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授高中地理(必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时,我指导学生自制学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演示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制作目的1.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2.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3.演示正午楼影的朝向和楼影长短的变化规律;4.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日食与月食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间相互位置变化的一种反映;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理是"影"的相关知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1."影"的形成(1)"影":光线照射到不透光的物体上,在物体的背光面形成一个光线(全部光线或部分光线)照射不到的区域,这个区域即称作该物体在此光线照射下的"影".  相似文献   

3.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及原因(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①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原因: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②夏至日,太阳辐射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原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③冬至日,太阳辐射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原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①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季节变化小。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小。②中纬度地区,当地夏季太阳辐射强,当地冬季太阳辐射弱。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变化较大。③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少。原因: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太阳高度小。2.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规律(1)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规律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纬度越高偏转越明显,只有在赤道上不会发生偏转。(2)地转偏向力人们把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它是一个假设力,只有受力者,没有施力者,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并不改变物体运动速...  相似文献   

4.
以一年为周期,地球周而复始的变化叫周年变化,也叫季节变化。一、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般要注意三种不同区域的情况:(1)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时间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2)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从太阳高度看,极昼是指一天中最小(0时整)太阳高度不小于0;极夜是指一天中最大(12时整)太阳高度不大于0。(3)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时间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二、气温的季节变化研究全球气温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数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用高中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知识去定量化分析高一地理课中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从中我们不仅能感悟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也能精确认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球体 ,太阳光线在任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在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 ,由于黄赤交角为 2 3°2 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移动 ,从而导致地球各地昼夜长短有规律的周期变化 .在冬至和夏至时 ,南北极圈内还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 .如下图所示 ,设A点纬度为 φ ,此时A点的太阳光线与赤道平面所成夹角 ,即A点的太阳高度角为H ,优弧BCD代表昼长 ,劣弧DA…  相似文献   

6.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  相似文献   

7.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用途演示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模拟测量正午太阳高度。二、制作原理(1)利用激光笔射出的光点作为太阳直射点。地球自转和公转时,观察模拟的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状况。(2)激光笔射出的光线穿过胶体时,出现一束红色光线(丁达尔现象),用以模拟太阳光线,当光线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器时就可以模拟测量某点的太阳高  相似文献   

9.
一题一议     
〔肠目1」读“汕头周边地区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图1),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a地的纬度是_。 (2)设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c地的地方时为T,则:()A .H<60。,T>13时B一H<600,T<13时C .H>600,T<13时D.H>600,T>13时45廊氛一议)胜‘N(3)a、b、c三地点中,此时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和信息提取、处理的综合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地理纬度的推算、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地方时的估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l)思路:从图示信息看:①此时汕头太阳高度达最大值90。,所以可推知此时汕头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杆长,影长与太阳高度角的几何关系以及天体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公式,在已知拍摄日期,杆所处位置的经纬度,杆长的条件下,求出某时刻影子长度.然后每隔15 min求一个影长,最后利用matlab软件画出每个时刻对应影长的图像,即为影长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1.
《农业气象》教学中需用三球仪演示“四季的成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三球仪球体较小,太阳光线(灯光)较弱,太阳光线与地球仪表面的交角(太阳高度角)不能直观地被反映出来,因此直接用三球仪演示效果不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个巧妙的方法.把要演示的内容直观地、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上稳定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 ,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使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时间而发生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天 ,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有规律地变化。如图 1:图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示意图a.夏至日 ;b .太阳直射 15°N纬线时 ;c.二分日 ;d .冬至日从图 1可以看出 ,同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  相似文献   

14.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什么叫正午?从时刻上看即一天中自昼的中间时刻,即昼半球中央经线的时刻,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其地方时为12点.从位置上看则一定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昼弧的中点、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午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有固定的位置.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故正午太阳高度角为某地正午(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即昼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如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全球有且只有120°E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才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太阳视运动图上表现如图1.  相似文献   

15.
物体影子(日影)就是太阳光线被阻挡后在物体另一侧形成的一个较暗的区域。它的长短、朝向既随时间而改变,又因地域差异而不同。影子问题是地球运动部分太阳高度角知识的延伸和这一知识在自然界中的直观表现。在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考生需要发挥丰富的空间立体想象,并结合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才能做出正确  相似文献   

16.
陈秋潭 《地理教育》2013,(Z1):109-110
<正>一、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光线与地平线(面)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太阳高度角,通常用H来表示。要理解太阳高度的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由于地球对太阳的张角太小,日地距离又太远,所以地球上观测到的太阳光近似认为是平行光。形象一些讲地球半径6400千米,日地距离150,000,000千米,这就好比十米的距离叉开了一毫米,你是观测不  相似文献   

17.
夏至日或冬至日当天,白天有多长时间?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如何由当地竖杆的影子长度来计算竖杆的高度?这些有趣的问题,与物理、数学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可推导出地球昼长公式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由公式来计算某地冬至日或夏至日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和夏至都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对于北半球一定纬度处,冬至那天,白天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而夏至那天,白天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过了冬至,北半球白天的日照时间增长,同时太阳直射  相似文献   

18.
考纲变奏     
(一)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简化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将“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简化  相似文献   

19.
测量太阳高是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教学中通过观察照射在地球上太阳光的角度变化,可以了解四季气候变化和地球上同一季节、不同地区温度差异的原因。太阳高度测量仪是进行这项活动所必需的仪器。下面介绍一种自制简易太阳高度测量仪的方法。太阳高度测量仪(如图)的制作材料是:一块薄木板或薄泡沫塑料板和一根稍粗的铁丝。制作时,先将木板裁成200×200mm的正方形。确定木板的中心后,在木板上以中心为圆心画同心圆,内径(单位:mm)分别是:86.6,71.4,59.6,50,42,35,28.9,23.3,18.2,13.4,8.8和4.4。然后在木板对角线与圆相交的位置上分  相似文献   

20.
自然第一册《怎样测量太阳的高度》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测太阳高度的技能。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讲清道理,为技能形成打下知识基础。 “道理”是技能的知识基础,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那样做,就不会有自觉的行为。《怎样测量太阳的高度》一课主要应讲清以下2个道理:①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用太阳的高度来描述,太阳的高度用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构成的角度来表示,②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长可以间接测定太阳高度的原理。这个原理是测定太阳高度五个步骤的理论指导,又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