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元末农民大起义后建立的明王朝,是新的汉族地主阶级政权;这个政权的总代表人物,是农民起义中转化为封建帝王的朱元璋。组成新政权的人物,有开始就跟朱元璋南征北战的一批农民出身的原红巾军将官,也有相当数量归附的地主武装头目,更有一大批应举而来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
在朱元璋蜕变原因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对朱元璋的影响。由于朱元璋有着贫苦的出身和小生产者的狭隘和浅薄,才使得地主阶级很容易在其几乎荒芜的大脑沟回中播下封建思想的种子,最终使朱元璋成为地主阶级新的代理人。在朱元璋蜕变过程中,地主儒生竭力向他灌输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积极推动朱元璋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劝说朱元璋团结、依靠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这样,朱元璋逐渐真正成为封建思想文化的虔诚信徒。  相似文献   

3.
代北庶族地主的崛起是大唐的源头;北魏大起义为代北庶族地主的崛起提供了机遇;代北庶族地主同归尔朱荣,在镇压北魏大起义中发迹;代北庶族地主掌东、西魏大权标志着代北庶族地主的崛起;东、西魏和北齐、北周的分裂及隋王朝的短命,是代北庶族地主分为关西、关东两大集团长期斗争的结果;唐建立后,实现了关西、关东两大地主集团的和谐,是大唐走向辉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黄巢家庭出身、起义前职业看,这个农民起义领袖是特殊的农村游商,为地主阶级下层成员;黄巢起义前、起义中的作为表明,他主要是为自己政治报复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代表的是地主阶段下层,即中小商人、地主的利益,这种奋斗行为与起义农民奋斗目标有相对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在地主士大夫的影响和熏陶下,更由于儒学最适合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因而接受了孔孟之道并以之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文章在阐述了朱元璋尊孔读经、制礼作乐、宣扬仁义忠孝等以孔孟之道治国的主要内容以后,以翔实的史料对朱元璋的严刑峻法进行了辨析。认为严刑峻法只是朱元璋审时度势,通权达变,在特殊情况下才被采用,只是诗书礼乐的辅助手段。决不能因为朱元璋使用了严刑峻法,就误认为他是以申商刑名法术治国,而不是以孔孟之道治国。“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对朱元璋的这一评价,无疑是很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 讲述东汉初期的经济陕复和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使学生了解: 1.汉光武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从而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2.东汉豪强地主享有政治、经济特权,成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田庄是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豪强地主的田庄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徒附”的基础上的。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难点: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三教学用具: 小黑板:《西汉人口、恳田数统计表》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①绿林、赤眉起义的结果怎样?②东汉建立在哪一年?是谁建立的?定都在哪里? (学生答后,教师概括,导入新课)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以疾风暴雨之势推翻了王莽的黑暗统治,但是这次起义的胜利果实却被地主阶级夺去了。公元  相似文献   

7.
黄巾农民大起义之后,中唐以前,这一历史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发展过程中自成段落。这五个半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出很多具有历史阶段性的时代特点。大量无主荒地的不断出现,地主政权以屯田、占田、均田等方式不断处理、分配这些土地,就是这些特点中最重要的一个。于是就发生了这样的问题:在魏晋隋唐时期,是国家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呢?还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呢?这确实是我们史学界正在争论的一个重要问  相似文献   

8.
咸同年间,在黔西北爆发了以苗民陶新春为首,苗族劳动群众为主体,有着彝族、布依族、仡佬族、汉族等人民参加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气势磅礴,慷慨悲壮,威震川、滇、黔三省,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扫荡了地主豪绅、土司头人势力,是以太平天国为主体的全国各族人民大起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近代苗族革命斗争史上的光辉篇章。由于种种原因,对这次起义的研究和宣传都是很不够的。笔者不揣冒昧,就陶新春起义性质和陶新春战略思想试作初步探析,恳望读者和史学界同仁批评赐正。 一、关于起义的性质 参与镇压陶新春起义的彝族土司余昭在《平定猪拱箐苗匪始末记》中说:“黔省苗夷,生齿日繁,苗性愚,不善谋生,所得产业半为客民当卖,苗转为佃”;余昭又记述说:“咸丰  相似文献   

9.
韦昌辉小议     
作为太平天国的北王,作为农民起义的一个领袖,韦昌辉对太平天国的事业曾有过较大的贡献,也有过不小的错误。可因为他在天京事变中的错举,后人就冠之以”阴谋家”、“野心家”的称谓,更有甚者,联系他的出身,从而怀疑褒渎他的起义动机,对此,我心黩然,不以为然。笔者认为,韦昌辉不是仅“为报私仇”才万般无奈地侧身“混入”义军的投机者,而是一个有大志大智大勇的太平天国的创建者。他的起义动机是正的。  相似文献   

