree cooperation, possible sources of conflict, and issues of compatibility and complementarity. In particular, the study compares the roles of different stakeholders and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s of Finland and Russia. The motives of the Finnish and Russian universities included in the study were found to be generally compatible, yet different enough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产物,它作为网络文化的镜像折射着网络时代的文化现象。网络语言对共同语的冲击和变异已经突破了互联网的界域,其带来的不仅是深刻的语言文化冲突,也促成着语言文化的融合,并引起文化的变迁。应以平和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规范和引导网络语言,淘去其中的糟粕。  相似文献   

20.
小说叙事作品中存在着种种叙事修辞技巧,这些技巧并非中立,而是与作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镜像修辞、叙事因果关系等叙事修辞手段的具体分析,表明叙事修辞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着作品的意识形态取向。不过,某一叙事修辞再完美,也可能与文本中另一部分的叙事相龃龉,从而影响修辞可靠性,进而导致意识形态幻象的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