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常压纳秒脉冲氩气冷等离子体分解二茂铁/乙醇溶液制备铁碳混合物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发现影响纳米颗粒粒径的主要参数是电极间距。当电极间距较小,即利用等离子体对液体进行接触式处理时,产生的颗粒粒径较大,约10 nm;当电极间距较大,即利用等离子体余辉对液体进行非接触式处理时,产生的颗粒粒径较小,约3-5 nm。当电源频率在100-1200 Hz范围内变化时,对颗粒粒径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借助粒子视频显微镜(Particle Video Microscope,PVM)对水合物高压实验环路中的油包水乳状液混合以及水合物的生成、聚结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VM设备可以清晰、定量、视觉化地检测到水合物的生成结晶过程以及实时颗粒/液滴的粒径分布,并发现随着水合物的不断生成,其水合物颗粒会发生聚结,形成较大的水合物颗粒,随着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水合物颗粒粒径会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水合物生成过程中的颗粒、液滴间的碰撞、聚集使得粒径增大,同时体系中增强的剪切作用和水合物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减小致使聚集的水合物颗粒又发生破碎所致;再则,实验过程中阻聚剂的加入对油水乳状液具有较好的乳化作用,使其水相较为均匀的分散到连续油相中,形成稳定、均一的乳状液体系,并且其分散相水滴的粒径要较不加剂情况下少;在水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水合物颗粒间的聚并是导致水合物堵塞管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沉淀结合煅烧法制备BiVO4光催化剂,并用于对罗丹明B催化降解.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貌表征,考察光催化时间、光催化剂用量及罗丹明B初始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BiVO4为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50-70nm,颗粒间分散性较好.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罗丹明B溶液的浓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并且B...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鱼明胶为保护介质,在不同的鱼明胶-溴化银比值下,采用双注法制备AgBr/I纳米颗粒乳剂,以TEM观测颗粒形态,据此统计得出该乳剂中AgBr/I纳米颗粒平均粒径(d)及粒径分布系数(|±σ|/d).鱼明胶-溴化银比值在0.31 g/mmol-0.62 g/mmol范围内,颗粒平均粒径仅有微小变化,但粒径分布系数随该比值的增大而减小,表明颗粒均一性提高.采用微波光导法对该纳米尺度AgBr/I乳剂颗粒的光电子衰减过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尺度Ag-Br/I乳剂颗粒的光电子衰减过程为双组分,即初始快衰减和随后慢衰减,其衰减过程皆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该纳米尺度乳剂颗粒光电子寿命较常规乳剂颗粒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5.
研发了一种高压水射流实验台,测试了不同靶距和入射角对射流打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打击力随靶距的增加呈先增后减,160 mm为最佳靶距,打击力最大,具有较好的污垢清洗效率。由于非淹没射流结构特性,靶距过大和过小都不处于有效射流段,使打击力减小,从而达不到去污目的。同时,通过对最佳靶距及最大打击力进行理论验证,表明该实验台测试数据合理可靠。通过调节喷嘴安装角度来改变入射角,得出小的入射角可以获得较大的射流打击力,角度为0°时,即为垂直打靶,打击力最大。该实验台不仅为今后高压水射流现场清洗工作提供理论与实验支撑,还可以确定不同直径喷嘴在各种直径管道下高压水清洗时的清洗参数,以及适用于高压水射流破岩等其他方向的参数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记录液-液体系中射流断裂形成液滴的过程,分析了孔径、流速对液滴粒径的影响,得出结论,孔径越大形成的液滴平均粒径越大,液滴粒径随流速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7.
以不锈钢(SS)作基底,自行研制不锈钢载纳米表面合金电催化材料(Surface alloy/SS),并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该催化剂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SEM研究表明,所研制的Surface alloy/SS电催化剂是一种由粒度主要约为100nm的颗粒合金组成的薄膜。循环伏安研究表明,所研制的Surface alloy/SS电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对顺丁烯二酸的加氢还原表现出很高的电催化活性。顺丁烯二酸的起始还原电位为-0.4V,与通常用的阴极铅材料相比,正移约200mV。  相似文献   

8.
金属氢     
氢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 ,当温度降为2 0 6K时则液化 ,再降到 1 4 0 2K时成为固体氢 .在低温高压下可成金属导体 ,这就是金属氢 .金属氢的研制多年来已取得重大进展 .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我国都进行了研究 .如俄罗斯维列夏金采用对顶压钻型高压容器 ,将固态氢变成了金属导体 .我国科学家得出金属氢的转变压力及超导转变温度分别为 1 35MPa和80K .金属氢在低温高压下稳定 ,在常温常压下会无影无踪 .为获得在常规条件下稳定或亚稳定金属氢 ,目前国际科学家设想利用氢化锂和氟化氢产生一种新化合物氟氢化锂 ,在不高的压力下 ,该物晶格内…  相似文献   

9.
通过球磨结合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锰酸锂纳米粉体.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测试表明,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纳米颗粒大小为50~100nm,粒径分布均匀.制备的纳米锰酸锂作为水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呈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1C电流密度下的首周可逆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122.5mAh g-1,首周库伦效率可达90.4%.1.0C充放电循环测试100周后,纳米锰酸锂材料的放电容量仍然维持在93.1mAh g-1.  相似文献   

10.
磁控等离子体教学实验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等离子体教学实验装置的构造、原理及其诊断方法,其主体是由球形玻璃真空放电室构成,它可获得直流辉光等离子体;当外加磁场时可实现对等离子体的约束;利用静电探针可以对等离子体的基本参数如: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进行测量诊断。  相似文献   

