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人格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范畴”,一般地讲,一个人的人格亦即一个人的“为人”,它包含“一个人的心情胸怀和德行事业”。教育是塑造人的活动,而代表人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格,所以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精神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文化素质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价值。一、人格概念界说人格,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概念,例如说“张三人格高尚”,“李四人格卑鄙”,“不要污辱人格”等。何谓人格?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意即面具。所谓面具就是…  相似文献   

2.
有人预言:导致人类最终毁灭的恰恰是人类自身。某些国家的核武器虽可以让地球毁灭几十次,但我以为,人类最大的危险不在核云盖顶,而在人格的堕落,人文精神滑坡。何谓人格?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说:“人者何?人格之谓也。”就是说人格就是人。简而言之,人格就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或者说指一个人的日常“为人”。古人就曾经说过,人生天地间,为人当自尽人道。高尔基也说:“世界上最好的职位是做一个人,但要做一个大写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健康的人格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善良,持之以恒的韧性,欣赏理解和宽…  相似文献   

3.
李成芳 《学语文》2005,(1):23-23,22
什么是人格?不同的人对其定义各不相同。“人格”就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辞海》)。“个人的道德品质”(《现代汉语词典》)。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说:“人格乃是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身心体系”;艾森克说:“人格乃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卡特尔说: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师,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人格修养的培养。高尔基说:“最伟大的事业是在世界上做一个人”。做一个人,意味着正直无欺,真实无伪,傲然挺立于人世间。人格就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良好的人格,是个体自我发展,事业有成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实践和时代的精神呼唤。爱因斯坦对人格有过高度赞美的话语: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全人才能创造出高尚和卓越的东西。”而他的人格力量和品质正如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所言:“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所谓理想人格,是指各个时代塑造的,让人们学习、追求的最完美的人格模型,是人格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每个历史时代都有它特定的理想人格形象,反映该时代的文化主题和价值取向。所谓道德修养,是指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应达到的境界。我们利用儒家理想人格施之于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首先要确立道德修养的理论前提即人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或人的道德品质上的善恶,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不少教育先驱早就关注人格教育问题,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完全人格教育”论。他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显然,真正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学校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它还应当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教会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格、丰富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爱因斯坦说得深刻:“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左右写作水平的人格因素主要是自信、进取心、兴…  相似文献   

7.
怀着对“人格魅力”的思考,我翻了翻词典。“人格”义项有三。①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②个人的道德品质。③人的能作为的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魅力”,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难怪有人说,“魅力”是财富,“魅力”是效益,“魅力”是地位。是的,对个人而言,“魅力”是一种资本;对团体而言,“魅力”是一种资源。“魅力”理应成为一种资源要素而存在和被利用。人的魅力要素是什么?——核心是人格。人格就是人的内在质量。有人这样诠释“人”:构成人的这些基本要素优化了,人格才能生发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如何构建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芮火才 《江苏教育》2007,(17):52-52
“人格”一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话语里。许多人动不动就说:“不要失去人格。”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格”呢?人格并不能混同于尊严和节操,也不能仅仅理解为道德品质,人格的含义远远大于此。它产生于几百年前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简单地概括一下,人格就是“个人存在的状态”,就是说,一个人的人格的高下,是根据他的存在状态来判定的。如果一个人能保持独立的存在状态,他的人格就是健全的。  相似文献   

9.
“小人”人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判定一个人人格高下的重要标尺。以原型说和特征表说的研究方法探究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小人”人格依次为卖国求荣、不仁不义、祸国殃民、阴险狡诈、言行可憎、不讲信义六大结构。“小人”人格结构符合实际,富有时代特色,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摒弃“小人”言行,从而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理想的“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语教科书的开篇说明中有这样的话:“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这段话自然说得非常有理,尤其是“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充分体现了语教学的人本思想和人精神。  相似文献   

11.
程印贵 《师道》2004,(4):16-16
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并明确指出:“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发展自己的才能。”要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立足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必须立足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2.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似乎是一个很学术的名词,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观察到“人格”。比如,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全的人格。”若一个孩子没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他人,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碍。”  相似文献   

13.
怀着对“人格魅力”的思考,我翻了翻词典。“人格”义项有三。①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②个人的道德品质。⑨人的能作为的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魅力”+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难怪有人说,“魅力”是财富,“魅力”是效益,“魅力”是地位。是的,对个人而言,“魅力”是一种资本;对团体而言,“魅力”是一种资源。“魅力”理应成为一种资源要素而存在和被利用。  相似文献   

14.
左文能 《云南教育》2004,(31):45-45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高尚的人格,是为人之根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反对‘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话…。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莺点”。  相似文献   

15.
蓝田 《江西教育》2007,(3):48-48
人格,似乎是一个很学术的名词,但实际上,如果对人格略有所知的话,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人格”。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康人格。”若一个孩子没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他人,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碍。”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人格,从不说过头的话,从不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我班实行“每人一日班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人格,从不说过头的话,从不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一、《中学修身教科书》蕴含的德育思考 1.德育目标——培养国民健全人格蔡元培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明家庭、社会、国家道德之“本务”以修身,发展完全之人格,“育国家之良民”。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个体“完全之人格,以保全人之为人的人性”。“发展人格者,举智、情、意而统一之光明之谓也。盖吾人既非木石,又非禽兽,则自有所以为人之品格,是谓人格。发展人格,不外乎改良其品格而已。”道德教育的最终任务是要通过道德教育影响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从而发展和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完善其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9.
教育应当是什么?中外教育家都有自己的“语录”。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雅斯贝尔斯则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在抱怨现在的孩 子越来越不懂得说“谢谢”的 时候,不知我们自己反思过没有,我们对孩子说过“谢谢”吗? 在家里,父母对子女说“谢谢”,是人之初的启蒙和示范;在学校,教师对学生说“谢谢”,是人格的尊重与平等;在社会,孩子对别人说“谢谢”,使人如沐春风. 父母养儿育女,教师教书育人,天经地义,孩子们应当说声“谢谢”;孩子为师长做事,理所当然,我们也应道声“谢谢”。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师道尊 严,我们却很少这样对 孩子说。因此,我 们要求孩子们 说“谢谢” 时,就多 少带有 一种强 迫性。 教 室 里,一根 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