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初中体育课堂短跑项目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大腿后侧肌群拉伤的问题,如果该问题发生在充分热身的情况下,那么其主要原因就是腘绳肌缺乏力量。腘绳肌主要指大腿后侧肌群,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组成,主要具有伸髋和屈膝的功能,在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体育课堂中腘绳肌的力量发展一直被体育教师忽视,训练方法也相对欠缺。本文主要是以“简单”为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对拉丁舞伦巴库克拉恰基本步伐中的主要肌群进行肌电分析,能够有效地判断出拉丁舞运动员的肌肉用力特点和技术的内在规律.研究方法:采用意大利BTS FREEEMG300无线表面肌电信号系统,对河北师范大学体育舞蹈专业校队八名女队员进行表面肌电信号的数据采集.结果:肌肉的激活时序先后依次为:股直肌、腹外斜肌、臀大肌、背阔肌、腓肠肌内侧头、长收肌、股二头肌外侧头;肌肉的激活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背阔肌、股二头肌外侧、股直肌、长收肌、腹外斜肌、腓肠肌内侧头、臀大肌.结论: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下肢肌群先激活,其次为核心肌群;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肌肉的激活时序以下肢肌群为主,核心肌群为辅;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核心肌群虽然激活时序慢,但贡献率高.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测试法等,对原中国男排主攻队员隋盛胜在完成扣半高球起跳技术和杠铃深蹲及跳深动作中下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隋盛胜扣半高球起跳所测肌肉中,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最大的是股二头肌,其次是臀大肌和股直肌。在缓冲阶段,臀大肌贡献最大,在蹬伸阶段,股二头肌贡献最大;杠铃深蹲和跳深动作均与扣球起跳技术的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不完全一致,相比之下,杠铃深蹲更接近于起跳;杠铃深蹲动作对发展股直肌效果最好。跳深动作对发展臀大肌效果最好;杠铃慢速深蹲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杠铃常速深蹲更为有效。23cm跳深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48cm和58cm跳深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采用芬兰产Mega6000肌电仪和肌电仪器自带的Megawin2.4软件系统,让实验对象在做大腿后部肌群的力量练习手段如直腿后摆拉橡皮条、俯卧屈小腿拉橡皮条、俯卧后摆腿、俯卧跪起和仰卧挺髋力量练习手段的状态下,对实验对象的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腓肠肌内侧、阔筋膜张肌、股直肌和胫骨前肌进行肌电测试,并结合高速摄影技术分析肌电特征和肌肉的工作机制。结果表明,各块肌肉在力量练习过程中放电顺序、放电强度、放电时间、肌电积分值都不相同。因此,在力量训练时,应根据动作结构、肌肉收缩方式、收缩速度和力量大小等方面进行训练,使训练手段更能符合专项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选取国家队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后横踢技术动作进行肌电分析,揭示跆拳道运动员的用力特征。研究方法:运用美国产Noraxon表面肌电遥测系统对14名国家跆拳道队男子运动员进行测试,并根据后横踢技术特点,分别选取了三组肌肉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从肌肉的激活顺序来看,以左侧竖脊肌、左侧胫骨前肌最先发力,但与此同时,右侧的胫骨前肌和腓肠肌也同时被激活;2)从肌力特征来看,右侧肌群的肌力值相对较大,在整个的后横踢技术动作中占有绝对的优势,相比之下,左侧肌群肌力较小,并且肌肉的募集能力相对较低(40%以下);3)在肌电的持续时间上,左侧肌群持续时间相对较短(0.20s以下),右侧肌群持续时间较长,表明它们是主要做功肌群,但左侧半腱半膜肌无论是在肌力动员方面(46.8%),还是在积分肌电方面(326.00uv.s),或是在激活顺序(0.06s)和持续时间上(0.70s),都表现出非常高地贡献作用。研究结论:由于左侧和右侧具有同时肌肉放电的现象,因此,训练中在加强左侧支撑用力的同时,应逐步提高运动员动作腿的起动速度训练,并加强右侧主动肌和拮抗肌的用力效果。此外,应特别关注左侧半腱半膜肌等肌肉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正脚背踢球动作中下肢和腘绳肌生物力学特征参数,探讨踢球动作腘绳肌拉伤危险时相,同时探究腘绳肌和股四头肌力量素质与踢球动作下肢和腘绳肌生物力学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踢球动作中腘绳肌拉伤机制。方法:以15名足球专项国家一级运动员为受试者,采集180(°)/s动作角速度下的等速腘绳肌向心(Hcon)、腘绳肌离心(Hecc)、股四头肌向心峰值力矩(Qcon);采集受试者最大力正脚背踢球动作运动学和肌电数据,根据腘绳肌肌肉起止点和髋、膝关节中心的相对位置获得肌肉起止点坐标,从而获得腘绳肌3块双关节肌肌肉-肌腱复合体(muscle-tendon unit,MTU)长度,以MTU拉伸速度和标准化MTU长度为分析指标。采用样条插值法对各指标按踢球动作周期阶段进行3次归一化处理。结果:腘绳肌3块双关节肌在正脚背踢球动作小腿前摆阶段和触球随摆阶段处于激活状态并被拉长,进行离心收缩;触球随摆阶段3块双关节MTU拉伸速度、肌标准化MTU长度、肌肉激活程度均显著大于小腿前摆阶段(P<0.05),标准化MTU长度在触球随摆阶段中期达...  相似文献   

