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源自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四个层面。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针对性不强、家庭劳动价值观理念缺失、社会环境复杂等等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困境。为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民办高校应结合学生特点与办学特色,以“五育融合”思想为指导,将劳动教育价值观的培育融入教育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以及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的有效路径。从社会、高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分析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困境;结合时代特征,把握育人导向,从强化观念、完善机制、突出实践、综合评价等方面探索创新培育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劳动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必备素养。中西劳动文化思想资源的学理渊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高职部分大学生劳动素养有待提升的现实依据决定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的必要性。依据劳动素养内涵,以培育劳动价值观为前提、以培育劳动能力为关键、以培育劳动习惯和品质为支撑、以培育劳动精神为核心等,通过回归本位、示教并举、怡养涵育、科学量化等多种有效路径,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劳动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的切入点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这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加强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这是劳动教育的灵魂,加强艰苦奋斗品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劳动教育要立足于劳动实践,避免空洞说教,注重在劳动中培育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避免单一劳动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5.
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是劳动教育的核心,对劳动本质以及劳动价值的不当认识会影响个体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幼儿劳动价值观的发展遵循以具身体验为基础、以情感转化为中介、以追求劳动社会属性的发展为最终伦理要求的逻辑路径,是一个融知情意行于一体的实践过程。幼儿园应通过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和开展劳动主题活动来积极培育幼儿的劳动价值观,并通过家园合作来提升幼儿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马克思劳动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内涵与劳动教育的目的,基于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背景及青年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需求,从理念、空间、实践、教育四个层面提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重塑路径:强化劳动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重构劳动教育空间,营造生活化的劳动环境;树立劳动创造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劳动审美教育,培育和谐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不仅承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关键任务,也被赋予传承劳动文化、赓续劳动精神的重要使命。社会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可视为大学生个体劳动价值观学习素养、劳动价值观学习行为以及大学生所处劳动价值观涵育环境三因素间交互耦合的结果,“观察学习”是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重要内化途径,“自我调节”为大学生习得劳动价值观提供内在动力。然而,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学习素养不足、劳动价值观学习行为流于形式,以及高校劳动价值观涵育文化环境营造不力的问题成为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局囿。依托社会学习理论,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应以强化劳动认知与激活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大学生个体劳动价值观学习素养提升,以“深度引入”与选树真实劳动榜样促进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学习行为强化,以构建校园劳动文化场与拓宽育人环境边界促进高校劳动价值观涵育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8.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劳动教育的缺失,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劳动素养偏低的问题,表现为劳动认知不足、劳动态度消极、劳动能力弱化、劳动品质欠佳。这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知识本位的文化传统、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分数为王的应试教育、劳育缺失的高等教育、过度娇宠的成长经历、科技宠溺的消费社会六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因素,并从加强劳动理论教育、强化劳动实践锻炼、注重劳动价值引导、营造劳动校园文化四个方面对高校劳动素养培育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自觉的奋斗目标,也是每一个中国青年大学生的奋斗方向。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加强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培育与引导,与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必须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新时代尊敬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新型劳动者,为社会全面进步输送人才,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能技术大规模替代人类劳动的进程,人类劳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劳动教育与之形成了巨大的悖论,也陷入了窘境。大学生劳动教育要突破智能时代的现实困境,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为指导,重构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知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成为智能时代的新型劳动者,强化大学生团结合作和求实求真的劳动精神进而重塑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并通过改进劳动教育课程和建立健全动态综合评价体系等方式创新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进路。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劳动观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劳动观教育对塑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各教育主体的不重视以及劳动形态的复杂多变,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劳动意识薄弱、劳动态度消极及劳动目标功利化的现象。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观念,要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社会及家庭三者协同育人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劳动新人。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观是个体对劳动的主观认知,是个体劳动价值取向的体现。劳动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及劳动行为,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刻不容缓。然而,由于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及劳动形态的变迁、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家庭劳动教育的缺失、高职学生自身劳动意识淡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新时代高职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劳动价值观危机,具体表现为劳动认知存在偏差、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缺乏创新性劳动意识等。为有效破解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危机,有必要将劳动教育贯穿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拓展高职劳动教育路径,构建三方协同的劳动价值观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劳动教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培育劳动价值观、传递劳动知识技能、增强身体认知和提升劳动审美意识等功能。为促进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进一步拓宽实践路径,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振兴乡村的知识体系;增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指导,凸显乡村劳动教育集体指导合力;建设“菜园子”实验田,培养中小学生现代劳动实践力。  相似文献   

14.
敬业价值观是个体建立在知情意行基础上的、对于工作或劳动整合的思想和行为体系,是由敬业认知、敬业情感、敬业意志和敬业行为构成的有机整体。敬业价值观的养成要经历"服从→同化→内化"等基本环节。针对当代大学生敬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高校要重点通过五种途径加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教育,即通过理论学习认清敬业精神的价值、依托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敬业基础、丰富和规范实践教育塑造敬业习惯、借助榜样示范形成敬业的外生动力、强化自我教育激发敬业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劳动精神是涵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精神。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是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武装最有生气的群体,能够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合格人才的需求。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劳动价值认识不清、劳动情感淡薄、劳动意志不强、劳动追求功利等问题,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当以塑造崇尚劳动的认知、增进热爱劳动的情感、强化辛勤劳动的意志和涵养诚实劳动的习惯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劳动精神是劳动教育的基本价值和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坚定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理想信念。通过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养的现状及原因,提出要营造蕴含劳动精神的理念和氛围,协同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拓宽劳动精神培育的渠道,提高劳动精神的自我教育水平等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世界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长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扎根生活、融入生活,从生活化的视角着力。在理论生活中,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阐释,形成大学生的理论认知与认同;同时还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错误价值观的批判,形成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在实践生活中,要从网络、示范引领、校园环境的角度出发,形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此外,还要组织各种活动,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面临的实践活动缺乏系统设计、考核评价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完善等实际,主要从劳动价值观、劳动文化、劳动课程和劳动实践以及劳动评价出发,探索构建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的路径和策略,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以期培育出具有劳动认知、劳动智慧、劳动能力且能够肩负起新时代发展重任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成长至关重要。本文通过陈述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从家庭、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方面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发现劳动教育缺失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从劳动的认知、价值观、行动、各种劳动保障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盼望对日后的劳动教育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通过体脑结合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这与具身认知强调“身心一元论”相一致。具身认知的视角能够为劳动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探索提供心理学依据。在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当前大学生对劳动教育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在劳动中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劳动活动缺少与实际职业情境的链接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劳动教育应当以“身心一体”为原则,开展体验式教学,并对教育空间进行具身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