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希腊人的妇女观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等塑造的女性形象中得以反现。古希腊文学中女性形象由“女神”至“女人”再到”女奴”这一衍变历程,勾画出了其妇女现倒金字塔式的嬗变轨迹:最上面一层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尚武精神、女性生殖崇拜和女性美崇拜;中间一层乃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美崇拜与贞操现;最底层则为奴隶社会阶段的贞操观。  相似文献   

2.
浅析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的"女神"地位、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女主"地位、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的"女人"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和父权社会中女性的"女奴"色彩地位四个方面探析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满族神话中表现出来的对女神崇拜的厚重现象,构成了满族原始文化的独特景观,它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张扬女性权威的历史画卷,满族女神神话不仅是满族母系氏族社会的客观反映,同时,它作为一种社会手段,以其独有的社会功能调节满族母权社会的长期稳定,并对满族母权制度的长期存在起到了一定的维佑作用。  相似文献   

4.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杂居,高度“性自由”。女性经历了生殖崇拜和女性崇拜。进入到父权社会后,贞节观念作为父权对女性绝对统治和支配的精神产物,标志了妇女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由贞节崇拜到处女情结,女性社会地位进一步下滑。“禁欲主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旌表”“贞节牌坊”,这一系列的精神枷锁,将妇女一步步推向痛苦的深渊。  相似文献   

5.
《文山学院学报》2014,(2):10-15
随着稻作农业的发展和社会日益进步,广南壮族先民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但由于妇女作为劳动支柱及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重要地位没有减弱,从而导致"歌圩"、入赘婚姻、"哭嫁"及"不落夫家"等各种维护母权制习俗的长期存在,并使尊母心理形成定势;其崇拜的地母女神也在不断丰富的稻作文化中具象为教人耕田种地的"乘象仙女",进而逐步形成了独具边疆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礼仪中有许多关于虎的习俗,从这些习俗来看,虎象征女性生殖崇拜。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崇拜孕育新生命的母体。在华夏民族的许多创世神话中,都讲到人出自葫芦,葫芦就是孕育人类的子宫。虎从风从地从阴,形体与葫芦相似,类似人的怀孕母体;西王母是传说中的母虎女神,主管生与杀,居住在昆仑山,而昆仑一词也具有“圆”或者葫芦的含义;在彝语中,虎与葫芦的发音相同,都称作“罗”。因而,虎自然被视为女性的象征,具有强盛的生殖力,受到先民的崇拜。考古发现的6500年前的蚌虎,商代青铜器中的“双身虎”造型,以及民间祭祖中的大虎馍,婚礼中的新娘被看作娇虎的习俗,都反映了这种意向。  相似文献   

7.
大约在距今五千多年前,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从此,女性的社会地位日趋下降。小时候,我就问过很多人:“为什么人们都说男孩比女孩好?”得到的答案大多是女孩不如男孩有力气,不如男孩有本领。可我要大声质问:谁说女子不如男?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曾在《侗族萨崇拜初探》一文中,对萨崇拜的来源进行论述,认为“萨”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产物。然而,目前学术界有人对此尚有异议,认为,“萨”是封建社会侗族人民对本民族的英雄人物加以神话化的结果。究竟孰是孰非?本文试以有关的民俗资料和神话传说为依据再作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9.
在春秋时期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背景下,《老子》对女性的母性品质和女性阴柔的性格特质尤为推崇,其实质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功利性和积极性,这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女性崇拜传统、老子哲学思想与女性品质的相合,以及老子生活的时代和地理环境等相关。  相似文献   

10.
女娲神话的文化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娲补天神话既反映了远古居民对中华大地地理形势的认识及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的崇高地位,也反映了中国最早的石图腾崇拜,并且对中国人“补”的思维方式及拼搏奋斗精神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女娲造人神话展示了原始时代人们生育观念的三次演变,即由女神化育生人到抟黄土做人再到男女共同生人的过程。女娲死后又成为最早的高裸之神(俗称送子娘娘),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11.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文解字》收女部字计238个,从这些女部字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是氏族的核心,享有崇高的地位;二是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妇女地位一落千丈,惟母亲受到尊重;三是姣好的女子只是男子的玩物或繁衍后代的工具,在欣赏、艳羡之余,又把脏水泼到女子身上。  相似文献   

