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歌唱是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形式和内容,通过歌唱可以学习音乐旋律和其他音乐要素。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歌唱是人的本能,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是每一个人进行音乐体验、实践和表现的最原本的手段和方式歌唱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在小学音乐教育和教学中绝不限于唱本身,更需要通过唱的歌曲,去学习更多音乐教学课题,如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等一切,都应当通过歌唱这种最自然的学习形式去学习,远胜于机械地去学习它们本身。  相似文献   

2.
声乐艺术就是歌唱的语言艺术,如果在歌唱中不注重民族语言的学习,就会失去歌唱艺术的表现力,使歌唱艺术难以传达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在声乐艺术学习中,无论是什么风格的演唱,都应该认真学习歌唱的语言,只有通过优美动听的声音和清晰真实的语言结合起来,才能传达歌唱的真情实感,使听众在歌声中感受到声乐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歌唱,需要学习。学习应有法可依、可循。本就歌唱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观念进行一些认识与总结,以利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声乐学习中一定要重视歌唱心理的培养,因为歌唱心理的状态直接影响歌唱的效果。而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则必须重视情绪、情感、性格、气质的培养,歌唱欲望和表现欲望的培养,以及潜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歌唱学习者成长的道路问题是一个认知能力的把握问题,这种认知能力把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们的定位。在歌唱学习过程中合理把握自我知觉与群体评价的和谐关系,全面参照现实形象与角色形象,保持同一性。度衡自尊性,是自我意象在当前的歌唱学习大潮中所衍生的重要要求,更是歌唱学习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刘聪 《辽宁高职学报》2006,8(5):131-132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语言与音乐有机融合的语言艺术。本篇文章以“歌唱语言”作为中心论点,通过对歌唱语言风格的论述来反映说明学习歌唱语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每个学习声乐的人都在寻找正确的歌唱方法。古往今来,什么是正确的歌唱方法成了讨论不休的话题。本文将从意识对人体的能动性谈起,通过对呼吸、共鸣、音量、音色等等歌唱内容的涉及,力求简洁明了地阐述正确歌唱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及羡声唱法的歌唱原则为依据,结合声乐学习、研究与歌唱实践的体验,通过与传统美声唱法及其代表人物相比较的方法,分析帕瓦罗蒂的艺术成就及其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9.
学习声乐的人都在寻找正确的歌唱方法,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对呼吸、声区、共鸣、音量、音色等歌唱内容的介绍,力求简洁地阐述正确歌唱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学习歌唱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配合老师的科学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为了避免小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知识既有自然的力量,也有自觉的力量;既有能力的力量,也有伦理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很容易把人的全部力量缩小为能力的力量而缩小人的力量的范围和作用,把人的能力当作人的所有力量而扩大能力的范围和作用。知识伦理性和知识能力性本身结构关系和形成的复杂性、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及其产生的巨大和无穷力量、效能和作用就是知核力。知核力研究和教育教学、社会管理应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与品德复杂关系的研究;更加注重知识转化为强大能力和良好品德的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让知识充分尽性尽情挥发德性的光辉和智慧的核力!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知识实在化看教育知识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知识实在化是指教育知识向教育实在化的过程。教育知识实在化要求教育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如内容上客观真实,范围上要求有时间跨度,表述上要清晰、严谨和明确,生产态度上要认真严肃。并且教育知识实在化要求建立一定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知识观的转型必然导致知识之各维度上相应变化的发生,或者知识之各维度上的变化必然带来知识观的转型。因此,对知识的本质、表征以及有效阈等三个维度之转型特征的揭示,必将有助于我们对知识观及其转型的理解。而且这种揭示与理解对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改善还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一是知识的相似性使得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转化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有限度的、动态的、多层次的知识本质观否定了教育评价的唯一性;三是边缘有效阈的界定使得课程设置的交叉性和边缘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知识观的形成是伴随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反省思维能力的增长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家庭、学校与学生个体知识活动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交织的结果。个体知识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前意识、萌芽到确立并走向定型的发展阶段。学生知识观的培养对于其学习、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Instructional practic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eacher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The aim of the study reported on was to compare mathematics and technology pre-service teachers’ knowledge of PCK. The study used a case study approach of five mathematics and five technology pre-service teachers with a total of ten. Data was collected in seven public schools around Gauteng province in South Africa. The observation technique was employ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students’ classroom practice, using a video camera to capture the setting. One lesson of 45 minutes presented by each pre-service teacher, rendering a total of ten lessons, was observed. The study adapt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CK (Shulman 1987). The study scrutinised the data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found that most pre-service teachers in both mathematics and technology possess a limited knowledge of PCK. In both subjects, most of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classroom practice did not exhibit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matter or knowledge of the learners. However, the difference is that only mathematics pre-service teachers have some knowledge of assessment. The data also indicate that “9E” instructional practice can be a valuable tool to enhance field-specific PCK within the field of mathematic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subjects. Therefore, the study propos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9E” instructional model that could be used as field-specific PCK within the fields of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6.
知识价值观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知识价值的探索从古至今一直都不曾中断过 ,但对知识价值观的系统研究却寥寥无几。该文介绍了知识素质论提出的有关知识价值观的观点 ,还介绍了从心理学角度对知识价值观进行的实证研究。同时指出了对知识价值观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Bereiter's concept of problem-centred knowledge is criticized on two grounds. First, associating knowledge with particular problem types limits the use of that knowledge to those problem types, causing rather than curing mindlessness. Second, interesting problems are not independent of our knowledge but arise within particular knowledge structures. Hence, problems must be indexed by the knowledge structures they are relevant to, rather than the other way around. It is suggested that a mor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carries some of the same pedagogical potential as the concept of problem-centred knowledge without sharing its inherent difficulties.  相似文献   

18.
科学知识在内容上具有客观性、确定性、普适性、单维性,科学知识的探究形式为因果说明、主客分离、客观方法;科学知识的表达形式为科学概念的操作性,科学判断的数学化,以归纳方式为主要的推理形式;科学知识旨趣体现在对自然的描述、解释与预测。科学知识的价值体现为科学的道德价值,科学的审美价值,科学的方法价值。科学知识独特内容、形式、旨趣与价值对科学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均有重要影响。科学课程开发不能忽视科学知识的知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专业化和社会模式的定型化导致了两种文化的分裂。二者的不合理割裂引发了个体发展的片面性。反思两种文化的本质和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人的主体作用参与下,实现专业化背景下的知识融合是个体知识合理建构的重要内容。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素质将成为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认识之成为可能”不仅取决于主体人的认识能力,更直接地决定于主体预先赋予认识对象的规定性和适当的认识方法。“认识何以可能”包含着认识什么,如何认识,验证及认识的限度何在等具体问题,在对象特性方面,认识要成为可能,其对象就必须是个别存在物及其全体(事实上认识目标却是个别存在物及其全体的一般存在状态和存在方式),从一般认识过程来看,假设是认识的关键环节,是使认识得以跨赵个别与一般,有限与无限之间的逻辑鸿沟的唯一桥梁,验证则是认识的最终决定环节;只有能假设并能被验证的,才是可认识的,假设及其验证是认识方法方面使认识成为可能的基本条件,所有以上这些因素最终将认识限定为人类经验的扩展,限定在可经验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