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一位美国朋友,在中国做访问学者,与中国大学生朝夕相处一年。交流感受时,首先跟我大赞了中国学生求知欲强、对西方文化了解很多、英语基础好,但同时,关于中国年轻人,他也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困惑。第一个困惑是,中国的女孩子好像不谈恋爱就直接结婚。美国朋友说,他见到的中国女大学生,学  相似文献   

2.
学校聘有一位美国来的外教,外教很热情,我与他很谈得来。平日里通过与外教诸多的闲聊,让我了解了美国的一些教育状态,窥知了美国学生写作文的一些“秘诀”。美国的文化传统有别有中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美国学生写作文与中国学生写作文有着明显的区别.以下就谈谈美国学生是如何写作文的。这些写作文的方法对我们应该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峰 《教书育人》2007,(10):26-26
学校聘有一位美国来的外教,外教很热情,我与他很谈得来。平日里通过与外教诸多的闲聊,让我了解了美国的一些教育状态,窥知了美国学生写作文的一些“秘诀”。美国的文化传统有别于中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美国学生写作文与中国学生写作文有着明显的区别。以下就谈谈美国学生是如何写作文的。这些写作文的方法对我们学生应该有很多的借鉴意义对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校聘有一位美国来的外教,外教很热情,我与他很谈得来。平日里通过与外教诸多的闲聊,让我了解了美国的一些教育状态,窥知了美国学生写作文的一些"秘诀"。美国的文化传统有别于中国,在不同  相似文献   

5.
击掌     
一天,一个中国学生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校园里散步。一个身材高大的美国白人学生向他走来,说道:“嗨,give me a five。”他这样说了好几遍。中国学生当时非常害怕,以为他是个强盗(在索要5美元)。他告诉这个美国学生自己没有5美元。美国学生看了看中国学生,生气地离开了。  相似文献   

6.
师生对对碰     
《中等职业教育》2009,(17):38-38
师:你作业咋能这么写呢?!我上课为了节省时间才在黑板上乱写的…… 生:那您下次好好写! 师:如果一位中国学生在美国加州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警察来了以后问他知不知道事情的经过,他该怎么对警察说?  相似文献   

7.
世界学生大同盟总干事克鲁门先生说:"中国学生运动在世界学生运动中是处于领导之地位。"我当初听他讲的时候,以为他是对中国人说客气话。但是,九个月来,在巴黎、日内瓦、布鲁塞尔、伦敦和美国,因接触学生活动,而得到的经验是证明了克鲁门先生所见之正确。中国学生拿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一位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到加拿大渥太华市一家餐厅做服务生。老板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但尽管如此,他的餐厅生意也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世界学生大同盟总干事克鲁门先生说:"中国学生运动在世界学生运动中是处于领导之地位。"我当初听他讲的时候,以为他是对中国人说客气话。但是,九个月来,在巴黎、日内瓦、布鲁塞尔、伦敦和美国,因接触学生活动,而得到的经验是证明了克鲁门先生所见之正确。中国学生拿  相似文献   

10.
与世界对话     
鞠可翰 《新读写》2014,(2):28-28
Jon趁着假期从美国赶到我姐家,看望他的女朋友,也就是我姐。他在看到我做作业时,用一口蹩脚的中文对我说:“你们中国学生假期也在家里做作业,不出去玩吗?”  相似文献   

11.
姚洁 《宣武教育》2005,(6):27-27
在我教的学生里有一位不能自理,视力低下,连走路都不稳的学生,他就是张明。为了照顾他,学校里别的学生能干的穿鞋、端饭、放床等自理活动,常常都是我来代替他做。  相似文献   

12.
汤霓 《职教通讯》2015,(7):77-78
每年11月的感恩节,我的外导都有一个传统,会邀请这一年来自世界各国的联合培养博士生和访问学者去他家共进晚餐。感恩节是美国每年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而我在收到邀请之后就一直憧憬着感受美国家庭的感恩节文化。那一天终于来了,除了同一个研究所的同事,当晚导师还邀请了他的诸位至亲好友,其职业有摄影师、律师,还有新闻工作者。而在场的除了我和另外一位来自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外,其他都是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人。而当晚,我们两位中国学生,竟然  相似文献   

13.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可仅仅两周之后,他就决定打好行李回美国了。他不能忍受隔着整个太平洋思念家人之苦。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旧房,他毫不犹豫地说:“留给儿子。”我瞠目结舌地看着他那年仅3岁的小宝贝,心想:天哪,他什么时候才会用到啊!  相似文献   

14.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在维吉尼亚遇见一位中国厨师。他是由医院请假出来的,左手腕仍缠着厚厚的绷带,很客气地对我说:听说您代表国内出来做文化工作,按说应该做几道好菜请您品尝,偏偏手受了伤,医生说以后很难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一天,在十一年级,我走进一间教室去等待我的一位朋友。当我走进教室时,那里的老师华盛顿先生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并要求我到黑板上去写些什么,去解答什么问题。我对他说我不能去做。他问:"为什么不能?"我说:"因为我不是您的学生。"他说:"这没关系,不管怎样,请到黑板前。"我说:"我不能。"他问:"为什么不能?"我因为有些窘迫而一时说不出话来,就说:"因为我是弱智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中外高等教育之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汇报》曾用一个很大的标题,刊登了一篇文章:《清华、哈佛学生水平哪个高?》文章第一句话是“杨振宁:清华平均水准高”,下面一句是“杨福家:哈佛创造能力强”。人家问我:“你怎么和杨振宁辩论起来了?”杨振宁是我很尊敬的一位教授,他长期生活在美国。而我虽然最近到国外去的次数比较多,但一直生活在国内。我感到我们两个人都有中国传统的美德,大家都比较谦虚。所以,他就把中国学生讲得好一点,我就讲美国学生好的一些方面。我很推崇丹麦科学家玻尔的互补原理,玻尔讲要了解一枚分币,你必须看它的两面才全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教…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5,(7)
“我们学校有很多中国学生.他们的家长很忙.家长们以为只要把小孩送到美国,给很多的钱,给足够的设备,就可以了.但是,美国家庭不会这么做.” 这是美国某著名高中学校的学生生活管理部主任彼得发出的一声叹息.原来,他们学校最近开除了一名学生凯文(化名),因为凯文买酒并把酒给其他学生.他是中国籍留学生.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个同事是物理教师。有一次,一位过去的学生和他迎面而过却没有给他打招呼。他走着走着,越想越不对劲,突然转过身,追上这个学生,问为什么不打招呼。这位学生被他的质问吓呆了,一句话没说,赶紧跑开了。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我听了之后发出感慨:老师啊,你何苦这样做呢?  相似文献   

19.
曾听一位学者做德育报告.他说到“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对学生发火”.“要永远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当时我很惭愧,觉得自己修养差,批评学生不大客气,对照要求,我做得不够好。然而这么多年下来,反思自己在这方面的所为,我觉得自己的修养并没有提高多少。我甚至不止一次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示过愤怒。  相似文献   

20.
和所有的学生一样,美国的学生也是人手一册校规,这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的没商量的“天条”,我选了一些和大家一起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