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纯”写景的散文.文中写景用了“最自然最恰当最现成的字”,使之显示了一种特有的朴素美,这是文章在语言上具有的独特风格,而其最大特色——绘画美,他正因此体现了出来.作者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老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在每一个具体景色中.总之,在《济南的冬天》里,文字的美和自然的崇高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温暖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用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清新的语言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美、冬天的济南美。一、形象美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向我们描绘了几幅美景。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多么恬静,多么舒服。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  相似文献   

3.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一景一物,都自然成趣,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作者带着满腔的情感,带着深深的眷恋,或简笔写意,或工笔细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济南冬景图,看似信手拈来,却浓淡相宜,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块“宝地”,去领略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冬景。  相似文献   

4.
《济南的冬天》抒发了对祖国的挚爱云南蒙自县教育局教研室张1930年;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脍灸人口的佳作。作者借济南特有的冬景,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一、通过对比,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文章开头,老舍这样写道:“对...  相似文献   

5.
<正>《济南的冬天》是我国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于1931年4月初次发表,而后一直作为我国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济南的冬天》一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老舍先生在英国生活六年之久,而后又去过我国的西南地区,故而在到达济南后,被济南冬天的美景感染,并产生浓浓的情怀,进而写下此文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济南的冬天》作为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不  相似文献   

6.
《济南的冬天》一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冬天是一个缺乏色彩的季节,可是语言大师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来确切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富有色彩感和意境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7.
《济南的冬天》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为读者勾勒了一幅温馨淡雅的冬日暖景图。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也有一篇描绘冬天美景的文章——《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细细品读,这两篇散文无论是在艺术风格、文章布局还是情感表达上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8.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于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如诗的语言,生动而真切的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9.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观编入初中语文第一册中。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一是“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不同的角度是指作者在描绘景致时或大处落笔,或细处着黑;时而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时而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动人的“济南冬日图”。我认为,这样的分析并不能把握本文的实质,相反却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现不妨从文本角度加以论证。一、这种分析没有把握本文的精神实质。综观“济南的冬天”全文,冬日的济南给人的感受是纤弱而脱俗(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类似《红楼梦》中的  相似文献   

10.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从英国回国后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老舍先生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他用细腻的写作手法,以及对各种景致的描写,表现出了自己内心的"温情".  相似文献   

11.
《济南的冬天》一文抓住济南冬天“温睛”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冬天是一个缺乏色彩的季节,可是语言大师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来确切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富有色彩感和意境美的图画。一五彩缤纷下过雪以后的济南,色彩纷呈。有白色,“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有银色,“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有青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有蓝色,“蓝天”;有黄色,“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有粉色,“那点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有复合色,“给山们  相似文献   

12.
北平的冬天朔风呼啸,天寒地冻;伦敦的冬天灰雾蒙蒙,潮湿阴暗。而济南的冬天却是“响晴”的,但她又绝不像热带地区,没有烈日高照,也不暴热。作者正是抓住这一天气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景色。这篇散文是老舍先生从英国回国后到济  相似文献   

13.
《济南的冬天》导语湖北/李朝芬在我上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齐答:“冬季。”)对!现在是初冬季节。一提到冬季,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是的!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呢?下面,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到济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导语安…  相似文献   

14.
方生俊 《学语文》2007,(4):23-23
感受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是作者情感因素的内化领悟。老舍先生对济南充满了热爱之情,感悟到济南冬天的美丽可爱,于是写出了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莫怀戚通过一家人散步这一平凡而又蕴含丰富的镜头,感悟到一家人敬老爱幼、相互关心体  相似文献   

15.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写的一篇优秀的散文。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用自己过去住地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文章一开头,作者并不直接说济南的冬天如何好,而是远远地用北京、伦敦的冬天作对比,作陪衬,来说明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以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暖、晴明。这一对比,又不是一般的空泛的叙述,而是从作者过去住地的亲自感受来说明:在北京,“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在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而这难见到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济南的冬天》被选作初中语文材教之后,不少人撰文加以评价、分析,这对该文的教学是有帮助的。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对《济南的冬天》的发表时间和出处,误传较多。有的说“本文写于1935年,当时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有的说“文章写于1935年,其间老舍正在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它是否是作者‘避国民党老爷们的炎威’在青岛《民报·避暑录话》上所作,或者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回忆性文字,笔者手边无资料,不得而知”(《中学语文教学》1982.5)。针对这些误传,武汉师院中文系主办的《中学语文》在1982.4期上发表了谌忠恕同志的《读<济南的冬天>》一文,在山东大学中文系孟广来老师的帮助下,第一次较为准确地阐述了《济南的冬天》的发表时间和出处,指出“《济南的冬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14,(29):48-49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  相似文献   

18.
在一般人的眼里,冬天是严寒、萧条、冷清的象征,但在善于观察的有心人的笔下,富有冬天特色的济南却成了令人神往的“宝地”。《济南的冬天》主要是赞美济南冬天的“暖和”和“安适”。老舍不是一般地说一说济南的冬天是怎样地风和日丽,怎样地温暖宜人;他写了济南冬天的阳光。写了那个季节里的风、雪、山、水等,分别从几个角度、几个方面具体地抒写济南冬天的可爱。读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你会觉得在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好象唯有济  相似文献   

19.
文贵简洁     
一代文学巨匠老舍先生曾言:“说得多而冗一定不如说得少而精。写文章就是要少用‘然而’、‘所以’、‘但是’,频繁使用这些文字会减弱文章的力量,而且读者还有疑问:‘作者到底要怎样?作者怎么不能直截了当地说话呢?’”的确,写作是语言艺术,文贵简洁,切忌拖泥带水。综观古今中外的许多名篇佳作,它们之所以脍炙人口,久传不衰,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语言精炼。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全文780余字,文章文质兼美、情文并茂。作者以无比丰富的联想与想像,把小雪之后的济南山色写得秀美绝伦,将一幅令人神往、水墨淋漓的中国山水画推到读者的眼…  相似文献   

20.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著名散文。其组织结构,一般认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从感觉角度总括了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温晴”的特点。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具体描绘了济南冬天的三幅图景——全景图,山景图,水景图。第三部分为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