7.
袁艳  吴贻刚  苏彦炬  李玉章 《体育科学》2012,32(10):64-68,97
附加振动刺激的负重半蹲运动成为一种新兴的下肢力量训练手段,但是,负重半蹲运动中附加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对下肢肌肉的激活特征研究较少。以1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不附加振动、分别附加频率为30、40、50Hz共计4种振动刺激条件以及无负重和负重30%最大力量两种负荷条件下完成10次半蹲起的大腿表面肌电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经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对所有被检肌肉肌电均方根值(EMGrms)有显著影响(P<0.05),负重对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EMGrms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对股二头肌和半腱肌无显著影响;振动刺激和负重对各被检测肌肉肌电交互作用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50Hz的振动频率可以显著提高被检肌群的EMGrms。结论:30%1RM负重可以提高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肌肉激活,但不能增加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肌肉激活。无论是否负重,半蹲起练习时附加振动频率为50 Hz的振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大腿肌肉激活(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量化快速跑过程中下肢各关节力矩和各单块肌肉(群)肌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快速跑动作所起的作用.方法:同步采集8名优秀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时完整步态下肢运动学数据(300 Hz)、地面反作用力(1 200 Hz)数据和肌电图(120 Hz)信号,建立下肢肌肉-骨骼系统模型,应用中尺度序列二次规划拟牛顿线性搜索算法将快速跑时关节肌力矩优化并求解单块肌肉应力.结果:最优化算法所估算的快速跑时下肢冗余肌力变化与快速跑时肌电全波整流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支撑期,臀大肌、腘绳肌、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应力水平较高.摆动前期,髂肌、股四头肌群(股直肌)、股二头肌短头和腓肠肌为主要做功肌肉.摆动后期,只有臀大肌和腘绳肌活动积极.双关节肌腘绳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在各时期的应力值均高于其他做功肌肉,且在整个步态中的应力峰值也显著高于其他肌肉.结论:下肢双关节肌腘绳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受两个关节复杂的交互作用导致应力值偏高,在快速跑时被拉伤风险较大.此优化算法为了解快速跑时下肢单块肌肉力量变化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方法,进而为分析快速跑肌肉功能和为专项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及防止肌肉拉伤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阻力训练和超等长阻力训练后下肢肌肉力量变化,比较肌肉激活模式的不同.方法:将16名男性篮球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8周下肢阻力训练和超等长阻力训练.采用3-D测力台测试训练前、后最大随意收缩值,用表面肌电记录训练前、后6次重复训练动作的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的激活信号,计算积分肌电值和髋、膝、踝关节周围拮抗肌共激活.结果:两组下肢肌肉力量均显著提高,阻力训练组效果较明显.超等长阻力训练组肌肉活性显著高于阻力训练组.训练后超等长阻力训练组肌肉活性出现适应性变化,髋、踝关节拮抗肌共激活显著升高,膝关节拮抗肌共激活训练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阻力训练组训练前、后肌肉活性及拮抗肌共激活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超等长阻力训练有助于提高肌肉间协调性,可以优化肌肉动作的运动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试竞技健美操一级运动员完成C组跳与跃中的科萨克跳、屈体分腿跳、剪式变身跳,分析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主要发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变化。