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离的理论是高一化学基本理论之一,是电解、电镀、水解的理论基础.下面谈谈我们是如何做好电离的实验教学和对电离过程进行分析的.课文用物质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来判定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实验是用食盐、盐酸、氨水、蔗糖等溶液导电情况,通过小灯泡的亮、暗和不亮来说明它们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这个实验是有说服力的,也是容易做到的.教学中先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寻找事物变化的内部原因,就能较好地概括出电离理论的基本点.可见,电离的实验教学是整个电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1.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晶体中不存在带有电荷的微粒,这句话对吗? 不对,因为氯化钠是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但由于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氯化钠晶体中的Na+和Cl-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只能在一定振幅范围内振动,不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干燥的氯化钠不导电是因为其中的带电微粒(即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2.氯化氢溶于水可电离产生H+和Cl-,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食盐有时会返潮,味道带有一种苦味。食盐为何会返潮呢﹖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它并不能使食盐返潮。除氯化钠外,食盐中还含有一种氯化镁,这种物质会使食盐返潮。氯化镁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且也容易溶于水,还有一种苦味。那么,怎样防止食盐“返潮”呢﹖只要把其中的氯化镁去掉,就能防止食盐返潮。如果把买来的食盐放在锅中炒一下,通过加热把氯化镁变成氯化氢和氧化镁,氯化氢是气体,能挥发掉,氧化镁是白色粉末,不溶于水,这样就能防止食盐受潮变苦。还可以在食盐中拌些淀粉,既能保持盐的味道,又能防潮。此外,精盐是提…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了解某些化合物的干燥晶体不导电,溶于水时可导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并对其现象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推理,使学生了解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并得出电离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吉发荣 《化学教与学》2012,(6):71+80-71,80
就上教版化学教材“活动与探究”测定水、蔗糖水溶液和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的实验产生的疑问进行了相关的系列实验。进行了探究,整理出相应的现象和结论。  相似文献   

6.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考重点,也是高考热点内容.主要的考点有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等,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知识点较分散,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增加学生解题难度,致使很多学生无从下手.因此,同学们在日常题型训练中,不能追求数量,而应讲究质量,学会以点带面,多角度理解,跳出题海的怪圈,提高训练及解题效率.1水的电离尽管在日常生活中,纯水看似不导电,但在灵敏度较高的电流检测下能够检测到微弱的电流.  相似文献   

7.
说溶解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料离不开溶液 ;许多化工产品的制备 ,都要用到溶液 ;我们喝的许多饮料 ,治病用的针剂等都是溶液 ;人体中的许多化学反应 ,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都离不开溶液。可见 ,溶液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维持我们的生命非常重要 ,很有必要从微观层次理解溶液形成的过程。本文用分子论的观点 ,结合化学热力学 ,来说明几种液体溶液的形成过程。一、溶解的过程从生活体验我们知道食盐、酒精、糖等物质溶于水 ,而油、沙子等物质不溶解于水。有些水溶液 ,如食盐的水溶液等可以导电 ,而有些水溶液不导电 ,如酒精的水溶液等。要弄清这些…  相似文献   

8.
1.电离是一种分解反应吗?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这里的“物质”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物质,而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阴、阳离子却不能独立存在。可见,电离不是分解反应。2.氯化氢和盐酸是不是同一种物质?答:氯化氢是一种无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的水溶液叫盐酸。虽然它们的化学式相同,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氯化氢是纯净物,而盐酸却是混合物。它们的性质也有所区别,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如它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能够和某些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而氯化氢气体和液态氯化氢…  相似文献   

9.
热点问题一关于电解质电离的相关化学用语(一)高考考查知识要点1.根据能否电离,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酸、碱、盐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都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CAI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解决了在常规教学中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如果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更好地突破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在初三《化学》第八章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的教学中,是通过一组物质导电性的演示实验来引出电离的概念,并最终导出酸、碱、盐的概念。学生通过演示实验的确直观地看到了酸、碱、盐的纯净物不导电,而其水溶液则能导电的现象。但他们心中会产生疑问:溶液为什么能导电呢?而…  相似文献   

