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于编辑工作,曾有一种说法,认为“编辑工作不过是抄抄摘摘、剪剪贴贴、编编排排,只是一些技术性工作”。这是对编辑工作的一种误解。《出版辞典》对“编辑工作”的解释是:“编辑工作,也称编辑活动、编辑劳动。指新闻、出版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方针和出版播放要求,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创造性的工作。包括收集、研究出版文化信息,制订选题计划,组织著译队伍,审读、选择、加工整理稿件和其他资料,进行美术和技术设计以及宣传介绍,了解读者、观众、听众反映等。”由此可见,编辑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涉及作者…  相似文献   

2.
编辑主体的创造性是编辑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没有编辑主体的创造性劳动就没有社会需要的文化产品。一本刊物从稿源的组织到装帧出版,方方面面都需要编辑主体的创造性,文章从选题策划、审读稿件、编辑加工3个方面论述了编辑主体的创造性功能。  相似文献   

3.
编辑的创造性劳动与其他精神生产劳动相比,有着自己固有的显著特征。编辑劳动既有创造性,又具隐匿性。创造性是编辑劳动与著作者劳动的共同点,而隐匿性是编辑劳动与著作者者的劳动不同点,编辑劳动的创造性寓于隐匿性之中,并通过隐匿性表现出来。正因为编辑劳动的这一隐匿性特征,才使得人们对编辑劳动的创造性难以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4.
期刊编辑的创造性劳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期刊编辑人员是编辑工作的主体.从两个方面(即选题组稿;修改稿件)指出编辑工作是具有创造性的劳动,编辑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对提高论文水平,保证期刊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提出期刊编辑要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编辑是报纸出版的核心,编辑的职业素养决定着报纸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程度。高校校报要在众多媒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着力提高编辑的职业素养。本文提出了全媒体时代校报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及提高其职业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报纸编辑是报纸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其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报纸的质量.以报纸编辑在工作实践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为视点,报纸编辑心理具有追求个性与风格的特色心理,博取信誉、贴近生活、满足受众的求知、求近、求新心理,提高层次、追求品味的精品心理,积极主动、不甘寂寞的创造心理,从整体意识出发的全局心理以及应该注意克服的定势心理等基本特征.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与我国媒介种类、数量激增,市场竞争加剧息息相关,是新时期新闻改革发展焦点逼近"读者需求"这一新闻传播活动价值本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编辑素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编辑学者化的问题。编辑劳动的创造性,是编辑学者化的重要体现。编辑劳动的对象决定编辑必须具有创造性,编辑劳动的过程,要求编辑必须具有创造性;编辑劳动的结果,证明了编辑劳动的创造性。总之,编辑劳动都属于创造性的劳动。从事这一工作的劳动者,应该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应该具备学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编辑的智能结构是编辑在创造性劳动中所必备的稳定的能够产生新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智能水平和独特的智能特征。编辑是推动出版业运作的主体 ,现代出版组织要求编辑进行智能重构。  相似文献   

9.
特刊是报纸满足读者深度了解新闻事件的需求的有效途径,具有非常态性、新闻性、综合性等特点。在内容上,特刊大致可以分为纪念性特刊、事件性特刊、专题性特刊。特刊编辑在策划编辑时应注意:特刊的编采机制可"特殊",特刊的选题策划要"独特",特刊的版面设计需"特别"。  相似文献   

10.
学报的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其创造性体现在编辑的选题策划、拓宽稿源、修改加工以及不断提高学报质量等方面,渗透在学报这一精神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中.编辑的创造性劳动要求编辑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编辑的创造性思维为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