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博物馆学学科属性问题与范广杰同志商榷(范广杰《博物馆学若干问题的思考》,载《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3期)。本文以边缘科学、综合科学的特征,形成方式及与博物馆的关系方面论述了博物馆学不属于上述两门学科。范文虽也持此结论,但论据和论证缺乏科学性。范文提出博物馆学属于“社会技术科学”的观点,本文认为,按范文所依理论,博物馆学应属于“社会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博物馆学研究工作也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任何科学的建立和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博物馆学也不例外。一切有志于博物馆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人们,应该矢志不移地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充实和完善我国博物馆学  相似文献   

3.
郑学军 《图书馆》2012,(1):20-21,35
图书馆学研究的科学化是从实证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上寻找路径,钱学森先生的技术科学观指出了从技术科学的科学属性探寻科学与实用的关联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委员会主席维·索夫卡在国际博协第四届亚太地区大会上所作重点报告的讲稿。在该文章中,作者分别概述了近年来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委员会在致力于博物馆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介绍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国际参与博物馆学委员会研究活动的情况。作者用大量的篇幅阐述论证了当前世界博物馆界颇有争论的问题——博物馆学究竟是不是一门科学的问题,并就其作为一门科学所应具备的特殊研究客体、特定科学语言、特定的研究方法以及它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作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谈谈民族学博物馆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什么是民族学博物馆学?1.民族学博物馆学的性质和名称博物馆学是专门研究博物馆的科学。而民族学博物馆学则是介乎于民族学与博物馆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看,它是民族学中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内容主要是讲民族文物的搜集、整理、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著名博物馆学专家苏东海先生曾对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以来,世界博物馆领域发展和博物馆学演进过程中的一系列分化事件进行了科学梳理,并指出"博物馆发展中的分化与整合不是孤立的,它是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大环境中产生的分歧,并且形成了两条各有侧重的思想路线:一条是以博物馆功能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管理与科学、技术同称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现代管理学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部门,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多边缘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成力。博物馆管理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博物馆学分支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包括博物馆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与设备等诸方面。由于我国博物馆学研究起步较晚,博物馆管理学也刚刚处于萌芽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自成体系的社会主义博物馆管理学理论与方法,这正是我国博物馆事业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宏观讲,我国还没有制定关于中国各类博物馆的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新博物馆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甄朔南 《中国博物馆》2001,(1):25-28,32
当前随着经济与科技一体化、政治多极化与文化的多元化的发展 ,博物馆正面临经济与社会的挑战 ,博物馆学也在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断增加新的内涵。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的附属机构中就有一个名为“国际新博物馆学运动” (Internationalmovementofnewmuseology)的组织。为了发展我国的博物馆事业 ,有必要对国际上博物馆学研究中的新观念、新进展有所了解 ,下面就是对新博物馆学的简要论述。   (一 )什么是新博物馆学一般地说 ,新博物馆学是指具有一整套关于博物馆的目的和功能的侧重理论的探讨 ,并且在运作中…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应用博物馆学研究成果仅限于通过论文表达,这使得研究方法显得枯燥,对博物馆实际工作指导作用也表现出它的单调。从而,可以看出活跃博物馆学研究阵地同繁荣博物馆学研究成果,都是较重要的问题。进行博物馆学研究的目的,是升华自己的经验,吸收、消化、融合外来的理论和经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 ,中国博物馆学也不例外。尽管这门学科目前在学术界的声音还比较微弱 ,尽管这门学科是否成立还遭到甚至是业内人士的诟病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都已承认一个不争的事实 :“博物馆学是一门已具有学科基础并正在建设之中的科学学科”。因而 ,对这门学科的历史作一番疏理的构想 ,就不是无的放矢了。试分述之。  一、中国博物馆学史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博物馆学史即博物馆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概而言之 ,…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学是一门十分年轻并且还很不成熟的学科,这从它至今在国家社会科学分类体系中尚无确定的位置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1].对于博物馆学自身的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它与相关学科的区别、联系等等问题,人们并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明确认识.博物馆学学科发展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对博物馆专业人材的培养上.自从80年代南开大学率先在历史系设立博物馆学专业,培养四年制的本科学生以来,十几年的时间中,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十几所大学相继成立了博物馆学(或文博)专业,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现代博物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机构出发,论述了博物馆学学科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并指出当前我国博物馆学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呼吁加强我国博物馆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博物馆观众研究以及相关效益评价中,定量方法已经成为主流甚至主宰,而叙事性的博物馆学方法却被日益边缘化。叙事(narrative)是人类的群体属性,叙事博物馆学更关注“可感知的历史”,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首歌、一则笑话、一个理论、一条注解或一项计划。每一个个案故事可被感知,能够激起情感共鸣,并可以像“病毒”一样通过日常交流在公众中传播。叙事博物馆学不同于博物馆叙事,它是基于平民化和日常化的观众叙事,是一种新的方法学和认识论。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学不是一门纯理论的科学。它建立在博物馆广泛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实线性和鲜明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它不应当象一道道问题的标准答案,而应当象一条条定理、公式和法则,可以让人们自由地用来运算所遇到的各种方程。所以说我们的博物馆学理论,不应当只是告诉人们怎么具体做,而是应当启发、指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关节点是科学技术的推进与经济发展要一体化,就是生产力的各项要素同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济和劳动技能的人相结合,使科学技术转化为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科学,最终实现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要找到这个最佳的结合点,县级台宣传  相似文献   

