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于教、于学,确是一大难题.   作文难,难在技巧的学习吗?我们有那么多的范文示例,技巧手法,林林总总,但是为何我们的文章却愈来愈"匠气";作文难,难在语言的表达吗?锤炼语言,选用词藻,我们却发现我们的文章愈来愈"小气";作文难,难在文章的结构吗?我们也知道文章应是"凤头、猪肚、豹尾",应是"骤响易彻,清音有余",可是我们的文章还是那样单薄无力…………  相似文献   

2.
下面的情境,同学们也许常常遇到:每次语文课代表发作文本时,大家的表情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我的呢——多少分?看看,看看!——哎,真郁闷啊!""老师,您说我的作文为何总是——在41、42分上下徘徊?"是呀,这分数,真可谓不高不低,不上不下。其实,38、39分也好,即或是42、43分也罢,确无本质的区别,即,文章流于平庸,位列"基础"等级。"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这平庸背后,其实是作者思维的懒惰与惯性。说到底,作文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于"思"。勤动笔,不如勤于思考,勤于体悟。我们确实要思考、琢磨这里面的"门道"。那作文如何从"基础"等级一跃到"发展"等级呢?为此,我们特邀请北京市东城区优秀教师尹龙国老师,从文章境界、立意、构思等角度,帮助大家寻找一个鲤鱼跳龙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境界     
好文章的定义并不完全就是所谓的文学创作,洋洋洒洒、恣肆风流,好文章也可以是考场作文,短小精悍、睿智灵动。只要文章有亮点,就能点亮整篇作文,从而脱颖而出。可亮点的落脚点一般在哪里呢?或语言,或结构,或写作角度,又或者是一个不经意的细节描写。"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多看,总结作文隽语,吸取众家之长,成就好文章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4.
楼坚 《教学随笔》2013,(4):84-85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书面语言活动的高级形式。然而不少小学生对作文却望而却步,每逢要作文时,满脸的苦恼神情溢于言表。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面对作文嘴咬铅笔头,眼盯天花板,愣愣地坐在一边发呆;小手撑着脑袋,苦苦地思索良久,仍然未果……作文真那么困难吗?说它难,是因为它有一定的方法和技法,那么这样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掌握了吗?近期,通过对我校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相关的调查问卷,表明学生对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所知了了。难怪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乐意与作文交朋友呢,没有方法你叫学生怎么"操作"呀!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是一些学生对作文教学看法的顺口溜。同学们在写作文中为什么感到"难",感到"烦",究其原因,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大,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同我们怎么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尤其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把文章写好,就显得尤为重要,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他会把文章写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6.
有的作家"力求一字稳,耐得三宵寒";有的"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还有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由此可见,好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得来的。"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可是,很多同学却忽略这一环节,导致作文"闯红灯",难得高分。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修改作文呢?一、检查作文标题有的同学在写全命题作文时,或是喜欢更改文题,或是粗心大意丢弃文题关键字词,这在判分时一般要扣掉5至10分。尤其在写作自由拟题与半命题作文时,拟题一定要准、新、简、巧,否则便难得高分。  相似文献   

7.
命题原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幼儿园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给陌生人开门";我们在家中叮嘱老人:"陌生的电话号码不接"买东西不听陌生人的推荐";银行门口摆放着提示牌:"不给陌生账户打款";社区警务站贴着海报:"陌生人搭讪,轻易别理睬"…… 材料二:我们常说"熟人好办事",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却说:"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在收音机、在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陌生人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多少语文教师抱怨作文教学难上,多少莘莘学子埋怨写不出好文章.作文教学真有这么难吗?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开展广泛阅读,倡导勤奋写作,就一定能让学生树立"我能写"、"能写好"的自信心,学生一定会不怕作文,喜欢作文,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9.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长期以来困惑教师学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为了写好作文,老师们上下求索,倍尝艰辛.有的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有的主张由说到写,降低坡度;有的主张游戏中作文,让学生愉快作文;有的主张与多媒体网络结合……这些都不失为作文教学的好方法.然而直面作文教学的现状,情感虚假、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等现象"涛声依旧",如同毒瘤难以根除,使得老师们不由感叹:作文教学,路在何方?最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对话想象作文>一课,那简单的教学目标,简洁的教学设计,简便的教学方法,简易的教学媒介,犹如闷日里吹来的一袭清风,让人神清气爽,耳目一新.原来,作文教学还可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10.
作者求异立意,很好!"水滴石难穿"的立意能成立。不是因为文章在倒数第三自然段所讲的"道理",而是"难"字未否定"穿";第三自然段中的"而说……太绝对了"同文章立意冲突,应修改。文中的"试验"只是时间问题,长此以往,还是会"穿"的,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并非科学的结论",应删除。文末缀上"也许……"和"或许……",想做到"说理周密",是很好的。但是,标题中的"绳锯木可断"宜删除,第一自然段中第二句话以后的文字也全部删去,以突出对"水滴石难穿"的立意。然而,文章第一句话中出现"绳锯木断"是恰到好处的--突出了主旨。  相似文献   

