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它承载了晚明性灵文人的文学思想和独特的文人情怀,所以有了超越文体的特征和内涵。独特的文人情怀寓于小品文中,真实而形象,独特而有趣,不仅增添了小品文的文化内涵,也丰富了晚明士子文人的人格形象。其所反映出来的文人情怀也绰约多姿,包括对自我性情的表达与张扬,对文艺创作的实践与探讨,对佳山秀水的留念与向往等。这种高扬的文人情怀因此也具有了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晚明小品文繁盛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品文发展至晚明而趋于极盛,实乃明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小品文自身诸多内在的因素。明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变革是小品文繁盛的根本原因;晚明声势浩大的文学解放思潮是小品文走向辉煌的前提;人们对明中叶以来文学复古思潮沉闷局面的普遍厌弃和反拨,则是晚明小品勃兴的直接导因;同时,晚明小品文的空前繁荣,也是小品文体自身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文人结社现象贯穿有明以来近三百年历史,晚明文人结社的数量和规模均为史前所罕见,构成士子人生、文学、政治生活、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本文拟就晚明文人社团经费来源进行研究,其中以复社为代表进行集中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丰富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冲淡平易、闲适淡雅的闲适小品文.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晚明情结十分浓厚,尤其是他对于晚明“三袁”的“性灵说”的推崇,成就了他闲适小品文主要的文学风格.通过梳理周作人小品文形成的源流及其创作过程中的主张,以及其小品文最终的命运,来逐层探寻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晚明情结.从现代人的角度重新估价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文学价值,力图给它们一个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晚明山水游记小品文极其兴盛,此类文字浸染着浓厚的时代色彩,在晚明小品文中是最具特色、最有成就的小品文种之一。本文主要从晚明时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文人的个性、时代的风气、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以见出晚明山水小品文兴盛之成因。  相似文献   

6.
《甲行日注》是明遗民叶绍袁人生最后四年的日记,生动而细微地展现了东南遗民的悲怆生活;文风清新流丽,富有韵致,为明季小品文的重要作品。文章从分析晚明吴江叶氏家族的文学世家背景及叶绍袁的生平思想入手,把握叶绍袁于《甲行日注》体现的爱国忧生的遗民情怀及其简丽文风和幽美意境。  相似文献   

7.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湖七月半》为例,揭示晚明小品文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展示晚明时期市民文化的全景风貌,并以此探究当时的文学创作思想的变化。围绕五种人观西湖月景的景象,进行深一步的探讨雅文化与俗文化。  相似文献   

9.
商贾的忏悔与元明文人的自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文学中出现了若干忏悔赎罪的商贾形象,这对于当时文人自悔自赎的心态颇有影响。明代中期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廷相、徐祯卿等复古派,是从商贾在伦理道德层面的忏悔转到文学艺术的层面的自悔;王世贞、谢榛、吴国伦等复古派后劲的自赎,有利于他们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上由格调转向性灵;袁中道、谭元春等晚明革新派的自悔,也有利于深化晚明文艺启蒙思想。显然,明代中后期文人群体的自省自悔,从特定的层面展示了“真文人”的心态,是明代中后期尤其是晚明文艺启蒙思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明清园林美学发展史上,《长物志》并不能算一部理论性和系统性很强的著作,但是蕴含在该著中的丰富的园林美学思想、环境设计思想和工艺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了晚明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形象展现了当时文人清居生活的物态环境,是研究晚明园林审美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1.
常熟文人的诗文创作,在整个明朝代不乏人,到了晚明则更显光耀。明中叶的桑悦、徐恪及晚明的顾大章、瞿式耜都有好诗传世。顾大韶的小品文,瞿式耜的政论文、家书,瞿昌文的纪行文也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影梅庵忆语》系冒襄为追忆亡妾董白而做,从标题的"忆语"二字便可知其有悼亡之意。事实上,此文不仅在当时便颇有影响,甚而有开一代文体之先河的独特地位。由于受晚明主情思想的陶染,以及晚明小品文风格的影响,《影梅庵忆语》无论是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为悼亡文学另开一属类,而成为后来诸"忆语体"作品之滥觞。本文拟从中国古代的悼亡文学传统以及晚明小品文的风格影响这两个方面,来分别探究以《影梅庵忆语》为代表的忆语体文学之成因。  相似文献   

13.
明末文人张岱的小品文集《陶庵梦忆》描写了其往昔的生活,内中充满了麦秀黍离之感,这部文集不仅在内容上引人入胜,同时在思想的高远旷达上亦可称晚明小品文的扛鼎之作。作者于表现市井生活之美上颇有见地,将伶人画工、珍馐美味都设置为文本的主角,在当时社会风习的影响下表现出与魏晋风度比肩的诗酒风流,堪称文学奇景。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30年代初由于林语堂等人的倡导,晚明的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走上了历史舞台。鲁迅认为袁宏道提高了小说、戏曲和传奇的文学地位,在文学史上是有特定的价值和地位的,同时他还认为袁宏道是一个关心世道的文人。但由于时代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使得鲁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袁宏道以及小品文的态度是不同的:五四时期的倡导,三十年代白色恐怖时期的批评,以及同是在三十年代对小品文的希望和要求。从中我们看到鲁迅评价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更从中看到鲁迅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态度。鲁迅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让我们建立了科学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5.
“三言”是明人冯梦龙在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的基础上加工编纂而成的,不仅全面展现了冯梦龙的人生现和文学观,而且折射出了晚明社会的各个横截面。本文试图通过对“三言”中“烟花”形象的分析来挖掘形象背后的审美内涵、剖析冯梦龙的文学观念,从而进一步管窥晚明的社会背景和文艺思潮。  相似文献   

16.
南园诗社活动于元末明初,诗社成员除王佐等十二人外,还有高彬、李夷白等地方文人;南园诗社诸人通过教书授徒等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岭南文学的发展;南园诗社对岭南文学而言,不仅是一个文人社团。更是一种文化精神与行为方式,对南粤士子文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是小品文异军突起的时代,尤其是到了晚明,小品文创作达到了鼎盛阶段。究其原因,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潮、世人心态以及文学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晚明时期社会生活颓靡,士人的生存状况和审美趣味发生巨大转变,促进了世俗化小品文的出现。散文家袁宏道是公安派的核心人物,他的小品文亦庄亦谐,率真自然,富于真情实感,贴近生活,是晚明生活图景和文人心理的真实写照。袁宏道的小品文创作追求闲适自娱,抒写世俗生活和融汇通俗文学,是传统散文基础上的通变创新,为后世文学的世俗化写作做出了引领和示范。  相似文献   

19.
归有光的散文,相较于前代和同时代的散文家的作品,出现了很多新变因素,如:受心学的影响而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用以载道的古文中;体制日趋短小灵活,在文中突出了情、真、趣的审美特质。而这些新变因素,或直接影响了晚明小品文,或者由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在晚明小品文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由归有光的散文到晚明小品文,反映了传统散文的转向与自我突破,对颠覆古典审美理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代,是小品文异军突起的时代,尤其是到了晚明,小品文创作达到了鼎盛阶段。究其原因,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潮、世人心态以及文学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