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使语文教学不死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然而,  相似文献   

2.
基于“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认识,主体性综合性学习重视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主体性素质。为此,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和设计。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开放课堂,也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的自然延伸和拓展,是语文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课堂为阵地,以课堂为突破口,在课堂开发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语文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可能也无法把语文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  相似文献   

6.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全新的课型,将语文课堂学习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扩大了语文的外延,让学生走入广阔的语文生活天地。本文对综合性学习开展和实施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2,(11):31-3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考虑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相…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语文新教材中每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努力开发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开展更贴近学生实际的“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9.
蒋宛萍  赵瑛群 《上海教育》2015,(Z1):144-145
语文是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业理应和生活紧密联系: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作业理应更具有综合性。作业研究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必要路径和手段,也是“减负·增效·提质”综合性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与增效提质相结合、与学生发展相结合,体现“面向全体”和“差异发展”的原则,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求,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  相似文献   

10.
郑朝家 《广西教育》2005,(1A):55-55
语文与生活同在。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语文。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