11.
<正>我常常想,老鼠那么爱大米,除了因为那是它的温饱之物外,一定是美味吸引了它。结合我们的作文教学,面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我想是教师在做"无米之炊",导致学生也做"无米之炊";教师策略少,没有把准学生的兴趣点,导致作文难。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借故事之"米",让学生爱上写作。一、故事帮忙,"爱上大米"其实,故事就是作文的一种常见形式。学生从小到大就是听着故事成长起来的,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小故事,是学生成长的伙伴,我们不妨将那些学生喜爱的故事作为引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分值与所占分值比例的提高,语文写作教学指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学生却感到作文越来越难写,写出来的文字愈来愈枯燥干涩。原因究竟为何?一是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与真实情感体验,二是缺乏必要的技巧训练。写作技巧与真情实感作为写作的"术"与"核",缺一不可,理应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佳作佳篇。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在作文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些精彩的"比喻",无疑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可是很多同学在作文时,却往往因为文章里缺乏"比喻",语言不够形象、生动而得到"语言苍白""想象匮乏"等评语。  相似文献   

14.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这是同学们爱说的一句口头禅,道出了同学们写作文的烦恼.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之"炊"的"米"就是作文的材料.同学们觉得"作文难",常常是因为写作时没有丰富的、新颖的材料.那么,作文中丰富、生动的材料从何处来呢?……  相似文献   

15.
<正>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从来没有细致认真地去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文章,甚至自己的文章。学会欣赏文章是学生学会作文的第一步。那么应该欣赏什么,怎么欣赏呢?笔者认为,要欣赏佳作中的真挚情感和纯真朴实的语言,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努力求真。一、内容求真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在写作上"诚实"是"有什么说什么",或者是"内面怎样想怎样感,笔下便怎样写。"  相似文献   

16.
<正>写作是学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性地表述的过程。这当中最核心的就是"人",也就是小学生自我的存在。如今在作文教学中,却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过于注重技巧,过于重视语言的积累,而忽略了习作的本质。过于强调"术",忽略作文教学应有的"道",这本末倒置了。真正的作文教学,除了语言技巧的表达,更应该是一种情感的积淀,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自我表达,它强调的是厚积薄发。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怎样  相似文献   

17.
<正>·推荐理由·关于"美",许多哲学家、艺术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理解,例如:古希腊抒情诗人彼翁认为"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俄国作家契诃夫认为"人应当一切都美。包括容貌、服装、心灵和思想";中国画家吴冠中认为"美比漂亮的价值高";常言俗语中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些耳熟能详、近乎成为我们"口头禅"的表述,常常引得大家去追问关于"美"的诸多问题,例如:美,究竟是什么?美,在哪里?美,有标准吗?为什么这是美的,而那是丑的?如何才能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聋校语文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却依然质量不高。聋生感到难,难在一方面"无话可说",另一方面"有话难说";对教师来说也难——作文教学费时又费力,还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聋校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答案的课题。如何推进作文教学,切实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在此作一些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有人戏说苏州女人吵架像"唱歌",而北方女孩性格豪爽,说话"字正腔圆,嗓门响亮";某些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时常被抱怨"肆意喧哗",而欧美客人在餐厅里却显得"温文尔雅"。这完全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吗?笔者通过对几种特定语言在音节、音素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阐述了不同语言的发音特点对其语言效果和语言文化的某些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文中,语言精美、结构精巧的文章的确不少,而能做到言之有物、让人深刻感受到独特思想魅力的文章并不多见。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思想,而是缺少点燃思想的火把。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社会,从而"耳聪目明";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及时表达,从而"心灵手勤";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博采众长,从而"见多识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