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极为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时,教育学生要尊重事实,但也不能死板地照搬书中的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同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对待每一个实验,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一、教材中的自制钟乳石实验笔者在第一次教学自制钟乳石实验时,按照教材中的介绍,简单地给学生演示了一下实验材料和方法步骤。教材中是这样介绍的:  相似文献   

2.
林友发 《教师》2019,(1):69-69,126
数学教材是课程内容得以开展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教材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养成重视教材的心态,而不是过多依赖辅助书,这也是教学大纲改革的要求。学生在探索教材的各个板块内容时,思维能力会得到相应的锻炼,这与教材的精心编排密切相关。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时间和内容详略的因素,合理地安排教材中哪部分需要创设情境,哪部分需要掌握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3.
学生创造力薄弱,原因何在呢?我以为,原因之一是教学不民主,学生的思想被两个“绝对正确”所束缚。一是教材“绝对正确”,二是教师“绝对正确”,打破这两个“绝对正确”,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教学需要教材,这是常识;然而不能把教材神圣化,以为上了书的就绝对正确,特别是对于稚气未消的学生,更是如此。如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走进了“唯书”的境地,那学生的创造力从何而来?我们要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敢于对教材质疑,勇于班门弄斧。学生用每事问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甚至教师的意志和情感都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备课、讲课环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求知识的情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才能。备课是教师设计教学的过程。备课时教师不要单纯备如何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如何让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备课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心中有书。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备课不仅要弄通教材内容,还要掌握全书的知识体系,各部分内容之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先进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要用教材,而不能教教材,不要受教材、教参书的局限和束缚,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地得到提高.在执教"多边形内角和"一课时,我将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相整合,使用了《几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教学的密切结合.使传统的课堂日益改观。传统的课堂借助教材、黑板和粉笔、教学语言、卡片、图片、表格、实物、标本、模型等实施教学。教材负载着传承文化信息的功能.学生借助教材获取信息,教师借助包括参考书在内的教材与学生交流信息。书是教师重点强调的内容.它传达出教师的思想信息,学生借助板书获知教师的教学意图。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师只读教材和教参是不够的,要想做一名好教师,还要大量阅读书籍,所以教学之余除了读自己喜欢的书之外,学生订的杂志我也经常翻阅,尤其是<中学生阅读>.没想到,就是它给了我和学生一个惊喜.  相似文献   

8.
田伟 《考试周刊》2014,(60):121-121
<正>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课时是给定的,如果照本宣科,不知调整,不解学情,就可能教得费劲,学得无趣,事倍而功半,教学效果低下自然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新课程理念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用教材,更要突破教材、超越教材,本着让学生学会操作、学会思想的原则教学,条条大路通罗马。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更要从思想方法角度出发,从更高层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树立正确的学  相似文献   

9.
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敏勤 《教育研究》2006,27(1):84-87
和谐教学倡导整体建构,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工夫。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去学习知识,让每一知识都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在学期初,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段或整册书的知识结构;每学完一节教材都要及时回归到知识的上位系统。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联系教材和学生的中介。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教材的角度思考学生,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教材。处理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断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成为研究型的学者教师。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以教材为中介,进行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都要在正确使用教材上体现出来。教师要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教材,正确地使用教材,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而指导学生去使用教材,学好教材。  相似文献   

12.
教学随想     
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先备人,后备书。教师在备课之前,必须全面了解学法,必须反握教材的“文眼”。这是组织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原则。 于漪老师指出,教学要做到“目中有人”和“胸中有书”。掌握学生的特点,紧扣教材的重点,就牢牢控制了教学的主动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创造种种有利条件,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但不必代庖,事实上也无法代庖。要想组织好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做到知其心,扬其长,救其失,补其短。  相似文献   

13.
我在设计《要读有益的书》这一课教案时,是这样考虑教材、学生、教师这三者之间的统一的。 一、理解作者意图,确定教学重点。 《要读有益的书》是一节以行为习惯培养为主的课文。通过本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懂得多读好书,可以丰富知识、得到启示、增长才干受到教益;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读课外书,读有益的书的良好习惯。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必然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读有益的书这个道理。因为,只有知其然才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所以,为什么要读有益的书就是本课的重点。 二、分析学生情况,找准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论告诉我们,构成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其中,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激活思想政治课堂,就必须激活教师、激活教材、激活学生。  相似文献   

15.
吴方华 《考试周刊》2010,(20):225-22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新课程中的科学教材就是这样一本活的教材。教师如何把活的教材教活。学生如何把活的知识学活,取决于教师情感的投入和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必须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客体是教材即教学材料。教师是引导学生掌握教材,让学生与教材统一起来的导演者,因此,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还要有双重身份:把自己看成编辑,才能了解教材内容、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作为学习者,教师要研究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如何  相似文献   

17.
<正>爱尼斯指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的判断。应该说怀疑和批判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思维品质,它是创造思维的前奏,是推动未来知识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教材、质疑教师、怀疑权威,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一、鼓励学生质疑教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教材,大胆地质疑教材,甚至为教材找茬或进行个性化改造,让"我的  相似文献   

18.
杨静 《学苑教育》2023,(5):12-13+16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与“学”活动的材料。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深钻课标、借助教材、潜心备课、资源整合,杜绝教学教材化,寻觅教学最优化。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调整教学思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丰盈教材、趣化教材、活用教材、易化教材、高于教材,开发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深度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当然,考试也在发生变化,逐步与新课程理念在靠拢。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的是学生的见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过去的教学是以书为本,考试也是以书为本。而现在的新课程是把教材当例子,让学生用在教材中学到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以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主要可以看成学生、教师、教材的组合,但不同的组合方式就代表着不同的理念:若是教师带着教材走进学生,则是过时的灌入式教学;若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则是我们以前至现在风靡于课堂的启发式教学;如果是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则是我们在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新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能带着教材走向教师?首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的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