10.
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在四川的起义,是我国农民战爭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起义所提出的“均貧富”的口号,及其对赵宋封建政权和封建地主阶級的打击,在我国农民战爭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这次起义的发生是赵宋政权和封建地主阶級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經济剝削和政治压迫所引起的。宋太祖赵匡胤做了皇帝以后,为了巩固赵家政权,劝部下“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飲酒相欢,以終其  相似文献   

11.
明初江南地主的衰落与北方地主的兴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元代对江南地主采取笼络政策 ,江南地主得以保存和延续。元末张士诚政权继续执行元朝对江南地主的“宽疏”政策 ,得到江南地主的支持。反之 ,江南地主对朱明政权极为冷淡。因此 ,明王朝建立后 ,朱元璋对江南地主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建文帝的一系列改革 ,得到了江南地主的拥护和支持。但建文帝失败后 ,江南地主又遭到大肆打击 ,永乐迁都北京后 ,大力扶持北方地主的发展。明中叶以后 ,江南地主与北方地主的矛盾 ,始终反映在明廷内部的一些政策中 ,几与明王朝相始终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山东淄川爆发了一场由地主士人发动领导的农民起义。由于这次农民起义坚持的时间较短,所以鲜为人知。本文利用地方史料,就起义的组织领导者、爆发的原因、斗争的策略、反清政权的建立等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  相似文献   

14.
本篇是法国著名诗人亨利希·海涅写的诗歌。学习这首诗歌,可以采用评点的方法进行,先弄清背景,其次反复吟诵,再理解全诗,然后分步评点。一、背景简介一八四四年,法国东部的西里西亚山(现属波兰领土)是法国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纺织工人受工场主和包买商人的剥削,还要向地主缴纳很重的赋税,生活极为悲惨,都恨透了资本家和地主,六月四日爆发了反对资本家和封建势力的起义,遭到了残酷镇压。对于这次起义,马克思给予很高评价,它标志着法国工人的觉醒和工人运动的开始。同时,这次起义也引起了海涅的注意,他以这次起  相似文献   

15.
很多节日都有自己的节令美食,中秋节的节令美食自然非月饼莫属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和朱元璋有关系。相传,元朝末年,中原的百姓实在无法忍受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纷纷举起抗元大旗。当时,起义领袖朱元璋准备联合各路起义队伍,一齐发动起义。但是朝廷官兵搜查得非常严密,根本没法传递消息。这时,足智多谋的军师刘伯温想出一个妙计,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肃贪     
朱元璋肃贪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不久便下诏:“凡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户部官员趁每年收核地方财政收支之机勾结地方官吏,虚报支出数额,损公肥私,朱元璋即诏令将各地主衙门管印信的长官全部处死,副官各打一百棍充军边疆,成为轰动一时的“空印案”。...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的启迪历史是一部百科全书 ,时间是一面镜子 ,回顾历史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预测未来 ,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 ,出现过多少次王朝更替和农民起义 ,其中有许多出身贫苦的起义英雄 ,比如陈胜、吴广、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 ,但都没有摆脱小胜利、小骄傲 ,大胜利、大骄傲 ,从而走向小胜利 ,小失败 ,大胜利 ,大失败的悲惨结局。当然 ,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受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的制约 ,不能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虽然起义时代表了农民的利益 ,但都不能自觉地代表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 ,最终都走向…  相似文献   

18.
“封建社会的农民革命战争”是中学《中国历史》课本的重要一章。在这一章中,秦末、唐末、明末三次农民大起义又是重点。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熟悉这三次起义的基本情况,了解起义农民敢于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史绩,我在复习这一章的时候,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比较三次大起义的原因 毛主席说:“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次农民起义共同的根本原因。然而,这三次大起义发生在三个前后不同的封建朝代,各有它具体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线。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秦朝繁重的徭役和苛刻的刑罚。导火线是他们在被迫赴边境服役的途中,因遇雨误期,触犯了地主贵族的刑律,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陈胜、吴广这两位胸怀“鸿鹄之志”的英雄,毅然在大泽乡举行起义,以锐  相似文献   

19.
在反秦起义和楚汉战争期间,早先追随刘邦起兵的丰沛籍子弟成为一支政治军事力量——"丰沛集团"。丰沛集团是刘邦夺取天下的核心力量,是汉初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其兴衰与汉武帝内外政策的转变、新兴军功地主的崛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教育后代、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关系到统治阶级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历代统治者无不将此作为一项长久的战略任务来认真对待。在中国历史上,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巩固一姓皇族的统治,不少封建帝王善于总结统治经验,并运用于教育子孙之中,呕心沥血,殚思竭虑,期翼后代成为卓有才干的继承者。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人。朱元璋出身于贫苦的佃农家庭,少时为地主放牛,倍受剥削和欺凌。至亚四年(13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