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当前色彩教学实践中,由于对“固有色”观念存在片面、狭隘的理解,因而固着了人的色彩感觉,使画面无视光色之变,而失去了发现自身变化的当代性色彩感觉。针对狭隘的“固有色”观念对学生色彩素质成长的危害,本文旨在从物理方面、生理方面及本民族传统心理方面对“固有色”观念的成因进行分析,阐明学生必须在生命的早期实现对绘画色彩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自觉否定固有色观念的过去性,从而达到使画面进入大自然光色变化和人类主体精神变化的色彩历程。  相似文献   

2.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随着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他们需要的是更具体,更形象、较复杂的色彩方法来表现立体的景物。但无论画什么,"感觉"是先驱。对于色彩画而言,色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画好色彩画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色彩对美术高考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考试科目,也是大学入学考试的考试内容,主要以默写和静物写生为主。在这个考试中色稿的表现能力决定了画面的第一印象,有效的色稿练习能够训练学生整体观察的能力;训练学生把握色调的规律;强化学生色调和谐的问题;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敏锐度,从而提升学生色彩作品的表现力,在美术高考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1.提高色彩感觉的训练途径。 1.1用几种简单的颜色来调配丰富色彩的能力。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考生来说,调配颜色无疑是基本的技能之一,通过五到十节课的训练,熟悉调色的基本规律,能用八九种颜色表现丰富的色彩关系。开始练习,颜色种类不易过多,练习调色能力;中间阶段可能要练习所有的常用色,避免对哪一种颜色过分偏爱,尽可能掌握每一种颜色的性能;最后,努力简化画面的颜色,做到用最少的颜色表达最多的色彩感觉。  相似文献   

5.
我在教一年级孩子画对称图案后,让孩子们为自己设计的对称图案涂色。我脑中突然闪现出这样的问题:--年级孩子涂色,怎么教?-年级孩子对色彩的概念是非常感性的,我们很少去约束他们,任他们想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喜欢什么,颜色就涂用什么颜色。色彩的搭配在这个时期似乎都不重要,所以往往一个孩子的色彩感觉和对色彩的敏感度在这节课上很容易显现出来。于是,我从不给孩子任何涂色的约束,我珍惜这自然的表达,因为这个时期非常珍贵。  相似文献   

6.
色彩画的学习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形与色的感觉能力和表现能力,以便在今后的习作和创作中更好的使用色彩语言去描绘形象,使其具有更强的创造力和感染力。提高色彩的感觉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关键是准确。这些能力只能在反复观察、比较和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才能得以训练。如果在没有掌握基本造型方法之前就想追求风格,摆脱对象而自由发挥,或者是过早的简化造型的某些基本因素,忽视基本功的要求,那样既不利于打好色彩画的基础,也不利于今后个人创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幅作品的情感气氛除了由其自身的情节表现外,色彩是这个要素除外最重要的了。作品的色彩调性能反映出画面的悲、喜、离、合,情节的轻、重、缓、急,通过色彩或对比、或协调、或色彩激昂、或色彩平淡,都在这场视觉盛宴中吸引观者的眼球。色彩的调性控制主要通过占画面绝大面积的色域而决定,它是主角,其他的颜色都要在它的映照下熠熠发光。  相似文献   

8.
色彩的形成往往是人们看物体颜色时通过光对物体产生的。因此光是形成物体色彩的主要因素。物本本身的固有色在正常光线下,呈现自己本身的颜色,但受到光源和环境色的影响后,就会大大削弱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在一定环境下对物体本身颜色的明暗也有很大影响。因此,物体色彩形成的三因素,即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位一体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周宇红 《考试周刊》2013,(65):155-156
<正>美术老师在上色彩课时时常提醒学生要注意色调的把握,只有控制好了色调,画面才有了方向,才有了基调,画面才会有和谐之美。那什么是色调呢?简单地讲就是一幅画整体的色彩倾向,或者说是整体的色彩面貌。色调是一幅作品色彩的总指挥,它制约着每一个局部色彩的冷暖、明度、纯度。色调是作者通过色彩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和宣泄方式。色调虽然可被我们感知,但它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们可根据色调的特点加以分类。按画面色相特点可分为红、蓝、紫、黄、橙、绿、褐等色调。  相似文献   