16.
灵异新闻指报道自然界中的异常或巧合现象,将它和现实中的重大社会议题相联系,并附会以某种意义的新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祥瑞灾异和谶纬思想观念的反映,是非科学的,同时,它又是民族心理的表现,应该科学对待.灵异新闻具有正面传播效应和负面传播效应.对于灵异新闻在实践中应坚持客观叙事原则、解释原则和从严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一 )学科建设的成就及评价上的误区。1 994年我与当时的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委员会主席马丁·施尔进行过一次长达 3小时的学术对话。当谈到学科地位时 ,我问道 :“当前博物馆学学科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你的前任索夫卡告诉我们建立博物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体系的讨论很重要。冯·门施说 ,重要的是批判自己。你认为学科建设中的迫切问题是什么 ?” ,施尔回答说 :“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博物馆学应在大学中有一席之地 ,并有人去研究它 ,其次是博物馆学要为博物馆这两个专业群体所接受”。我当即评论说 :“要让大学尊重博物馆学的学科地…  相似文献   

18.
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请您博物馆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这个问题不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请问苏先生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答:我认为现代博物馆学正在创建之中。请注意我不是一般地说博物馆学,而是说现代博物馆学正在创建中。我们不要笼统地说博物馆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对博物馆本身的研究早在一二百年前就进行着了。我们需要历史来分析这个问题。对十八九世纪的近代博物馆的研究,产生了近代博物馆学,对二十世纪特别是战后的现代博物馆的研究,正在产生的是现代博物馆学。近代博物馆学反映的是近代的科学水平,现代博物馆学要反映当代的科学水平。评价博物馆学不要离开特定的时代,不要离开那个时代的科学水平。近代科学如果与古代科学相比,那要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博物馆事业的科学理论、工作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早在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现代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理论的传入,我国就开始了对博物馆学的研究.但是,真正的科学意义上的博物馆学研究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学术事业的进步,博物馆学作为一门新型的年轻学科开始  相似文献   

20.
二战结束以来的西方博物馆学研究比较活跃、成果颇多,并出现了一些重要的趋势性变化,可概括为博物馆学研究的四大关注:即理论关注、社会关注、传统关注和非西方关注。这些变化从不同方面拓展和深化了博物馆学研究,对当代博物馆学学科发展与建设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