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利红 《考试周刊》2012,(54):194-194
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幼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绝大多数困难依靠孩子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意志和能力。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要依据其年龄特点来进行。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的培养.而这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挫折感容易发生在那些从小娇生惯养、意志软弱、独立性差、个性发展有偏差的人身上。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或创设一些困境,教孩子独自去面对,去战胜,让孩子在困难中经受磨练、摆脱困境,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培养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一、幼儿挫折教育的内容 (一)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 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基础,目的在于情感的培养。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他们面临困难的时候,成人常常替…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少儿的创造力的培养。从儿童文学作者的尊重意识、生活意识、创新意识来看,创新教育的实施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其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再次,培养孩子应付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挫折教育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终身的教育方式。从小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从生活点滴入手,关注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意志力、心理素质等,对孩子正确进行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可避免地充满了各种困难与挫折,不管父母怎么保护,孩子终有一天会飞出父母的港湾,开始自己的生活。不如从小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孩子养成积极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6.
名儿童教育家陈鹳琴,在论家庭教育时说过这样的话:“不要担心孩子的失败.应该担心的是,孩子为了怕失败而不敢做任何事。”据北京教育研究会调查:有31%的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够。5.5%的儿童顶不住失败的打击,由此看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获得适当的失败经验是多么重要,究竟什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挫折教育呢?曾经有人提出AQ(AdVenisty 0uotient)这一概念,即挫折商数。这就是人面对困难、  相似文献   

7.
挫折,是在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孩子遇到挫折。但是,生命之旅无坦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不可避免。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永远生活在温室里。因此,就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在遭遇挫折时,能够从容镇定,直面困难,不屈不挠,战胜挫折。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的身上承载了父辈以及祖辈太多的宠爱和期望,对他们的家庭教育较普遍地存在着片面性和单一性,如重视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塑造;重视“成才”教育,忽视“做人”的教育。这就使这一代孩子的身上既具有时代赋予他们的优点,又有明显而普遍的弱点,那就是任性,脆弱,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挫折教育就是矫正教育的片面性、单一性,矫治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脆弱疾病的重要措施。它既是儿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儿童中广泛开展挫折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中一个极其迫切的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刊发吴华同志的文章《挫折教育:给孩子一双坚强的翅膀》,希望能引起广大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将经历无数困难和挫折,孩子要长大,将来必定要自己去面对社会、人生和生活中的一切。因此,有意识地让幼儿受“苦和累”,受点挫折,让幼儿品尝一点生活中的磨难,从而使其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意识,以及应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来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张蕾 《快乐阅读》2013,(18):15-16
如今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实行有效地挫折教育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期正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若有意识的让他们受点"苦",受点"累",经历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只有不断地战胜和汲取有益的教训,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0.
黄国秀 《辅导员》2009,(17):61-61
正所谓“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得让孩子从小懂得,美好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近年来,“挫折教育”因为其具有的显著教育功能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以育人为己任的学校,也应该提倡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从挫折中学到更多经验,成为生活的强者。  相似文献   

11.
<正>挫折教育,就是指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定关于挫折的情境,让孩子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砺,经历挫折及失败的体验,以此培养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挫折中得到磨炼,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本质所在。一、挫折教育存在的误区(一)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我们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让家长人为地为孩子创造挫折,不要误解"吃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其实,孩子在成长中挫折无处不在,关键是遇到挫折该如何处理。然而有些家长却忽视了现实情况,看到当今的孩子经不起挫折,把原因归结于孩子吃苦太少,于是,家  相似文献   

12.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一种内在自信心和乐观感,主要目的是培养中小学生受到挫折以后的耐受能力和恢复能力,使其树立起从挫折、困难、逆境中走出来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3.
幼儿挫折教育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挫折感容易发生在那些从小娇生惯养、意志软弱、独立性差、个性发展有偏差的人身上。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或创设一些困境,教孩子独自去面对,去战胜,让孩子在困难中经受磨练、摆脱困境,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培养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14.
陈佳成 《理科考试研究》2014,(3):F0003-F0003
如今的小学生真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呵护,从小娇生惯养,没吃过一点苦,受过一点委屈.然而俗话说的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也难免会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摔上几跤,有的孩子应对挫折能力较差,心理承受力较弱,就极易产生与同学关系恶化、逃学、打架,甚至离家出走,自残轻生的现象,这在近年来的媒体报道中也已屡见不鲜.为此,笔者认为,面对全球性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显得格外重要.而体育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场所,有着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小学生的挫折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目前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开展挫折教育的优势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展开论述.以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得更为优越了。如此优越的生活条件在为孩子们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可能给他们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孩子们失去了体验逆境或挫折的良机,导致意志品质脆弱,出现了“精神缺钙”现象。一旦生活出现波折,孩子们就显得束手无策,常出现懦弱、孤僻、任性等心理状态。因此,对孩子们进行挫折教育,是关系21世纪人才素质的大事,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教孩子独立去对待、去战胜,让孩子在困境中去经受磨练,摆脱困难,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  相似文献   

16.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青少年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经受磨炼,受到教育,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对付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磨难教育。在挫折中得到磨炼,是挫折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胡元 《时代教育》2014,(11):125
俄罗斯莫斯科263中学一高年级学生劫持人质事件震惊世人,联想到中国学生独生子女多,从小习惯应试教育,家庭溺爱等问题,提出加强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应对能力,学校要加强课堂教育和实践训练,建立专门的困难挫折教育课程,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学生的困难挫折教育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要配合,家长应有意地创造机会,适度地给孩子一些挫折和困难,让他们学会在逆境中生活,在挫折中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中国家长刻在心中的原则.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头等大事。可是有这样一群孩子很容易被人们忽视,那就是数量极少的弱智儿童。在一般人的眼里,他们等同于废物.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笔者希望社会能关注这类孩子的教育.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小学普遍开展的快乐教育、亲情教育、赏识教育已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所关注,但对于挫折教育的关注显得相对不足。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挫折教育不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也不是单纯让孩子吃点苦。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14,(9):156-156
挫折教育到底是什么?它既不是在孩子受挫时袖手旁观,也不是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因为生活中每一天都有挫折教育的机会。其教育的核心恰恰是在孩子受挫时,父母及时给予他全方位的支持!6月28日下午,父母必读育儿智慧大讲堂特邀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陈忻带来主题讲座"解读真正的挫折教育"。100多位家长齐聚现场分享如何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