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南京麒麟铺一对南朝陵墓神道石兽过去一般认为是宋武帝初宁陵神道前列置。但据文献记载,初宁陵应该在蒋陵东南蒋庙附近,陵前仅设简易的竹木制的“标”,推测位于今马群一带。长宁陵与初宁陵同属钟山陵区,但比后者远,神道石刻又经南齐搬移,与麒麟铺石刻的位置及特征完全吻合。因此,麒麟铺南朝陵墓石刻更有可能属于宋文帝长宁陵。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鼎盛时期 ,众多的唐人墓葬 ,尤其是帝王陵墓 ,其中保存了大量的雕刻、塑像艺术。绵延分布在关中平原北部的唐代 18陵 ,每座陵前都有精美绝伦的巨型石刻 ,内容非常丰富 ,包括华表、碑碣、文官武将、侍臣、外国使节以及瑞兽类如天禄、翼马、犀、羊、驼鸟、狮、虎等等 ,号称“三百里唐代石刻艺术露天博物馆”。其中的顺陵走狮、献陵石虎、昭陵六骏和乾陵翼马 ,是唐代陵墓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一向被誉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典范。顺陵是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墓 ,位于今咸阳以北 15公里处的礼泉县顺陵乡。走狮屹立于陵墓南门…  相似文献   

3.
韦远信 《中学文科》2008,(6):155-156
《孔雀东南飞》这首著名的乐府叙事长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写的《玉台新咏》,此诗总共三百五十五旬,一千七百六十五字。由于此诗和古代的《诗经》一样都没有题目,所以后来人们习惯于用诗的第一句作篇名,题为《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4.
南朝的《法华经》普门品变相———刘宋元嘉二年石刻画像内容〔日〕吉村怜著贺小萍译(一)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的许多石佛像,为研究南朝美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尤其是刘宋元嘉二年(425年)的石刻画像,因其有南朝最早的纪年而特别引人瞩目。图版6是刊登在《成都万佛寺...  相似文献   

5.
六朝陵区多由两个以上陵墓构成。陵地的选定 ,除聚葬和风水因素外 ,还要考虑墓主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陵区内各陵之间 ,以及每个陵园中主从墓之间 ,按照墓主生前尊卑有规律分布。陵园内有陵门、陵垣、神道石刻、玄宫、寝殿等建筑。六朝特别是南朝陵墓有比较严格的等级差异 ,明显反映墓主生前身份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全诗三百五十五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是古乐府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此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王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载此诗于《杂曲歌辞》。后人习惯于用诗的第一句作篇名,叫它《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7.
西汉十一个皇帝,其中有九个埋葬于咸阳北塬。西汉元帝以前,每筑一皇帝陵墓,即在陵侧置一县,令县民供奉园陵,称为陵县。其中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合称五陵,咸阳北塬也因此称做五陵塬。顺陵是唐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亦葬于咸阳北塬,与西汉帝陵处于同一地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周围有石人、石兽等石刻,其最为突出的是墓前青石雕刻的石狮和独角兽,表现了盛唐造型艺术的雄伟风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咸阳市对五陵塬区的开发十分重视,五陵塬旅游名胜风景区已初显端倪。资料来源:《辞…  相似文献   

8.
神道是通往陵寝的必经之路,两边置有石像生,其规制与雕刻等都代表着当时的帝陵制度。明皇陵、明孝陵均属明代帝王陵墓,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皇陵和明孝陵神道的布局、石刻规模和石刻造型,加强对明代帝陵制度演变的了解,为更好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定名与艺术源流是非常引人瞩目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学术视野的拓展,原有的惯性思维渐被打破,对相关问题的探讨重又回归理性。能够确认墓主归属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向只有萧梁一朝的9处共44件,不及已知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总数的一半。围绕诸多失考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时代与归属,中外学者做了大量考订工作,客观上促进了对南朝陵墓制度乃至六朝礼制文化的认识。为了保护长年受到各种自然因素侵害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文物部门与科研院校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并得出结论:对暴露野外的石刻的保护,迫在眉睫的是应加强石刻表面缝合线与侧部纵立状缝合线的防水措施和防止石刻表面的地衣生物生长。  相似文献   

10.
王融(467~493)字元长,“竞陵八友”之一,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王宁朔集》,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收其乐府和诗歌共107首,是南朝诗人中现存诗歌数量较多的一位诗人,钟嵘《诗品序》在谈到永明体的产生时说:“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辩。于是土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陵架。”然而遗憾的是,对于王融这样一位对永明体具有“创其首”作用的重要作家,在当今学术界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迄今为止,尚无一  相似文献   

11.
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和《陈书》中记载了南朝文人很多重要的文学集会活动,概名之“文义赏会”、“文章赏会”或是“文学赏会”。南朝时期的文学赏会是帝王宗室、士族文人最主要的社会活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其性质、内容、规模都有很大改变,即从最初游园之会的赏乐形式发展到以文学创作为主的交流活动,这种发展趋势极大地促进了文学集团的成熟。  相似文献   