10.
“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太阳光的色彩,也是构成我们神奇大自然的色影,更是画家描绘美丽世界的色彩。一幅画中,这七种颜色各负其责,缺少谁,画面都会失去生命力。小作者正是通过彩色笔的争吵和画面颜喜的改变揭示这一道理,读起来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1.
<正>色调指的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宏观的色彩效果。色调在冷暖方面分为暖色调与冷色调。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调,象征着太阳、火焰;白色、绿色、蓝色为冷色调,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在各种颜色中,红色、黄色和橙色等暖色调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活泼、愉快、兴奋的;白色、绿色、蓝色等冷色调让人感到安静、沉稳、踏实。不同颜色给人以不一样的心理感觉。暖色总体为前进色,给人更多膨胀、亲  相似文献   

12.
要想有非常好的色彩观察能力,首先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培养色彩观察能力,因为只有看的到,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我们对待具体问题要进行理论分析和认真仔细观察,避免只靠感觉作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只靠感觉作画有时也可能画得很好,但有太大的偶然性和不稳定性,换了具体对象你将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3.
王继斌 《考试周刊》2014,(17):37-37
<正>对于色彩练习者来说,不论是运用色彩学规律还是固有色规律着色,都要通过眼睛观察。不仅要对自然界色彩变化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还要有相当的审美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绘画实践,要多画,同时多看、多分析一些好的作品,一些名家的优秀作品,努力提高欣赏水平。关于色彩感觉,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加强的,关键在于多画,多练习。在水粉画中,通过直接印象进行色彩写生造型,培养色彩感觉能力,是极重要的途径。在练习中要注意下列问题。一、注意观察比较,克服片面性  相似文献   

14.
儿童画包括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不论是国外儿童抽象、夸张的绘画手法,还是国内儿童所创作的细致精美的装饰画,其共同之处是他们在色彩上都是以红、黄、蓝等丰富夺目的颜色为主,画面整体明亮、鲜艳,给人以活泼跳跃分外醒目的感觉,这正是孩子们画画的主要特点,也是儿童画较成人画不同之处.从孩子们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画面中,我们不难看出,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稚嫩而又大胆的想象力.心理学家的实验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色彩感知觉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当前大班幼儿在色彩方面的特点为基础,以“大班幼儿色彩运用”为突破口,探讨色彩运用在大班幼儿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培养儿童对色彩的情趣对于儿童在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有着实践性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儿童对色彩的感觉,对其色彩的表现特点进行论述,分析其使用材料,较全面地浅析了儿童色彩画的特色,并希望更多的美术教育者能在培养和诱发儿童自身的色彩潜能方面多做研究。  相似文献   

16.
色彩写生是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强有力手段。在作画过程中 ,正确观察和掌握客观物体的色彩规律 ,能提高对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 ,是色彩写生的关键。提高作画者的色彩写生水平 ,不仅要强化色彩意识 ,还要掌握色彩写生的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一、强化色彩意识色彩是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 ,光是其发生的原因 ,色是其感觉的结果。绘画中的色彩 ,分为写生色彩和装饰色彩两大类。装饰色彩着重研究物象固有色的对比与谐调 ,研究颜色组合和色调的问题。在色彩运用上 ,较之写生色彩注重色的单纯和大色域的对比 ,它的主观…  相似文献   

17.
要理解三原色,首先要知道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它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它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相似文献   

18.
白、黑、红、蓝四色是羌族的代表色,并有其象征意义。通过对羌族民俗中的色彩运用和色彩审美的分析,说明形成羌族代表色的四种颜色,是能够显示羌族文化内涵和典型特征的色彩。羌族代表色既是一种表达羌民族情感的载体,又是一种反映羌民族特征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9.
儿童受“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对色彩的认识主要源于直觉反应。他们表现的色彩往往是看到色彩后的感觉,对色彩有更多主观的表现,这就形成了儿童色彩表现的独特之处。教师应正确加以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感知世界,涂抹出有个性的色彩感觉,使他们不仅对绘画产生兴趣,拥有自信和能力,而且促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为此,在儿童色彩画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鼓励对色彩的多样化表现儿童色彩画是不受固有色限制的,他们喜欢用鲜艳强烈的颜色来抒发感情。如,用红色画马,蓝色画太阳,这实际上已包含了“红色的太阳”。…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水粉画教学问题,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出水粉静物写生教学中色彩感觉能力培养的途径。正确地把握这一辩证关系,传授给学生更多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