方法采用无线表面肌电仪对16名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完成3个难度分别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左右腿主要发力的8块肌肉(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等)的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科萨克跳在起跳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右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和左腿的股直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腓肠肌和右腿股直肌;(2)屈体分腿跳起跳阶段贡献率较大的是右腿的股直肌和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直肌;(3)剪式变身跳起跳阶段无右腿的肌电图变化,贡献率最高的是左腿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是右腿股直肌和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最高的是右腿股直肌。腾空和落地阶段中,右腿肌肉贡献率比左侧同一肌肉贡献率相对较高。结论在完成科萨克跳和屈体分腿跳难度动作起跳阶段时,要求运动员股直肌和腓肠肌有较高的爆发力,腾空和落地阶段中,科萨克跳需要加强左腿肌肉力量;屈体分腿跳在训练中要注意运动员左右腿发力相同,以保证左右腿空中姿态的平衡;在完成剪式变身跳时,主要发力部位从左腿(起跳腿)过渡到右腿(前伸腿)。在训练中要加强主要发力肌肉力量训练,完成难度动作过程中主要发力肌肉与其他肌肉协调配合发力,提高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动作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花样滑冰跳跃动作落冰过程中肌肉的工作特征及相关陆地模仿的训练效果。方法:以我国优秀双人滑男运动员张某为研究对象,利用 Mega ME6000肌电测试仪对其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陆地两周跳、凳上跃起动作落地过程支撑腿落地后0.8 s内双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股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竖脊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通过MegaWin2.4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完成专项动作时积分面积较大的8块肌肉依次为右侧股二头肌、右侧股直肌、右侧腓肠肌外侧头、左侧股二头肌、右侧胫骨前肌、右侧臀大肌、左侧臀大肌和右侧竖脊肌,多数工作肌的积分肌电峰值出现在落冰后的0.4 s左右;完成专项动作各肌肉积分面积与凳上跃起动作具有较高相关性(r=0.578,P=0.019),与 陆地两周跳动作不相关;肌肉贡献度较大的肌肉中,专项动作与两种陆地模仿动作相比,支撑腿股二头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平均积分肌电 值明显偏高,积分肌电峰值出现时间不同。结论: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落冰动作的主要工作肌为支撑腿各肌群、同侧竖脊肌及摆动腿的股二头肌、臀大肌;凳上跃起和陆地两周跳两种陆地模仿练习的肌肉工作特征与专项动作有一定差异,可作为辅助训练手段,但不宜过多采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速摄影机、多功能运动遥测仪同步测试疾跑动作,探讨疾跑中腘绳肌收缩特征和诱发损伤的可能环节。结果表明,在一个复步中腘绳肌存在向心—离心—等长—向心收缩快速转换的特点;离心收缩时承受了较大的负荷刺激。分析提出,腘绳肌快速离心收缩力量不足是导致损伤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肌肉疲劳过程中功能性不稳踝关节表面肌电瞬时中值频率(IMDF)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两组共28名受试者:功能性不稳组(FAI组)14名,对照组14名.对于两组踝关节肌电IMDF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肌肉疲劳过程中, 1)比目鱼肌以及腓肠肌外侧头IMDF的变化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AI组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IMDF未随时间出现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 1)疲劳过程中,FAI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IMDF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2)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的受试者中枢控制策略可能发生改变,功能补偿能力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4.