11.
对放电管两端施加电压直至击穿后,再以规定电流保持一段时间的放电状态,是其出厂前必经的老化处理过程。不同型号的放电管有着不一样的击穿电压和放电电流,采用直接高压击穿后放电维持的传统方法需消耗较大的能量。为此设计应用了一种高压击穿后能自动切换为低压老化的电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老化方法中电能消耗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为原料,通过酸碱中和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粉体.考察了粉体的烧结性能,并用XRD、FTIR、TEM和SEM等手段对粉体及烧结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结晶态的羟基磷灰石,颗粒呈片状,颗粒的尺寸为50-80nm;制得的羟基磷灰石粉体于600预煅烧,180MPa压力等静压成型,于1150℃下烧结2h,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可以达到98.6%,羟基磷灰石烧结体中颗粒为片状颗粒,颗粒尺寸为150-200nm.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微纳米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和传热特性,确定颗粒绕流的临界尺寸以及微纳米颗粒合适的喷涂距离。创新点:1.建立微纳米颗粒的受力和运动模型;2.推导颗粒粒径和斯托克斯数的关系,确定颗粒绕流的临界尺寸;3.确定适于微纳米颗粒的喷涂距离。方法:1.通过颗粒运动和传热的三维模型,模拟颗粒在等离子体流场中的运动和传热过程;2.对流场采用欧拉法进行求解,对颗粒采用拉格朗日法进行求解;3.动态追踪颗粒的轨迹和空间分布,从而得到颗粒的速度、温度和空间分布。结论:1.布朗力会影响纳米颗粒的分布;现有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微纳米颗粒的行为。2.可以用斯托克斯数和粒径表征微纳米颗粒绕流的临界尺寸;当前工况下,临界粒径约为800 nm。3.基板会影响流场结构和颗粒的空间分布;在当前研究中,得出有利于纳米颗粒沉积的喷涂距离约为50 mm;对微米颗粒来说,喷涂距离应适当增大。4.微纳米颗粒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特点;纳米颗粒的分布区间更大,布朗力对纳米颗粒的作用比对微米颗粒更为显著。5.微纳米颗粒的运动和传热过程呈现不同的特点;纳米颗粒的惯性和热容小,因此它们的速度和温度变化更迅速。  相似文献   

14.
边永平 《高中数理化》2004,(4):46-48,F003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从而对人体有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A136;B50;C86;D222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在常温、常压下,1molNe含有的原子数为NA;C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NAD在同温、同压下,22.4L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均为2NA3.若短周期中的2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2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A1;B3;C5;D64.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  相似文献   

15.
双甘膦在纳米TiO2-CNT/Pt复合膜电极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Ti表面修饰一层nanoTiO2/CNT复合膜和电化学扫描电沉积法制备在Ti基体上的纳米TiO2-碳纳米管复合膜载Pt(nanoTiO2-CNT/Pt)复合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和Pt纳米粒子(粒径均为5-10nm)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通过循环伏安和电解合成法研究表明,常温常压下nanoTiO2-CNT/Pt复合膜电极对双甘膦的电化学氧化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复合催化剂对双甘膦的电氧化的高催化活性可归因于nanoTiO2、CNT和Pt纳米粒子的协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高温液相还原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合成了粒径可控(3-10nm)、具有较均匀的粒径分布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由于较窄的颗粒尺寸分布,在适合的溶媒蒸发速度下,得到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单层自组装结构。同时对该颗粒进行了磁学性质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在室温下具有超顺磁性质,在低温下为铁磁性。同时x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证实了铁离子的价态以及验证了包裹在纳米颗粒表面的表面活性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可谓中学化学之灵魂,高考重现率几乎为100%,且常考常新,现将2005 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有关《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考点试题分类例析如下: 一、以元素来源及分类考查对常见元素识记能力 [例1](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Ⅱ卷-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 B.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 C.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 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 [解析]常温常压下,单质呈液态有汞(水银)和溴(液溴)两种,故A项错;元素周期表中用*标出的元素符号表示“人工合成元素”,在自然界中不存在,  相似文献   

18.
人们都知道,物质有三种聚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然而,上个世纪,一些科学家在实验中却发现了与物质这三态不同的第四种状态。 1835年,物理学家法拉第在低压放电管中观察到了气体的辉光放电现象;1879年,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在研究了放电管中“电离气体”的性质后,认为物质还存在着第四态。1927年朗格缪尔在研究水银蒸气的电离状态时,给这种电离状态下的气体正式命名为“等离子体”(虽然由大量带电离子、电子和中性粒子所  相似文献   

19.
针对特高频局部放电测量中的随机脉冲信号设计了模糊聚类统计排除的方法,利用信号归类得出随机干扰极有可能就是变压器箱体外部高压导体上的尖刺放电干扰串入进检测系统的干扰信号。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设计的模糊聚类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实地检测,在对电力电缆接头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接头内部局部放电信号实现有效的测量,同时还可以对接头外部的随机干扰进行抑制或剔除。  相似文献   

20.
建立无叶扩压器几何模型,预先给定扩压器入口的射流-尾迹分布函数,改变射流-尾迹强度比,利用Fluent软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完成多组无叶扩压器旋转失速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在射流-尾迹径向平均速度给定的情况下,随着强度比的减小,失速团强度增大,范围有所增加,总体流道内失稳现象加剧;流道内失速团数目不随射流-尾迹强度比减小发生变化,都捕捉到4个失速团;流道内失速团的旋转频率大致相等,约为342.10 Hz,是叶轮旋转频率(约750 Hz)的45.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