12.
50年代末发现大汶口文化以来,“大汶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专家学者注意.大汶口文化分早中晚三期,社会已由母系氏族社会完成向父系社会的过渡,并“发展到青铜时代的早期,跨入文明的门槛”.在此变化莫测的时期,人们对女神崇拜的宗教意识,由萌芽转至成熟,最终产生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海岱地区,曾发现过中国史前时代女神崇拜的遗存.在前人所编写的泰山志书中,曾多处见到泰山地区有圈石的记载.有的说在岱顶的后石坞磨山附近有“五女圈石”,“相传夜有呼号相力之声,话朝见石垒成圈,疑是五仙女为之”.这当然是荒诞无稽之谈,不过泰山有石圈分布,应该说是可靠的.有记载称在岱阴西部有“羊拦坡石”.《述记》说:“在笔架山北,<岱史>谓‘仙人牧地’,巨石环列,秀丽异他处”.很明显,这种石圈是远古时的一处文化遗存.无独有偶,东北西辽河流域,考古发掘中也曾有过类似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当社会发展到今天,女人似乎早已在精神层面中觉醒,期待找寻自己失去的地位;而男人,也早已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背负“英雄”的“美名”气喘吁吁走到了今天。缺少另外一片天空的繁衍发展观终于在现代被撼动了那似乎牢不可破的基石。女人,掘开历史的坟墓,撕裂宗教神权那块可怜兮兮的遮羞布,在文学艺术的层层历史尘埃中定义女性文化。1女性文化的演化过程1.1母系氏族女性文化。谈女性文化不得不谈到母系氏族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那是一个以女性为主导的时代。旧石器时代因性活动被与生殖割裂开来,而使男性人为地失去了“生育能力”,在强烈的生殖崇拜映射下,男性精神无法超越女性的神秘创造力,基本上未能形成独立的男性美观念,我们在旧石器时代艺术,远古神话中均未找到有关男性人体美与男性意志特殊的表现记录。然而,这种两性地位的大体平衡随着生殖女神偶像所坍塌而崩溃了。新石器时代是母系文化遭到历史性失败的时代,从此,男神取代了女神;男性生殖崇拜取代了女性生殖崇拜;男性的人体美上升为超验的精神力量之美,女性人体美成为男性性审美视野中可以支配占有的“色情物”。1.2古代女性文化。可以说,女性文化与社会地位的丧失是在这一时期处于最低点的,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女色祸...  相似文献   

14.
大约在距今五千多年前,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从此,女性的社会地位日趋下降。小时候,我就问过很多人:为什么人们都说男孩比女孩好?得到的答案大多是女孩不如男孩有力气,不如男孩有本领。  相似文献   

15.
从苗、汉的关于牛郎织女的不同传说神话比较研究,来看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女性地位的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16.
中原地区在前仰韶文化时期,由于原始农业经济的出现以及迅猛发展,引起了氏族社会内部私有财产的产生、贫富分化以及等级差别的萌芽,发生了聚落大小的差异与聚落布局的变化,出现了男性生殖器的崇拜。这些考古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孕育着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但由于尚未发现父系氏族社会标志性考古遗迹一一父亲与子女的合葬基,前仰韶文化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相似文献   

17.
竹山县区域性女娲信仰是源自于远古的一种女神崇拜,以她为核心的独特的女神崇拜形成了当地具有特色的女性文化,对当地女性的精神和日常生活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女娲的女性形象在历史长河中塑造了女性的性别形象,现代女性的性别形象是女娲精神的再造,是先进的性别文化和两性和谐发展的又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妇女成为母系氏族公社中心的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民对自身生产(即种的繁衍)的关怀以及他们性知识的极端缺乏,导致了先民把生育之功完全归于妇女,而认识不到男子在生育中的作用,由此产生了最初的以女性为崇拜对象的宗教观念——生殖崇拜,这种宗教观念又导致妇女在先民心目中的地位之崇高,这实际上就是妇女成为母系氏族公社中心的主要的和根本的原因。至于人们通常所说的妇女在生产劳动中占主要地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虽然也可能是妇女成为母系氏族公社中心的原因.但它们不会是主要的和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女神信仰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体系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信仰不仅消解了古代中国社会男女在社会性别地位上的巨大差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男性神灵成为整个闽南社会与文化的心灵寄望。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民间信仰是男权社会视野下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期待。研究闽南女神民间信仰对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具有重要意义,闽南民间社会主动参与女神信仰消解了传统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20.
“高禖”祭祀是一种祈孕子嗣的祭祀形式。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有祭祀“高”的神话传说。“高”祭祀在周代正式成为国家祭祀的一部分,祭祀的目的、仪式、膜拜对象等方面更为成熟。这种祭祀活动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传统的生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即“重生”“重男”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