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翻开报纸,一篇学生的“优秀”习作展现在我的眼前。作的大意是:小作遭遇鼠患,特别对夜间的鼠叫深恶痛绝,于是决定用盆捕捉。他在盆内擦少许油,放上香的食物。不久发现了一只大老鼠,带着一群小老鼠上当入盆,正当“我”要收拾它们之际,却见大老鼠“吱吱”几声,然后蹲下,用自己的身体做梯子,使一只只小老鼠脱险逃生。  相似文献   

2.
李紫乾 《辅导员》2010,(13):81-81
我五岁时,几乎天天都去大姨家玩。一次让小猫"陪"我"看"电视的事,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好笑。 大姨家养了一只"捕鼠能手"——大黑猫。她生了五只小猫:两只黑的,三只花的。一天,我又去大姨家玩,看见一只小花猫睁开了眼睛,高兴极了。小花猫一身灰白相间的“衣服”,两只敏锐的小眼睛,一个黑色的鼻子,一张还没长满牙的小嘴,一条细长的尾巴摆动着,异常可爱。  相似文献   

3.
李连春 《考试周刊》2012,(70):38-38
高潮迭起是每一堂好课共有的特点之。然而高潮的推出,离不开为高潮而积蓄势力的策划过程,这便是“蓄势”。如果把学生视作一只待燃的炉子,那么蓄势就是教师不断地扇风,使炉火愈燃愈旺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中,作为副词的“相”和“见”,用于动词前,有时表示动作行为只涉及一方,而不应兼有指代意义,现代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用语现象。这既符合汉语运用及其词义发展变化的规律,也符合汉语的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5.
“驴”成为“自助旅行”的代名词.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驴”与“旅”谐音:二是自助旅行需要自己背负行装,足量征程,就像负重的驴子一样。“驴行”开始只指徒步自助游.后来只要是自助旅行都以“驴行”冠之。自助旅行都要背一大包随身用品,所以又有“背包之驴”的说法。自助旅行在国外早已有之.比如在新加坡,人们称自助旅行为“背包客”。  相似文献   

6.
王喜红 《青海教育》2010,(12):28-28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语以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学习者采取多维变式、立体多样的学习方法。多维变式、立体多样并非只追求学习方法的“灵活多变”,古人有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因此,英语学习必然做到“死记”与“活学”相结合,才能达到由“懂”到“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这个充满朝气的日子里,对你大吼一声:青年节快乐!曾经,你只是躲在温室中懵懂成长的花朵,而现在, 你已是一只能够搏击风浪的海燕。  相似文献   

8.
以甲骨中“受”“止它”类卜辞为对象,就不同类型的宾语对否定词“不”与“弗”的选择配搭的考察表明:在“受”“止它”类卜辞中,当谓语动词不带宾语或只带指物名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否定可以在“不”“弗”中自由选择;当谓语动词带指人名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否定一般用“弗”不用“不”;当谓语动词带人称代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富定一般用“不”不用“弗”。  相似文献   

9.
用“奔者不禁”的礼制和习俗来证明先秦时期“结婚旅游”的“广泛存在”和“蔚然成风”是站不住脚的,从社会背景看,“奔者不禁”不过是原始群婚习俗的残余,是一种代表着以生殖机能为宗教的原始礼俗;从字词的历史含义来看,先秦时期的“奔”只表明女子在两性关系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其意义完全不等同于后世的“私奔”。  相似文献   

10.
历岗 《小学语文》2007,(3):57-57
问:《雷雨》(二年级下册第18课)课文中“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和“我会写”中的“垂”字是倒数第二笔“横”最长,在别的书上看到的是从上面数第二个横最长,到底怎么写正确?  相似文献   

11.
王小波有个名篇叫《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大意是说一只圈养的猪因思想有问题,冲出猪栏变成一只野猪的故事。我觉得王小波多少有点儿以此自比的意思。 近两年,我的谋生手段基本上就是给报刊写专栏。专栏与猪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其区别我认为主要还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是在于人的命运与猪的命运不可同日而语。在一般情况下,人对人总不能像人对猪那般简单粗暴直奔主题。  相似文献   

12.
正上课,忽然瞥见最前排的男孩儿张泽凡,脸色蜡黄,上身前倾,一手按在桌上,另一只手紧捂着胸口,显得非常痛苦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王白云 《现代教学》2007,(10):22-23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无处不在.所以“语文”无处不在。但“无处不在”只是关于语文“外延”的一种诗意的描述,语文无疑有其特定的“内涵”。那么,这个只属于“语文”自己、不为其他领域和学科“染指”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本人在一所中职学校任职五年了,所教的高职语文内容少、难度不大,所教的学生都是中考的落榜生,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如果每一天只按高职语文的低要求兢兢业业却又盲目而麻木地工作,那么无论工作了多少年,其实都只是工作了一天,因为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长此以往,无论自己还是学生都是不可能有什么进步。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个人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接下来实验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  相似文献   

16.
“木桶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此外,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如何理解、实践这一理论呢?  相似文献   

17.
“小狗经济”最早是由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先生提出来的。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动物世界中,三只小狗攻击一匹大斑马。第一只小狗紧紧咬住斑马的鼻子,第二只小狗紧紧咬住斑马的屁股,第三只小狗则紧紧咬住斑马的腿。咬了很久,斑马终于倒下了。三只小狗之所以能吃掉一匹大斑马,其秘诀是: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如果三只小狗都东咬一下,西咬一下,  相似文献   

18.
袁睿 《老年教育》2006,(10):26-27
“空巢”的概念来自一个凄凉的比喻:两只鸟儿辛勤哺育着小鸟,小鸟羽翼丰满后,先后飞走了,只剩下老鸟守着空巢。  相似文献   

19.
奶奶家有一只小狮子狗。它的毛很长很长.长得都垂到了地上。再加上它爱跑来跑去,身子下面的毛都变得脏兮兮的,看起来像一个拖把。所以。它就有了“拖把”这个“雅称”。  相似文献   

20.
“黄金分割”是初中义务教育教材《几何》第二册的内容,由于这一节内容牵涉到的知识点较少,因此很难引起师生的重视,只将其作为比例线段的应用来处理,而感受不到“黄金分割”的实用价值,也体会不到“黄金分割”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