12.
历代文学总集选介(续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台新咏》十卷,南朝陈徐陵编。陵(五○七--五八三)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梁时,官东宫舍人;入陈,领大著作,累官至中书监。陵是梁陈间著名文人,诗文绮丽,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庚。有《徐孝穆集》三十卷(久佚,后人辑存二卷),传见《陈书》卷二六、《南史》卷六二。  相似文献   

13.
萧瑟南朝     
夏坚勇 《中文自修》2023,(Z1):20-22
<正>试想,如果把这些石兽放到博物馆里,配上现代的灯光和伶牙俐齿的解说,我们会产生这样的震撼吗?前几年,在图书馆偶尔翻过一本《丹阳志》,是清朝康熙年间编撰的吧。其中说到大诗人陆游路过丹阳陵口时,看到齐梁陵墓前的大石兽凋零偃仆于荒野之中,十分伤感。宋代离南朝大约五百年,还不算很远。诗人肯定会想到那个风华旖旎的南朝,沧桑之叹,兴亡之慨,他不会没有诗的。只是《剑南诗稿》中没有收录,或许是散佚了吧。  相似文献   

14.
从文学史视野考察《文心雕龙》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历史书写是刘勰的言说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时序》可以看成一篇短小精悍的文学简史。以《时序》为中心,再结合其他诸篇,可以看到,刘勰客观上书写了一段从先秦到南朝宋的文学史。其次,历代文学的书写中,对帝王及帝王文学的大力书写是一大特色,充分体现了刘勰的文学理想。第三,从价值评价的角度看,十代文学的发展有高下之分。在刘勰看来,周代及其以前的文学是后代无法企及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在南朝正史的记载中,有一种十分明显的现象,即南朝士族中,尤其是武将出身的士族在崇尚文学的时风感染下,逐渐向文士家族转变,如到氏、张氏、沈氏、柳氏等,同时南朝帝王本身的形象转变也是一个实证.帝王与宗室对文学的提倡促成了文学兴盛,但也造成时人鄙视武风、不堪武职的习气.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学史视野考察《文心雕龙》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历史书写是刘勰的言说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时序》可以看成一篇短小精悍的文学简史。以《时序》为中心,再结合其他诸篇,可以看到,刘勰客观上书写了一段从先秦到南朝宋的文学史。其次,历代文学的书写中,对帝王及帝王文学的大力书写是一大特色,充分体现了刘勰的文学理想。第三,从价值评价的角度看,十代文学的发展有高下之分。在刘勰看来,周代及其以前的文学是后代无法企及的高峰。  相似文献   

17.
公元 76 0年 ,大诗人杜甫留寓成都拜谒武侯祠 ,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蜀相》。千百年来 ,这祠这诗 ,不知吸引着多少文人墨客来踏访胜迹 ,凭吊寄怀。成都武侯祠与其他各地的武侯祠不同的是 :此处不仅纪念诸葛亮 ,还与纪念刘备及蜀汉文武将领的昭烈庙相连 ,从严格意义上说 ,这是座君臣合庙。据《三国志》记载 :蜀汉章武三年 (2 2 3) ,“先主殂于永安宫 ,……五月 ,梓宫自永安还成都……秋 ,八月 ,葬惠陵” ,此即今日所见之刘备墓。按汉陵寝制度 ,有陵必有庙 ,故因陵而建原庙称之为“先帝庙”。南朝时 ,齐高帝萧道成因刘备安葬在益州 ,为表…  相似文献   

18.
古者左图右史,所以为读书之助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记始皇穿治郦山陵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郦道元《水经·渭水》注云:“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读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是知古者夙有三垣列宿之图矣。(古代帝王陵墓墓穴常有天文、地理绘画。如:南京附近祖堂山南唐李昪、李璟的钦陵、顺陵,俱有图像绘刻。顺陵地宫后室顶上画有天象图,钦  相似文献   

19.
何逊是南朝梁代中期文坛的重要作家,通过对其两首晚年诗作《赠江长史别》和《赠族人秭陵兄弟》的作年分析,大体可以澄清其卒年问题。江革天监十八年辞别何逊,离开江州,《赠江长史别》应该作于是年秋天。何逊族人何思澄天监十八年迁秭陵令,入兼东宫通事舍人,《赠族人秭陵兄弟》当作于此后不久的天监十八年深秋。慎重一点的结论是,何逊卒于天监十八年至普通元年之间,笔者则更倾向于是普通元年的早些时候。  相似文献   

20.
近年在南京东郊钟山南麓勘察发掘的明东陵,将成为这个市第一座帝王陵遗址公园。 明东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长子朱标的陵寝。去年4月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明孝陵以东相继勘探发现明东陵前门基址、排水设施以及门殿月台基址等多处遗址。为妥善保护600多年前的这一帝王陵寝,中山陵园管理局决定在此兴建明东陵遗址公园。 据介绍,明东陵遗址公园的建设工程主要是对神道、陵门、享殿前门、丹墀、享殿、寝园、排水设施、宝顶等珍贵文物遗存进行保护。目前,神道、陵门和享殿前门的环境整治工程已完成并对外开放,其它遗存的保护工程正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