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女性感悟角度来探讨“词别是一家”之谜,具有新的时代内容和意义。“词别是一家”实质是对男性侵掠的抗争和对词专属女性文学这一领地的捍卫和悲歌。  相似文献   

2.
“斯芬克斯之谜”以“腿”的变换隐喻了“人为何物”的答案。马克思从自然角度、劳动角度、社会关系角度科学地揭示了“斯芬克斯之谜”。更重要的是他将这个问题延伸到了“何以为人”,将实现人的本质复归的途径聚焦到了科技发展上。在人工智能时代,由于高新技术的自身性质、科技研用主体的价值选择以及资本特性的相互交织,在为人类带来跃迁式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劳动的束缚以及社会关系的疏离,进而模糊了人的意义,形成了新“斯芬克斯之谜”。因此我们应遵循马克思对谜题的解答,在智能化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克服技术自身的缺陷、研用主体的双重理性以及资本逻辑二重性中的消极方面,从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本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人类面临着三大也许是永恒的谜团,一是宇宙之谜,二是生命之谜,三是认识之谜。对这三大之谜的不同回答,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科学的主题和基础、哲学的主题和基础、宗教的主题和基础,并因此而演绎出不同时代的科学体系、哲学体系、宗教体系,当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也打上了对这三大之谜回答的深深的烙印。产生于19世纪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人类思想史上对生命之谜进行探索和回答的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今天看来,说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对全人类的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文化以及方方面面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一点也不为过,因此,达尔文是值得我们怀念和敬仰的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但是,从“进化论”提出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了,这期间人类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人类思想的历史长河中仍然闪现出思想的光辉的同时,也暴露出狭隘、粗糙、简单等缺陷,因此,在人类探索生命之谜的道路上,超越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势在必然的。正因为如此,2003年4月6日,《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与北京天地生入学术讲座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会议室,举办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困惑与出路”的专题学术讨论会。以下文章为参加这次会议部分作者的学术观点,颇具一定的思想突破和启发价值,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辨正谢志民关键词周硕沂,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辨正周硕沂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5期发表了题为《〈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一文(以下简称周《评》)。据称从谢志民《江永“女书”之谜》...  相似文献   

5.
姜嫄“孕生后稷”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诸家聚讼,莫多于《生民》之诗。”二千余年来,众说纷纭。本文试从原始图腾崇拜、姜嫄所处的时代这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源,以还其原生态,并对姜嫄三弃其子这个历史之谜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林河的民俗学研究心态与方法,阐明了林河的民俗学研究的主要成果:解了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文化之谜,解开发《九歌》及其作者屈原的身份之谜,解了神农炎帝的籍贯和时代问题,解开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国巫傩文化之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国古镜“透光”之谜的国内外典型看法进行了介绍,并论证了作者对透光之谜的己见。  相似文献   

8.
“支那”这一伟大中国的名称,是何等地响亮而又令人迷惘,它是纪元前时代,给国人留下具有国际影响与重要学术意义的历史难题。古往今来,国内的专家学者不断探寻它的历史文化意蕴之谜及其形成的谜因,外国学人亦因不得其解“支那”一词的内在涵义,而积极参与探索这个历史语料的神秘性。笔者通过较长时间对楚文化与苗文化、考古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学习与研究中,发现了关于与“支那”有关的种种迷津之谜,就此拟写有关阐释“支那”的文章,供给人们去思索,并全面揭开“支那”内涵之谜的根底,这也是当今人们急待解答的古代遗留下来的课题。本文拟写几个有关“支那”的问题如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文化大交流时代,也是中国文艺理论开始和西方接触和碰撞.并走向更宽广境界的时代。而王国维正是自觉到这种现代文艺美学意识的重要学者。他的学术思想体现了从“小文化”向“大文化”,从“受动时代”向“能动时代”的转折,为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发展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陶渊明的审美生活,从“适性得意”出发,探讨陶诗的艺术之谜。  相似文献   

11.
1984年至1985年,中国文坛文化小说、寻根小说方兴未艾。刘醒龙正是这时开始发表“大别山之谜”系列小说的。因为他是大别山的儿子,对那里的土地和人民有着深挚的爱情,认定大别山是一个谜,便以独具的才情与特有的悟性来说透这个富有神奇色彩而又迷人的谜。笔者仅从“文化圈之谜、神秘美之谜、艺术氛围之谜”三个方面,粗略探讨了刘醒龙在大别山的青山绿水背景上精心构筑的充满谜味儿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一些半封闭或全封闭的原始森林里,到底有没有“野人”?迄今还是一个谜。国内外不少学者把“野人之谜”与“埃及胡夫金字塔之谜”、“天外来客——飞碟之谜”、“百慕大三角海区之谜”、“英国尼斯湖怪兽之谜”并称为“当今世界五大奇谜”。我国很多古籍中有关于野人传闻的记述,但称呼颇不一致。从夏、商一直到明朝,古籍中常常提到“山鬼”、“山精”、“山缲(臊、(犭喿))”、“山大人”、“赣臣人”、  相似文献   

13.
探索袭击东北亚的长白山喷火之谜王平译喻京校1981年,在日本北部发现了长白山喷发时的火山灰。据考证这些从中朝边境穿越遥远的日本海漂移到这里的火山灰的年代要早于日本十和田湖喷发的所谓“十和田a”──平安时代的火山灰。根据这些火山灰,当时喷发的地区会是怎...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梦文化的背景上观照《红楼梦》,解读《红楼梦》的命意,可以发现,《红楼梦》是梦幻文学的巅峰──梦文化的形象写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它以自己的精心描绘、杰出创造,提供给人类的又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  相似文献   

15.
“绿蓝悖论”经古德曼提出后,引出了各种“绿蓝”学说,有些学者从某种意义上将“绿蓝悖论”等同于“新归纳之谜”。本文通过对“绿蓝悖论”悖不悖的多视角分析和回答,指出“绿蓝悖论”不悖,它不能完全表达“新归纳之谜”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成长》2007,(5):84-85
中国学术界目前确定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套人”的生存年代大约在距今7万年~14万年。原本在人类进化史上并不显赫的“河套人”,成为破解中国现代人起源之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林河的民俗学研究心态与方法 ,阐明了林河的民俗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解了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文化之谜 ;解开了《九歌》及其作者屈原的身份之谜 ;解了神农炎帝的籍贯和时代问题 ;解开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国巫傩文化之谜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郭沫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解释郭沫若的“球形天才”之谜。郭沫若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亢奋意识与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感伤意识极不协调,研究者历来对于这一明显的反差存而不论。如果说郭沫若的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天才美”,那么,其小说创作表现出来的也便是其独特的“天才情结”。从“天才情结”的角度去解读郭沫若的身边小说,是索解郭沫若“球形天才”之谜的一个宝贵视角。  相似文献   

19.
藏本英明“失踪”之谜陆安1934年6月9日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须磨紧急通知中国政府:“日本副领事藏本英明昨晚失踪”。这对主持外交工作的行政院院长汪精卫来说,不啻是晴空霹雳。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正虎视眈眈觊觎中国内地,战争乌云笼罩着中国,...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富价值的课题是揭示“球形天才”的创造之谜。本文从思维方式角度切入,突破了前人的“泛神论”问题上达成的“共识”,认为“泛神论”是一种原逻辑思维,是郭沫若创造性思维运思方式的生长点,并从创造学的角度分析了郭沫若的创造性特征,以期为郭沫若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