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畲族的体育运动项目很多,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宗教性、地域性、季节性、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等特点,尤其是武术项目被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传承了很多的传统运动项目和传统武术套路,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为了使优秀的少数民族民俗和文化传承下去,要创造条件对畲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
武术竞赛的项目设置、分类关乎到每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质量高低以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如若设置、分类得当,意义则显著,主要表现在:培养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教练员、鼓励新生代少数民族武术运动员不断涌现;发挥地域优势、传承民俗习惯、培养高质量优秀运动员;鼓励挖掘原生态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拳种;促使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民间传承人有效发挥其作用。随着目前武术项目发展,参赛人员、竞赛规则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项目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以来,在西方体育、全球化、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武术开始出现"本土化"缺失的现象。南充市松溪内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在本土地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武术拳种之一。作为地方拳种,在西方体育和竞技武术的影响下,其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本土化"视角下研究南充松溪内家拳有助于地域拳种的传承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南充市松溪内家拳从传入到本土化发展过程进行系统总结。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是武术传承和发展的生命力;中国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能凸显地域和民族特色,培养地域民族认同感;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符合传统武术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武术的传承特征与文化安全,传统武术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尊,传统武术的现代化,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关系,商业武术影视对传统武术的影响,传统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保护、传统与发展等方面,总结传统武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武术新概念的引入,极大地拓宽武术的研究视域,提升对武术的认识高度;保护传人成为保护传统武术文化的当务之急;传统武术的发展应有别于西方体育的特色,走"文化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9,(5):69-75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分析了传统武术传承的传统与现代谱系,认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人的文化担当是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得以延续的力量;自然传承与自觉传承的传统生态谱系致使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具有相对封闭性的特征,武术文化的"神秘性"与"经验性"指向,致使武术文化传承具有封闭性特征;武术流派中的门户之见导致信息交流的闭塞性两个方面。由"生活、职业伦理与制度"三个层构成的现代传承谱系与传统生态谱系交织构成了武术文化传承的困境,表现为:传承人生活的消极境遇影响了武术文化谱系传承走向与价值认同;制度的顶层设计影响着武术文化传承场域空间的构建,为武术文化传承提供了"模板";武术传承人的职业伦理为武术文化传承谱系延续提供保障。传统武术传承人文化传承谱系困境的消解之道在于:建立协同治理体系,引导传承人从传统武术文化实践产品中表达生活理想和文化认同;通过制度保障观念的逻辑认知,促进传统与现代传承谱系的有机融合;突出武术文化传承人的"代言人"与"解释者"身份,构建富有创新力量的传承结构谱系。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传统武术传承场域的脱域现象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重塑传统武术传承场域具有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价值。并提出了建构传统武术文化符号,回归武术本源;创新传承场域内容理念,打造威望域区;构建三位一体传承场域,鼓励民众参与等重塑传统武术传承场域的路径选择,旨在为我国传统武术传承场域重塑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文化责任与使命,对当前学校武术教育呈现出武术文化内涵淡化、教育功能弱化、教育地位边缘化以及教育内容标准化等瓶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对学校教育对武术文化的选择性、武术教育时空的有限性、武术教育传承主体的有限性,以及学校武术教育的迟效性等症结问题进行学理分析。最后,在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从提升武术文化价值意蕴,重构武术教育体系;整合传统武术文化精髓,更新武术教育内容;把握传统武术转型特点,构建长效教育机制;完善学校武术教育文化政策,加强学校武术教育有效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8.
