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法律概念具有内涵小外延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除了必须使用表义明确、具体的立法语言外,还需要表义概括的语言形式。表义概括的名词、行为动词、不定代词和具有名词性的“的”字短语等语言形式可以扩大法律概念的外延,满足法律的需要,是立法语言严谨、周密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本中普遍存在着词汇名词化现象,英语立法文本中的名词化词汇特征主要表现在其词形上的可溯源性、表义抽象化、信息密度扩大化和使抽象语义再具化的特点。对此加以探究能更好地帮助人们掌握法律英语中立法语言的词汇特征。  相似文献   

3.
胡邦岳 《华章》2007,(6):138
立法语言是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其明确语义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用词方面探讨立法语言表义的明确性.采用专门的术语、模糊词语与确切词语恰当配合可以使法律规范的词语语义明确.  相似文献   

4.
立法语言是法律语言中最重要、运用最广泛的分支语言类别,具有显著特点。语篇结构高度程式化,句类选择仅限于陈述句和祈使句,表述风格适度概括并运用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5.
立法语言是法律语言中最重要、运用最广泛的分支语言类别,具有显著特点:语篇结构高度程式化,句类选择仅限于陈述句和祈使句,表述风格适度概括并运用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拥有丰富的语料资源,立法语言是民族共同语在法律语境中的具有特殊用途的语言变体,它虽然不具有特殊的语言材料或完全独立的语法体系,但由于法律本身的特殊要求,变异和创造出一些超越常规使用的句法形式,赋予它们固定的语言功能,并在立法行文当中普遍地、高效地使用。"非……不……"就是一个异常独特的句式,探究其从日常语言到立法语言的承袭和变异,从语言的角度更好地认识其在立法实践和立法理论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简牍法制史料和典籍文献,分析了汉代的立法形式与立法语言间的关系,认为汉代的法律构成主要是律典和会典,由于律典为基本法典,因此它的语言严谨周密,逻辑性强;而出于以律治民、传习法律的需要,汉律的语言又具有简明易懂、平实质朴的特点。而令往往来源于皇帝的诏令,因此语言明显地带有立法者的主观意志与价值取向,更直接地揭示了令的性质特征。文章进而指出,汉代律令语言存在着异同,这或多或少地折射着法家和儒家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源流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导引议论文的语言,是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直接阐明观点来说服读者,起着议论曲直、评判是非、判断正误的作用,一般来说具有准确、严密、概括、鲜明、形象、有力的特点。1.准确。就是使用的每一个概念、判断都要恰如其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要有明确的界定。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开头“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下”。  相似文献   

9.
现代英语语法形式和句子结构的一个发展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较小的语言单位替代较大的语言单位,用短语替代从句。在现代英语中,名词性从句紧缩成短语形式比较常见。名词性从句常可转换成以下几种短语形式。一、名词短语:名词性从句转换成名词短语是将句子名词短语化,含有这种名词短语的句子具有结构紧缩、表意概括等特点。例如:  相似文献   

10.
王文霞 《海外英语》2014,(7):135-136
立法语言具有权威性、准确性、正式性和凝练性,体现在词汇方面的明显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频繁使用古体词、正式词汇和拉丁词汇,少用人称代词,以及频繁使用名词化结构和大量的冗言赘词。在中国法律规范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考虑上述词汇特点,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使用规范和目标读者的期望值。该文从上述词汇特点出发,对比分析中国法律规范英译本和美国法律,研究目前法律规范英译中词汇层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有关词义扩大,前人虽然已有不少的论述,只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外延的扩大与词义的扩大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脸"类词语的意义是否扩大了?从原指一类事物到指不止一类事物是否为词义扩大?由特指到泛指,由个别到一般又是什么样的情况。本文即是试着对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意见,并兼及词义扩大界定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2.
“ほと、くらぃ(ぐらぃ)和ほかリ”三词均为表示数量与程度的副助词,在一定语境下可以相互替换使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替换的,各自具有其独特的含义。“くらぃ(ぐらぃ)”主要表示大约、不太确切的笼统之数量和可容忍的较低之程度,且带有“轻视、轻蔑”之语气,被称之为高雅的模糊含蓄的表达方式;“ほと”含有“大约”之意,主要是一种更为客气、含蓄的语言习惯性的表达方式,多用于表示时间之量。表数量时,重在表达数量之多,程度之高;“ほかリ”是比较陈旧的用词,具有一种郑重之语感,表量时,重在表达数量之少,表程度时,多用于比喻夸张。  相似文献   

13.
由于立法者理性的有限性,由于语言表达的有限性,由于法律赖以成长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不能够涵摄将要发生的所有法律事实。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是"显露"的法律,当显露的法律出现不能够适用于法律事实的漏洞时,实证主义求助于"自由裁量权"是不可取的,而应该适用"隐藏"的法律。"隐藏的法律"来源于人类的"类比思维",通过这种思维机器的加工,人类"有限的语言"能够表达"无限的意思",因为通过类比思维"机器"的转换,"有限的语言"可以符合规则地、具有效力地、随机应变地转换成"无限的语言","隐藏的法律"通过类比思维机器的转换显露出来,变成可适用的法律,以填补法律漏洞和实现个案正义。  相似文献   

14.
"使用论"关系到对意义的理解,对意义的理解关系到语言的各个分相研究。本文从"语义分割"和"使用论"两个角度解释汉语"吃"的意义,并以对"吃"的意义解释为例,讨论"词的意义即其使用条件"这一语言哲学思想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表示意义的最小单位,因此词汇学习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英语词义的石化现象对学生正确理解和得体运用词汇带来了许多影响.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掌握一定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词义石化现象对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产生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6.
对外汉语教材大都用“企望说”来解释“差点儿”,带来了很多问题。其实“差点儿(就)VP”表示否定,“差点儿(就)没VP”表示肯定,意义明确;而表示否定的“差点儿没VP”和表示肯定的“差点儿(就)没VP”不但重音和停顿不同,VP的构成也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前者虚指,后者实指.二者并不是同形异构。同时教材不应只是简单地用“没”来解释“差点儿”。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副词+名词”结构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古代汉语的副名结构所涉副词主要为否定副词、范围副词和情态副词,名词主要为一般名词和专有名词;现代汉语所涉副词主要为程度副词,名词以抽象名词居多。古代汉语的副名结构所涉名词,在结构中体现了它的关涉性语义成分,表示属于事物本身的客观性内容,词义单一;现代汉语所涉名词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不但体现了汉语组合方式的灵活性和特殊性,也显示了汉语表达方式的经济性和多样性。副名结构在古代汉语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单一的信息,发展至现代汉语,所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且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具有适应现代需要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强调以崭新的艺术形式、独特的绘画语言、精妙的笔墨技巧和特殊的肌理效果,去拓展艺术造型,创造新的现代风格,完善中国绘画的深刻内涵和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以形写神"、"物我合一"、"缘物寄情",凸显了中国画强烈的精神内涵;从表现方法来说,中国画讲究以线造型,注重以笔取气、以墨取韵,强调笔墨功夫;从审美旨趣来说,中国画讲究自然精神与魂魄,追求独特的美学风貌。不可否认,所有这些都呈现了中国画以特有的方式介入和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中,“现在”时制的意义通常由词汇意义、特定的结构、语法形式以及语言环境等来共同承担的。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汉语现在时的特点及其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