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代成功有为之士最基本的秘笈当属自信与自强。作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希望应是不求成家、但求有为,为孩子纳一双“有为”所需的“自信之鞋”,让他们穿在脚上,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更自信地迈出勇敢坚定踏实有力的脚步。“努力了,你就是最棒的!”父母应常对孩子如是说。孩子的自信需要家长的信任鼓励和鞭策指导,以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和学习潜能。女儿4岁时,在鼓励、征求意见的前提下,我首先让她到离家较近的奶奶家办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让她到离家不远的地方去修鞋,到小卖部买简单的东西……女儿都按要…  相似文献   

2.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如今被许多人当作教育孩子的金玉良言.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的确,表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作用巨大,表扬可以让孩子学会自尊、树立自信,更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产生无尽的成长动力.  相似文献   

3.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这是一首流行的育儿歌中的几句话,可以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两种不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孩子不可能在批评责骂之中健康成长,只有正面教育才能让孩子积极向上。所谓正面的家庭教育,也称积极家教,是以肯定为主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有位学者曾对“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吗?”这一问题做过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同样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孩子个个手举得很高,非常自信,而四五年级的学生举手者寥寥,显得很不自信。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教育应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信地面对明天。可由于我们的教育中缺少赏识,使得孩子们心里生出一种“我还是一个好孩子吗?”的困惑。哲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迫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肯定无异于灿烂的阳光。手中掌握着阳光的我们,难道忍心让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对阳光的  相似文献   

5.
亲子游戏是通过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在关爱和愉快当中体验天伦之乐,使得孩子在体能、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得到良好发展,并且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那么,在我从事的聋儿康复教育工作当中发现,由于孩子的失聪,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甚至溺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因为对孩子过渡放纵,孩子变得"不听话"、韧性、娇纵.孩子很难配合家长完成每天的训练,让家长非常焦急,孩子不配合训练,训练效果肯定不理想,那怎么办呢?为了解决家长的燃眉之急,我想方设法通过游戏去改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在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当中,我尝试着让家长积极参与到训练中来.并让家长充分发挥她的热情和智慧,让家长和孩子之间逐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可以在父母那儿也能感受游戏之乐,激发学习和游戏的兴趣,习惯成自然.象这样父母参与训练的方式也被称为亲子同训.  相似文献   

6.
美国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有一句格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然而自信的培养和树立并非简单易举,它需要一个长期磨炼的过程。而儿童时期则是自信心培养和树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容易被大人所忽视,因而也最容易受挫伤。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应特别注意对儿童自信心的保护和培养。突出应注意以几下几点:   第一,辩证看待,表扬为主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肯定,这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性。成人是如此,对于儿童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所做所为,该肯定的一定要及时肯定,…  相似文献   

7.
不束缚孩子的心灵,就是要父母与老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8.
美的标准衡量孩子、要求孩子。于是,一部分孩子在父母眼中的可爱之处一天天变少了,不顺眼之处渐渐多了;于是,父母对孩子的话语、眼神,往往不再透出对襁褓中孩子的那种喜悦和满足,更多的是浸透着不满。这些父母岂知,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最渴望的就是别人意识到他存在的重要性。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希望具有重要性”,是“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渴望被肯定,这是一种共同的人性。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值的父母,必然缺失对孩子成功之处的发现和肯定。这些父母岂知,在通常情况下,孩子都是好孩子,而不在他身体的高矮,不在他智商的…  相似文献   

9.
天下哪个母亲不深爱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例外。但我以为,爱不仅仅是对孩子生活无微不至的照料,更多的应是大胆地放手,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孩子在自己的探索、实践和努力中成长。记得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就让她一个人独睡一房了。在她的  相似文献   

10.
我知道俞敏洪,俞敏洪不知道我.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谈起对孩子"延迟满足"教育的必要性时说:"不能让孩子吃住你.我在给孩子买东西时,会分析她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 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地给她买,我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她买.我女儿班上每个人都有笔记本电脑,再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能背下三十篇新东方的励志 文章,就给你买.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她就背的滚瓜烂熟了,她如愿得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又把孩子欲得到的事物化作做一件事的动力了."  相似文献   

11.
很多家长都强烈意识到,自信积极的心理素质对孩子非常重要。但到底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变得自信?变得积极呢?这个问题不仅是家长们关心的,而且也是心理学家们想知道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介绍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心理学试验,它对我们培养孩子积极自信的心理素质,也许会有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2.
近日,认真重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在整本书中,字里行间,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对孩子的关注。让孩子树立信心,让孩子对所学内容有兴趣,让孩子喜欢你的学科,让孩子自信,从容面对学习等,这些正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最需要而却没能做得最好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摘     
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无私到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变得目中无人、自私,不知道关心父母。应当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的和物质的回报的。一旦孩子懂得回报了,父母的爱才有积极意义。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回报父母呢?一要善于索取。累了,就让孩子端杯茶来;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也帮助拎一部分东  相似文献   

14.
导语对孩子一切经历的肯定,尤其是来自最亲近的妈妈的肯定,会给孩子无穷无尽的信心和力量。妈妈的认可是孩子认识自己、感受自己、肯定自己、丰富自己的力量的源泉。一个拥有强大的心灵力量的人会创造数不清的奇迹!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有弱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强烈地认识到这是自己的弱点而丧失自信心。琦琦就是这类学生。刚一接班,家长就当着她的面和我说孩子在数学方面很差,孩子当时不敢看我。“不会呀,这么乖巧的孩子,认真学一定没问题。孩子,我相信你没问题,你呢?”我摸着孩子的头亲切地说。她试探地抬了抬头,偷看我一眼,点了一下头,我想,对于琦琦我最应该做的就是让她不再怕数学,让她轻轻地和我交流。自信——教育成功的妙方@陈千举  相似文献   

16.
龚莉 《考试周刊》2013,(70):178-178
<正>现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由于家里往往就一个孩子,父母、婆婆爷爷、外公外婆对孩子很溺爱,家庭对孩子的娇生惯养造成很多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很多孩子进入中学后不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管理。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习惯上就可能跟不上进度,时间一长,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影响。自信是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它是一个人性格  相似文献   

17.
《启蒙(3-7岁)》2012,(12):24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表达方式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对孩子气质、修养的形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信任的语气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果孩子想做什么,你要用信任的语气对他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成。"这无形中给了孩子一份自信,让他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尊重的语气  相似文献   

18.
自信是在追求自我价值过程中获取人生成功快乐的基石,自信的形成需要不断锻炼能力,在"能力"培养过程中不断得到肯定.而在培养孩子自信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避免犯一些常识错误,要给孩子制造机会,让其多做事,多给予肯定,从而提升自信.  相似文献   

19.
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们将一切给予孩子,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单向性的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变得目中无人,自私自利,只知独占,不知分享,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不知道关心父母。应当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  相似文献   

20.
小霞和其他幼儿相比,属于比较另类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的许多行为令人不解,让人接受不了。上课时,她时而站起来跳几下,时而揪别人的衣服、头发,还经常趴在地上不起来。你要想和她说几句话,叫她十遍也不答应;要想问她点什么,她就把手往嘴里一塞,任你用什么办法也问不出一个字;如果小朋友拿点吃的放在哪,一转眼准不见了,不用问肯定被她吃了。最不能容忍的是,她一会打这个孩子一下,一会咬那个孩子一口,还经常把唾沫吐得小朋友头上、脸上、桌上到处都是,真是一个十足的“淘气包”,弄得我的耳根每天都是孩子们告状的声音。一天,我正在教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