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课堂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之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真实“上的致思取向给教育学中的“真实“诸多启示。当前课堂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不是使课堂教学回到日常生活上的“事实“,而是一种可能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情境真实性的真正诉求在于自觉地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真实性是一种多维度存在,亦是一切价值的基础。把握教学情境的真实性是有效开展情境教学的前提。当下,注重真实情境创设,成为强化学科实践、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基本方式与原则要求。但是,学界(尤其是人文学科)对“真实情境”和“情境的真实性”尚未深入探析,导致出现对“真实情境”理解“窄化”和运用“机械化”现象。比如认为“真实情境”就是“客观存在的情境”或“社会生活中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境”等,不利于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历史教学言之,历史具有时空上不可逆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语言运用是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习情境创设大都比较重视,但由于对“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解读不够,创设出的情境很难调动学生语言运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紧扣“真实”“语用”两个关键词进行情境创设,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那么,“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应该如何设计呢?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情境”作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成要素之一之后,“情境”便成为近年来语文教学界反复讨论的热门话题,甚至还由此引起了较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真实情境”这个概念上。据统计,“情境”一词在新课标中共出现了34次,其中与“真实”相关的表述有:“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情境”“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说明“真实”是对“情境”一个基本的限定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以来,“情境”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热词。在阅读教学中,真实生活具有非教学真实性。只有基于学生实际、为教学而设置的才能成为教学语境中的“真实情境”。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可以包括社会生活、个人体验和学科认知三种类型。而驱动性则是真实情境的第一追求,论争型、“自我意识”、概念探究是真实情境设置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梁俊 《江苏教育》2022,(65):14-16
“真实情境”需要具有“真实性”“学科性”和“任务性”。“表达与交流”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需要创设“真实情境”触发学生交际动机,唤醒其作者意识、读者(听者)意识和目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挖掘社会生活情境”“提炼文本情境”“创设拟真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思考、实践、反思,帮助学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位教研员问教师:“在教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您考虑最多的是什么?”答:“考虑最多的是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再问:“那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呢?”答:“还是创设情境。”但应者已寥寥,再问:“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呢?”此时已无人应答……由此可见,教学情境已经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深处,到了每逢教学必设情境的地步。我们姑且不论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但至少应该思考如何进行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8.
<正>一、强调情境真实性的重要意义2022年5月,国家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亮点是“强化育人导向”“培育核心素养”。在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下,课程标准提出了帮助学生“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真实情境”成为此次颁布的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关键词,“真实性”成为情境的重要属性和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情境”这个概念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出现了33次之多,使用的语境有“真实情境”“语言运用情境”“语言实践活动情境”“复杂情境”等,可见教学情境化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一、“情境”和“真实情境”释义新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阐释了情境的含义:“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情境”是指学生可以真实参与、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有效环境。“真实情境”是什么?执教杜甫的《蜀相》,  相似文献   

10.
一、“情境”其表,“灌输”其里:科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综观现在的科学课堂,一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缺乏目的性和实效性。例如,有位教师在上公开课《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时,一上来就播放大段文字,内容是荆柯要去刺秦王,但必须经过一扇安检门。为了安全通过,他必须想办法。因为如果直接进去,带着刺杀工具的荆柯是无论如何也通不过装有巨大磁铁的这扇门的。然后,教师请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当学生“顺利”回答出因为磁铁能吸引铁做的刺杀工具后,教师马上追问:“磁铁除了能吸引铁之外,还能吸引哪些物体呢?”接着就是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样的情境,抛开真实性不说,除了教师追求新奇和浪费课堂宝贵时间之外,对教学来说其实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1.
确切地说出自己所在位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有很多可供选择的表示方位的词语或地理术语,这些词可能都合适,但在特定的情境下,要从这些词语中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所处的方位,要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就必须得知道“我们现在在哪儿?”“谁想知道我们在哪儿?”“对方又在哪儿?”。文章在借鉴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对如何确定方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沈嘉祺 《中国德育》2007,2(1):95-95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挑战:“不在场”意味着想象中的道德行为,“不真实”意味着分裂的人格。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相对于“当事人情境”来说的,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文情境,最好来自真实生活,至少存在“可能性”。如果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属于“不可能情境”,就无法避免假大空,也就失去了作文的价值,以往的教训很多。情境虚假,让学生言不由衷、对自己的表达不负责,学生厌倦作文畏惧作文,也常在于给出的情境大而不当。  相似文献   

14.
真实情境的创设是“真实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策略。以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节为例,从情境的主题素材、主体框架以及具体情境的设置方法等方面,探究真实情境的创设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创设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则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新知。一堂课仅有40分钟,许多老师为了达到课始的先声夺人,而不惜大费脑筋地对导入情境进行新潮的包装。但这种过度包装的情境会不会因“虚”而“衰”呢?下面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这节课的两次导入片断,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作文题,或多或少,都涉及了情境的创设,要求考生在规定情境中完成写作。那么,什么是情境作文呢?简单来说,就是命题者为了达成考查的目的,在试题中创设了特定的情境,规定了特定的写作任务。如2022年杭州市的中考作文题: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采访”的相关知识,请以“采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教学资源,去营造一个有利于英语教学“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如何让情境教学真正为英语教学所用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情境设计。  相似文献   

18.
细说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沟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然而在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或照搬教材不符合教学实际,或自行设计牵强附会等等。那么,如何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对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些看法。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教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  相似文献   

19.
井艳茹 《教书育人》2013,(11):42-42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采用“再现历史”式的情境体验教学方式,帮助、引导学生“神”入其中,达到一种“亲历历史”的体验效果,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这里以“戊戌变法”课堂教学为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新颁布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对核心素养内涵的阐述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什么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指向的是什么?研读新课标,我发现,“语文生活”贯穿理念解读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