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对小学语文“生活课堂”的摸索实践中,我受传统相声中的“说、学、逗、唱”四门口技的启发,大胆将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作为一种生活工具嫁接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进而衍化成“说课”“学课”“斗课”“唱课”四种不同的生活课堂模式,深受学生喜爱,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笔者就不揣浅陋,将这四种生活课堂模式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新教育思想倡导者朱永新教授提出:“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实现这种体验和感受,需要我们构建理想课堂,只有在理想课堂中才能生成出这种幸福感、成就感,让教育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关于理想课堂,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应该有一些基本的要求:①有意义,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②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二是效率的高低.③有生成性,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④常态性,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⑤有待完善的课,课堂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  相似文献   

3.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可以借助传统文化、走进教师生活、活用真实问题、巧用真实情境、搭建活动平台,使教学与生活发生联系,打造有生活价值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思品课是生活化的课堂,贴近生活的思品课堂才是丰富的、鲜活的、和谐的,作为教学一线的思品老师,下面结合课堂案例谈一下我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正>每一门课程都因其课程性质而具有独特味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课堂味道十足,让人如坐春风、心旷神怡,而另一些课堂索然无味,致使课程性质凸显不足、课堂效率低下。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应具备以下五种"味道"——一、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味陶行知认为,教育源于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生活而服务,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变革中培育儿童生活课堂 “从潘老师的方圆之间,到田老师的家乡的小吃;从绘本教学,到bigcats等变革的课堂……43节课的公开展示,教育从儿童再出发,把生活教育思想植根课堂,让我们看到了生活教育在课堂上的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具有鲜明的生命教育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向生命态度、强化生命意识、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目前,高校思政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尚未充分满足生命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思政课教学只有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从一元独白走向多元对话,才能有效实现课程生命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教育中,品德与生活课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主要目的是为了实施小学德育,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上我们不难发现,品德与生活课更多是侧重于对小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然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思想比较单纯,对于纯理论知识的内容不能进行很好的消化和吸收,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理论授课时,枯燥乏味,难以激起小学生对品德与生活课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难以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因此,为了保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认识和理解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内涵,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选择和应用,满足小学生的课堂需求。  相似文献   

9.
"生活即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入活生生的生活,有机结合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转化生活资源为科学教育资源,构建融"知识、教学、生活"于一体的高效科学课堂。从课前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三个环节,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希望为小学生呈现异彩的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不能定格式塑造什么是课?什么是课堂?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经典理论启迪我们领悟:课,是学校中师生生活进行时;课堂,是师生生命发展的特殊场所,日日进行着的每一节课,如同滴滴细流汇聚成流淌不息的长河,浸润式地滋养着每一个生命。  相似文献   

11.
生活永远具有教育性。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的道德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形成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在接触社会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为此,教师要摒弃课堂即教室的观念,树立“生活教育”的思想。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活动,架设通向生活的桥梁,引导儿童通过生活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全面进入生活各个领域,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也走进课堂。一些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实需要,尤其是中职数学教学始终难以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低下。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创新的教学载体,将教师从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热情,真正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出来,有力助推中职数学课堂走向深度教学。中职数学微课的制作既要继承微课制作的基本要求,又要因其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有别于其他学科和年段的微课。本文就此探讨了微课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丁坤  王培均 《四川教育》2020,(13):44-44
当前,学校思政课存在课堂教学效果尚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等问题。经调研,我们发现此类情况在偏远山区尤为突出。笔者基于所在地区民族特色鲜明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把思政课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探索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是教育的奠基阶段,只有基础扎实,才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踏实进步。小学数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学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将数学运算应用到生活中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运算是重要课程。在教育手段日渐发达的今天,微课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兼具简短和有重点两大方面,因此微课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探究将微课应用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同时把微课的制作、使用指导和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简单阐释。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前,教师不论将教学环节设计的多么完美,在教学过程中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也就是说悬疑和不确定性成为现代课堂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根据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形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教育机智,合理地组织课堂,把握好源于生活的"意外",让课堂成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接受生活教育的重要阵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精彩,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生长点,离开了生活世界,教育将走向虚无。笔者认为让生活走进思品课课堂就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赋予更多的生活内涵,让学生从中发现生活真谛,感悟生活之美,憧憬积极健康的生活,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为此,结合自己的教学教研实践对建构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观课具有选择性与目的性,因为课堂中的信息并非巨细无遗都能尽收眼底。进入课堂,倘若失去选择的意向,观课者就可能在如潮而来的课堂信息巾无所适从、晕头转向: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意识,观课者也可能在喧杂纷然、丰富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心迷难识。课堂生活的内涵确实如浩瀚汪洋,难以穷尽,但并不意味着无法探其章奥、窥其真诀。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有的放矢地观察课堂.  相似文献   

18.
一、思政课1.办有意义、有意思、有力量的思政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陕西省西安兴华小学德育课教师王良,在教学设计中十分关注情感目标的达成,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用歌曲、图片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去渲染,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讲解,促进了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消化。同时,把思政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搞设计、做计划,把课堂与生活对接、与家校联系,提高了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潘月湘 《广西教育》2023,(16):98-100
本文分析将党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价值意蕴,提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引入党史的策略,包括:立足常规课堂将教学内容与党史学习相结合,利用红色课堂拓宽党史知识融入课程教学的渠道,利用生活课堂延伸党史教育空间等。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就是说,学校教育,包括学校的课堂与课外教育,都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课堂,作为师生活动交流的场所,理应充满安全、轻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课堂普遍使学生感到紧张、不安,存在平淡、无趣的现象,以至有学生将上课说成是"熬课"。课堂占据了师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时间和空间,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生活的好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