11.
一.检验纯水的导电能力的意义水的电离与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弄清楚溶液的酸碱性,首先要研究水的电离情况,而研究水的电离情况是从检验纯水的导电能力入手的.可见,检验纯水的导电能力在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参考书中“建议教师做好用灵敏电流计检验水的微弱的导电性的演示实验.”事实上,教学中许多教师正是这样做的.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图及其错误教材中关于纯水的导电能力的装置图有两种:但这两个装置图都是错误的.第一种装置不能用于测定纯水的导电能力.因为该装置没有直流电源.另外,图中也…  相似文献   

12.
抽象与概括练习(化学科)曲阜师范大学闫立泽,韩庆奎1.氢气、氯化氢、水、硝酸、氨气等物质的性质差异很大,但是,你能找出这些物质分子组成的共同点吗?同样,你能找出氧气、水、硝酸、碳酸钠等物质分子组成的共同点吗?氯化氢、食盐等物质中含有什么共同元素?提示...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中考化学模拟训练套题(三)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B.氯化氢溶于水发生电离C.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D.用盐酸除铁锈2.下列变化或现象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发...  相似文献   

14.
盐酸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挥发性的酸,是氢氯酸的俗称,它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氯化氢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气体,它是盐酸溶液里的溶质。这两种物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由于它们的分子式相同,特别是在用化学语言表示时,两者无任何区别。所以,对于初学化学的初中学生,往往产生一种错觉。误认为盐  相似文献   

15.
化学平衡理论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方面比较广泛,这里举二三例供教学中探讨。一、在弱电解质电离方面的应用纯碱工业制取 NaHCO_3,从表面情况看,NaHCO_3是由钠离子(Na~ )和碳酸氢根离子(HCO_3~-)组成的,Na~ 可由食盐供给,HCO_3~-则由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所生成的弱酸(碳酸)电离而得。似乎往饱和食盐溶  相似文献   

16.
化合物在固体状态时不能导电 ,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 ,其原因是在水分子作用下 ,化合物被离解成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这就是电离 .电离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及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 ,它能反映出被电离的物质以及电离后离子种类、数量关系与带电情况 .一、规律1 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水中都不能电离 .2 化合物内含有原子团时 ,原子团在电离时不会被拆开 .3 离子所带电荷与相应的原子或原子团在该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在数值上相等 ,且正价时为正电荷 ,负价时为负电荷 .4 离子所带电荷表示方法是在元素或原子团符号…  相似文献   

17.
熟背定义并不等于真正理解概念,更不等于能正确使用概念,解决具体问题.如学习电解质后,有的学生认为P_2O_5是电解质,因其水溶液导电;有的认为无水硫酸不是电解质,因其不导电.这两种错误的认识,就是因为没有理解电解质的本质特征.因此,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特别向学生指出:(1)导电性是电解质突出特征.其本质特征应该说是电离;(2)电离过程需要外因条件的配合,不是任意  相似文献   

18.
不少化学同仁,对下面的几种说法并无异议。原因是教科书上这样写,参考资料这样说,教师课堂上这样讲,可谓“见怪不怪”了。但细加分析,总感不妥,要么“因果关系”倒置;要么“现象掩盖本质”。本文罗列几例,望大家明辨。1.盐酸是强酸所以是强电解质盐酸是强酸也是强电解质,这些都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但并非因它是强酸才是强电解质,而是因强电解质才是强酸。强电解质是指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全部电离的化合物。氯化氢溶于水时发生了全部电离,所以盐酸是强电解质。强酸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  相似文献   

19.
一、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 答:不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的电解质固体不导电,因在固体中虽然存在阴阳离子,但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故其不导电,只有在溶解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才能导电,如NaCl晶体不导电,而其水溶液或在熔融  相似文献   

20.
任何稀水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不但受温度的影响,也受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影响。在不同的温度下水的电离程度不同,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也有可能不同。因而将水的电离作为重要的知识点归纳整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的理解,进一步掌握PH值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