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大学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所有的地方和高等院校经营性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9年底前完成转制".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整个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近年来大学出版社的转制工作一直在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稳步进行.新闻出版总署不久前制定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学出版社2009年底必须完成转制.如何解决大学出版社转制以后自我定位的问题也就显得更为迫切.大学出版社在适应市场化的生存环境、实现自身迅速转型的前提下,仍要深深植根于高校这块沃土,充分开发、利用高校的市场、作者、信息、保障等有利资源,这是转制后大学出版社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优势特色之基.  相似文献   

3.
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意见>提出,所有高等院校经营性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将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转制.  相似文献   

4.
2009年初,由新闻出版总署推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明确表示,重组是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推动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从此后一年的出版业改革历程来看,从新政之后的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改制重组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到年末中国出版集团重组黄河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以及其间颇具意味的"公私合营"式重组,都明确地昭示了一个事实--2009年是一个出版重组年.  相似文献   

5.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全面完成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制任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内形成有效率、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微观运行机制;推动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开拓融资渠道……"新闻出版单位转制已是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6.
2009年是我国出版集团发展的"政策年",这一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蕈大政策相继颁布,加快了出版业转企改制的步伐,确立了非公有出版工作室的地位,优化了出版产业环境,为出版集团股改上市,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始在新闻出版行业全面贯彻实施,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开始了"破冰之旅".此次改革提出了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出版社而言,除人民出版社、盲文出版社、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社将转制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外,其余绝大多数出版社都要转制为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转制后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企业以后应如何具体运作?转制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出版社,具体应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在改革新形势下应如何制订发展战略和思路?这些都是公益性出版社在改革中存在诸多困惑和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国家对民营书业的总体政策走向已日益明朗,作为新兴出版生产力,其在推动出版产业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个耳熟能详的词--"体制改革"在2009年的中国出版业频繁出现,成为这一年中国出版业的关键词.新闻出版总署4月初制定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系统地体现了中央关于出版业改革的总要求,标志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重构市场新格局的攻坚时期.可以说出版改革时不我待,无论国有还是民营.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的下发,明确了出版社转制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宣告我国出版行业步入了转轨时期.在转轨时期,出版社如何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履行社会责任,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相似文献   

11.
鲍红 《编辑之友》2010,(12):19-21
目前,在我国图书出版业上游出版环节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国有出版社,一个是民营出版公司. 前者是国家正式审批通过具有出版权的法定出版单位,后者是多年来国家严厉打击的"非法出版".直到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才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承认他们是出版环节的合法力量,但其业务仍划定在"图书策划、组稿、编辑等方面",仍然限定于与国有出版单位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突飞猛进,出版体制改革也取得重大进展.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2010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进一步推动报刊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报刊退出机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进-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积极支持条件成熟的出版传媒企业,特别是跨地区的出版传媒企业上市融资.这对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快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决策,业界对此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初,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4月19日,在央视<对话>栏目中,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又重申:民营文化工作室是新兴的文化生产力,是出版产业大军里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应将其纳入政府帮助、引导、支持的范围.本文拟就此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定位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提出要'在特定的出版资源配置平台上,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在图书策划、组稿、编辑等方面提供服务.'对于民营书业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制定并出台了(<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第14条提出,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一时间行业内外热议如潮,评价甚高.然而笔者认为,探讨"新兴出版生产力"这一具有里程碑式命名的历史意义、当下价值以及深远影响的文章还是不够的,本文试着从"新兴出版生产力"的命名价值、战略定位的视角,阐述一孔之见,并进一步探讨中国民营书业的振兴之道.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和国务院从2003年决定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经营性出版社转制,到现在已经六年.六年来,通过经营性出版社转制试点摸索,不断完善转制的思路、办法、政策和法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今天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昨日闭幕的第六届全国民营书业高层论坛上,与会者对总署最近发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格外重视,对其中提出的"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解放和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的条款更是高度关切,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路线图.这也意味着国有文化传媒公司在<意见>的架构下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对增量资产实现突围.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出版产业全行业企业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4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出版产业全行业企业化的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出版将开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