武术,又称搏击、格斗,是指以肢体或冷兵器、武器互相竞技的技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武术成为我国的文化传承符号。传统武术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竞技格斗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传统艺术,以传承的方式将武术发扬光大。竞技武术相对传统武术提出概念时间不长,适用于比赛的武术方式。以得分和胜负为其表现形式。虽然学界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相关概念和文化研究还不够充分,本研究将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文化差异和表现形式差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文化研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文化责任与使命,对当前学校武术教育呈现出武术文化内涵淡化、教育功能弱化、教育地位边缘化以及教育内容标准化等瓶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对学校教育对武术文化的选择性、武术教育时空的有限性、武术教育传承主体的有限性,以及学校武术教育的迟效性等症结问题进行学理分析。最后,在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从提升武术文化价值意蕴,重构武术教育体系;整合传统武术文化精髓,更新武术教育内容;把握传统武术转型特点,构建长效教育机制;完善学校武术教育文化政策,加强学校武术教育有效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空间的角度,在分析传统武术原初性文化空间和再生性文化空间嬗变的基础上,提出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保护的措施。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中,其文化的保存较生态传承更难进行,从而造成原初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转型。传统武术再生性文化空间的转型,使其本身在传承过程中日渐脱离武之为武的本真和本来面目。传统武术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变迁和试图恢复曾经存在于历史中的传统武术文化原貌的艰巨性使以民间文化为内核的传统武术文化日益成为历史的回音。传统武术文化的动态传承不仅包含传统武术的基本技术技法,还包括弘扬传统武术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内容;在对原初性武术文化空间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应该优化再生性武术文化空间;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基因的保持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双驱动联合力量来推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总结法和数理分析法的方法,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地方武术研究会及其16个培训基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畲族传统武术文化濒临灭绝的三点成因:第一,受历史环境等因素影响,畲族武术文化缺乏行之有效的继承方式;第二,商品经济观念淡薄,缺乏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意识;第三,畲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片面,文化研究水平整体不高,并提出了六点少数民族体育畲族武术保护与开发对策为畲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节庆体育文化作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严峻挑战中,失去了价值依托,丧失了信仰支撑,极大地制约了节庆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传承节庆体育文化,创新开展模式势在必行。要将信仰回归到节庆日中,使原生态的乡土文化气息得以传承;以人为本,依据不同人群的年龄特征、需求和节庆日特色对节庆体育活动进行类化参与、类化开展,创新开展模式,让各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永葆内涵并得以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武术集宗教、民俗、生产、娱乐于一体,居住于山东的少数民族有55个,其中德州地区回族武术成为山东少数民族传统武术代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从德州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史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德州回族武术的宗教文化背景、社会习武风气、民俗民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进行系统分析,阐释回族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时代特点,并探讨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疆少数民族习武历史悠久,武术项目开设的学校较多而且富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其它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疆20所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揭示了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武术学习和锻炼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从中找出共性规律,为新疆高校武术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丁兵心  李孝伟 《精武》2014,(4):102-103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内涵丰富,具有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性及文化的现代与传统兼备等特征,它的价值在于其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变迁和民族传承的影响。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社会处在一个融合发展的时期,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多方面冲击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建议,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武术产生于中国社会,烙上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印迹。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尊重自然的生态文化、尊重武德的中道文化、倡导多元的平等文化;武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和内涵两个方面,对民族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探析.民族体育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子系统,其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巨大的社会价值存在,而武术又作为民族体育的代表,更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文章选择武术作为民族体育的代表进行研究,从而能够较好地阐释民族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涵关系,进而分析出武术作为民族体育中的一项,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武术的方方面面都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传承理念,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非物质文化保护把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纳入政府部门管理发展,指导羌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广博深远内涵的提炼有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羌族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空间是一个完整而包容的整体,是民族精神与其核心价值观的象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变迁是一个随社会变化而不断演化的过程,文化在这个空间中的生产与再生产,有效地保持了文化的活态性。运用文化空间的概念来思考少数民族体育,对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梅山武术是流传在湖南新化一带的民间武术拳种,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打造“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梅山武术文化应为新化新农村建设服务。文章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传统地域特色、梅山武术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化功能以及影响其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梅山武术文化具有典型的荆蛮文化特征,梅山武术文化发展促进了当地村落村民的社会化成长,调控、整合了当地村落组织结构,传递了当地本土文化。研究发现:社会冲突的频繁发生、物质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自然地理环境的依附、外来文化的介入和融合是影响梅山武术文化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