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陈健 《教育》2013,(11):19-23
清末:留学风起青萍之末留学实况1847年春由香港出发赴美学习的容闳等3人,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留学生。当时的留学生,大多是跟外国传教士出国和得到教会资助或引见的。从1871年起,清政府开始派遣官费留学生。在1871年至1889年期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每批30名,共派120名赴美留学生,由于当时守旧势力的攻击反对,这批人未满学习期限,就被迫全部撤回;派出留欧学生3批78名,加上一些临时派遣出  相似文献   

2.
广角聚焦     
中国成人才流失最大国百万精英滞留海外 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目前,中国派出留学生累积总数达到了150万人。2010年的数据显示,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滞留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中国向英国派出了首批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在英国刻苦学习,受到了英国人的认可,回国后勤奋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此次选派工作开辟了大规模向英国派出留学生的先河,摸索出了一套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的直接指导下,中国政府决定从1978年开始恢复向国外大量派出留学生。在对中国政府派出留学生政策的研究基础上,对1980年向日本派出的第一批97名本科留学生进行了一年多的追踪调查,已确定了其中67名的现居住及工作场所,并和35名学生见了面,与28名学生进行了较详细的访谈。对这些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学生们取得的成就,达到了当时政府派出的目的。但由于回国后工作环境不适应、子女教育和外籍配偶等原因。又造成一部分回流或滞留不归。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职业》2005,(27):I0003-I0003,F0003
开封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80年,地处“七朝古都”开封市的西城地新区,是“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是河南省具有接收留学生、派出留学生资格的十一所高校之一。  相似文献   

6.
清末赴美日留学生教育绩效归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政府为了振衰起微,向美国和日本派出了大量留学生。短短几年,向日本派出了近八千名,向美国派出了七百多名。然而,留美学生归国后取得的绩效远远超过日本。其原因主要是美国和日本民众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大异其趣:美国各类名牌大学、名牌专业向中国留学生敞开大门,日本提供的则是大量的临时搭建起的“创收”性的“学店”。留美和留日学生的家境、动机及抱负的大相径庭,决定了绩效的范围、领域和程度。  相似文献   

7.
李海绩 《神州学人》2003,(5):3-3,8-10
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扩大派出留学生讲话25周年之际,回首看看走过的历程,可谓成果辉煌,泱泱大观,让人由衷地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8.
1872年清政府向美国派出了首批留学生,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向海外派出留学生。这一举动从此开启了中国近代留学生运动之先河。但令人遗憾的是,原计划15年的留学期在刚进行到第10个年头时,却被清政府突然终止了,留美学生被全部召回。本文拟从清政府当时内政外交各方面入手,对此事件做初步分析与探究,以期能从这一事件中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当时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陈曦 《留学生》2009,(4):41-43
在教育国际化的新时期,国际交流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国际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招收与派出留学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未华留学的外国学生屡创新高,我国派出的留学生数量也大幅攀升。作为对外开放较早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留学生方面的情况如何?它在留学生管理上有什么特点?国际交流为人大带来哪些发展机遇7这些疑问,都将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石佳友的回答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派出留学生到中国留学。作者在从事留学生管理工作时发现,留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对策,并坚持尊重包容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实行异中求同与同中求异相结合,力求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加强对留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使管理更具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特征,更好地对地区弱势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要只派十个八个。”1978年,小平同志在清华大学的讲话,我是在中国驻英大使馆知道的,当时我在使馆负责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的工作。那一夜我彻夜未眠。想起1975年,为了让清华大学往国外派留学生,就给学校几个出国指标,却被学校拒绝,说是不愿意到帝国主义国家去。当时感觉我的这种工作真是没有干头。今天又是在清华,小平同志要我们成千上万地派出留学生。这是小平同志对我国留学工作的殷切期望,也是对我们做留学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嘱托。兴奋之余,我预感到出国留学工作的春天就要来了!1979年我从英…  相似文献   

