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作为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曾博得不同时代、不同国家读者的喜爱。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得力于小说中所蕴含着的深厚的爱国情韵。  相似文献   

2.
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难忘的一课,下面笔者就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进行了一节完整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是一篇举世闻名的小说。重读它,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4.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是篇举世闻名的小说。重读它,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感触颇深。我们曾经是学生,可是印象中没有哪节课像“最后一课”一样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我们现在是老师,又有谁敢说自己曾经上过的某节课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呢“?一课一得”,韩麦尔先生真正达  相似文献   

5.
《最后一课》课堂气氛的营构及对教学的启示辽宁凤城市教师进修学校王坤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以其深刻的爱国主义主题、生动的人物形象,强烈地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外读者。作为教师,我更愿意把《最后一课》看作一篇生动的课堂纪实。小说记叙了普法战争期...  相似文献   

6.
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堪称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之作。三千字左右的故事写得荡气回肠,世界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战争———普法  相似文献   

7.
早年上初中时.语文课学过一篇课文叫《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这篇小说写到普法战争时法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了普鲁士.根据柏林当局的命令.这两个地方的学校将取消法语课,改上德语课。  相似文献   

8.
早年上初中时,语文课学过一篇课文叫《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这篇小说写到普法战争时法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了普鲁士,根据柏林当局的命令,这两个地方的学  相似文献   

9.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说,虽然情节并不曲折、复杂,但内容真挚感人,摄人心魄。小说讲的是法国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听韩麦尔先生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和心境。它是一篇爱国主义小说,但我觉得它在教育学方面更有意义。现在我想从教育学的角度解读这篇课文,看看有效教学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都德,法国文学史上别具特色的小说家。在中国,都德最出名的作品当属《最后一课》。《最后一课》中译本最早的是胡适译本,1912年9月胡适于上海《大共和日报》发表,译名为《割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都熟悉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但是想不到的是,而今的法国并不像中国等国那样学习这篇课文,法国中学并没有都德的《最后一课》,甚至许多法国人也不知道都德是何人。而文中描述的被德国侵占的法国领土最初就属于德国而不是法国,当地居民本来就说德语而不是法语,甚至包括文中主人公小弗郎士或许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183;作品简介&;#183;《柏林之围》是法国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作家阿尔封斯&;#183;都德(1840—1897)的著名的爱国主义短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一个中风的退役军人的故事.把巴黎被普鲁士人包围、攻陷的苦难现实与主人公强烈地希望法国军队进行反攻,甚至想像包围、攻克柏林的胜利.对照起来.显示了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较长,这里摘录重要段落,供大家阅读欣赏。如果把这篇作品拿来与课文《最后一课》一起阅读,我们将会得到更大启发。小说是一个医生的口吻叙述的。  相似文献   

13.
张进 《学习之友》2010,(7):50-50
人们都知道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著名爱国作家、学者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14.
《最后一课》是都德创作的爱国主义名篇。通过分析都德《最后一课》中反常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5.
从文艺美学的角度看,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应有立体感,给读者以立体美的享受。也就是说,小说必须塑造出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用通俗而形象的话说,小说的人物形象必须“站起来”.富有立体美。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就是“站起来”的艺术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刘一 《教师博览》2010,(7):45-45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法国作家阿尔方斯·都德的《最后一课》并不陌生,这篇作品因被收录到中学教材中而被人们熟知。不过法国中学教材并没有选入《最后一课》,只有很少法国人知道都德写有《最后一课》这篇文章.法国中学也没有要求学生学习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7.
小说《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惊世之作。该篇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摄取一个尽忠尽职的老教师韩麦尔先生在敌占区只许教德语的禁令下坚持上好最后一课的经过。作者从学生弗朗士观察体会的角度,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于对比中真  相似文献   

18.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小说名篇,曾经也被多国教科书采用,而同为亚洲并且一衣带水的中国和日本,对待这篇小说的态度则不尽相同。本篇文章则从中日两国的历史原因、教材编写原则、教学目标等方面探究两国产生不同态度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杨广玺 《中国德育》2005,(12):57-58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对我们转化差生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20.
《柏林之围》和初中第二册语文课本选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同出于法国作家都德笔下,都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这两篇小说,表现了爱国主义这一共同主题,艺术上也都体现了朴素无华的风格.但同《最后一课》相比,《柏林之围》的构思更为新颖,人物的性格特征更为突出,悲剧色彩也更为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