采用ME6000表面肌电仪和SONY高速摄像机对沈阳体育学院9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模拟滑道训练中进行同步分析。结果表明:速度滑冰运动员侧蹬腿与支撑腿表面肌电原始电压有显著差异,左右伸膝肌群(腓外、腓内)在滑行过程中放电高于其他肌群;左腿为侧蹬腿时,半腱肌在膝关节折叠成小角度时放电最为明显;双支撑阶段右腿屈伸肌群表面肌电标准化电压在膝关节角为110~120°时达到最大值,在膝关节角大于120°之后肌肉力量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科学》2014,(4):106-109
利用单、双腿进行负重纵跳练习是练习下肢爆发力很有效的训练方法,在竞技体育力量训练中广泛应用。本研究以12名男性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结合myotest功能性测试仪和表面肌电对单、双腿纵跳爆发力练习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纵跳起跳阶段,竖脊肌、多裂肌、臀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的激活程度随负荷的增加而相应增加,股二头肌、半腱肌的激活程度先增加后降低。(2)在双腿纵跳起跳阶段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臀大肌是主要作用肌肉。在单腿纵跳起跳阶段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和比目鱼肌是主要作用肌肉。(3)双腿纵跳爆发力训练最佳负重是20%深蹲1RM负荷;单腿纵跳爆发力训练最佳负重是10%到15%深蹲1RM负荷之间。  相似文献   

16.
股后肌群包括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属多关节肌,跨过膝关节和髋关节,既有屈膝的功能也有伸髋的功能。由于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股后肌群在短跑中的作用了解不够全面,在力量训练中只知道发展股四头肌的力量,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股后肌群力量的发展,致使大腿前后肌群的力量比例失调。其实股后肌群在短跑中的在每个阶段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股后肌群的训练应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在此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一、股后肌群的力量训练方法1.俯卧“背腿”运动员俯卧在跳箱(或鞍马)上,腹部置于箱头,髋关节以下部分在跳箱外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集不同高度跳深训练动作动力学数据,测量自不同高度平台下落着地前下肢肌肉活性,比较不同高度对下肢肌肉预激活调节的影响.方法:对未经系统跳深训练的16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低、最佳、高三种平台高度的跳深练习,记录每次跳深动作着地前150 ms内腓肠肌内侧头、股直肌、股外侧肌、胫骨前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计算积分肌电和最大振幅.记录跳深动作过程腾空时间和着地支撑时间,计算平均输出功率.结果:最佳高度条件下腾空时间最长,低平台条件下跳深输出功率最高.除腓肠肌内侧头以外,其他肌肉预激活均随着跳深平台高度增加而增加.多数肌肉预激活显著性差异出现在低-高之间,低-最佳、最佳.高之间肌肉预激活差异性不显著.结论:高于最佳高度时下肢肌肉预激活与地面反作用力不协调.跳深输出功率是较恰当的下肢超等长训练参数.实践中采用跳深法对下肢肌肉进行爆发力训练时,宜以最佳高度或低于最佳高度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运用CYBEX-Norm型等速肌力测试与康复系统,以上海市优秀田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腘绳肌拉伤后的等速参数变化,分析伤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受伤运动员伤侧腘绳肌峰力矩角度明显增大,表明拉伤腘绳肌达到最大力量的时间明显延长,最大收缩长度发生了改变.建议:在运动实践中,合理运用等速测试的峰力矩角指标作为腘绳肌拉伤后恢复效果的监控指标,并结合适当比例的离心训练,将有助于减少运动中腘绳肌的拉伤.  相似文献   

19.
伸膝、屈足是蹬地动作的重要环节。有人用肌电图研究还证明:下肢蹬地时,当大腿和小腿在膝关节处伸至135°角以后,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在近固定时收缩,腓肠肌在远固定时收缩,有协同股四头肌伸膝作用。这里我试提出屈膝肌群的屈膝动作参加蹬地的问题,即:在弹跳蹬地中的最后一个发力环节——继伸膝后,小腿后肌群收缩屈足蹬地的同时,股二头肌(包括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等屈膝肌群,以下同)亦近固定收缩屈膝,与屈足的力合成更大的力,叠加成更高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正> 腘绳肌系指大腿后部的半腱半膜股二头肌,其急性损伤多见于跑、跳运动员。其拉伤后一般轻者10天才能恢复训练,而严重拉伤者反复停训可延续一年以上,治疗不易彻底,常常造成肌肉索条状或瘢痕,影响运动训练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我们采用斜刺法加体外反搏治疗腘绳肌严重拉伤1例,仅用7天患者就完全恢复训练,15天后可参加正式比赛并提高运动成绩。此法明显优于单纯性针刺或体外反搏治疗运动性腘绳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