12.
一、留学规模 清华大学(包括前期的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早期的留学规模,单是建校前三年(1909一1911,俗称“史前期”)就派出各类留学生近200名。1911年建校后,所有毕业生全部派出留学。截至1929年,所谓“留美预备部”结束时,共派  相似文献   

13.
做好留学生工作 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留学生30多万人,其中有10余万人巳学成归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留学生和留学生工作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充分调动归国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和吸引更多留学人员报效祖国,并做好留居海外新侨民的工作,使他们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留学生派遣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极为关注的问题。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中国家每年都要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借以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另一方面却是人才不断流失,这是一对尖锐的矛盾。本文拟就东盟国家的留学生派遣和人才流失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同治十年(1872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派出首批留学生。根据《挑选幼童赴美肄业章程》的规定,十五年后这些人学成归国,可以给予顶戴和官职。为了鼓励游学及吸引归国任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谕令由督抚学政及外务部对归国留学生进行考试,按照成绩给予进士、举人等各种出身。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为了向日本学习先进的海军技术,中国政府派遣了大量学生赴日学习。清政府派遣海军留学生赴日学习,始于1905年,此后又于1906年、1908年派出两届共100余人赴日学习。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也曾派出少量的留学生赴日学习海军。尽管这批海军留日学生人数及其影响远不及当时留英、留美海军学生,但是作为中国海军留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他们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成为海军参加此次革命的主力;参与近代海军的日常教育与训练,特别是参与东北海军的组建与发展,对东北海军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外,他们之中许多人还参与中国海军战略战术的建设与探讨,对中国近代海军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春秋·钩沉     
《教育与职业》2012,(13):104
●1995年4月4日国家教委决定设立"国家教委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1995年4月4日,《中国教育报》报道:国家教委决定设立"国家教委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改革现行的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选派和管理办法,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报名、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布录取结果、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新选派办法。被录取的留学生均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方式派出。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2007,(1)
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留苏学生忘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献身的伟大情怀,勉励青年海外学子回国奉献报效祖国,2006年10月18日,为期一周的"学子之路——留苏同学历史图片实物展"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展。近200名留苏同学参观了当日上午的展览。据介绍,1948年,中共中央派往苏联的21名留学生,成为即将派出的新中国留学大军的先遣队。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开始有计划大批量地派遣留学生。1954年-1956年为派出高峰期,平均每年2000余人。20世纪60年代初,派遣人数逐年减少,1964年停止派出。历时十三年,中国向苏联选派了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共16000余人。本次展览分为"留学报国、振兴中华","期望、关怀、学习、奋进","中苏友谊,源远流长"等主题,展示了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和实物,记录了五六十年代留苏学生在苏联学习、生活期间的点点滴滴。1954年-1959年,留学苏联哈尔科夫畜牧学院现年72岁的马任骝说:"看到这些图片和实物我很激动,又想起了在苏  相似文献   

19.
吴凡吾 《神州学人》2002,(12):43-43
今年是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30周年,1977~1979年我在驻澳大利亚使馆任政务参赞,主管留学生工作。岁月流逝,往事联翩,回忆当年与在澳留学生相处情况,特别深切怀念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对我留学生无微不至关怀的澳中友协南澳分会主席伯恩斯(Roy Baynes)先生。中澳建交后,根据两国教育部门协议,我国陆续派出好几批公费留学生,每批人数一二十人,学习时间一般是两年。除个别学理工的在澳科研单位进修、实习外,主要被分配在堪培拉高等教育学院学习英语。记得当时在堪培拉高等教育学院学习英语的留学生,开始时租用民房当宿舍,自己起伙…  相似文献   

20.
陈曦 《留学生》2009,(1):61-63
1872年9月的美国西海岸,柔曼的海风轻拂着海面,细碎的海浪轻拍着礁石。一群锦缎长袍、留着长辫的黄皮肤幼童迎着朝阳登上旧金山码头,引发人们好奇地打量。他们是清政府派出的首批官费赴美留学生。其中有一个后来毕业于耶鲁大学、归国后主持修建了著名的京张铁路,他就是詹天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