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错误的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有了错误时,笔者就向学生讲了如下寓言:普通人问圣人:“世间什么最贵?”圣人回答:“错误.”又问:“何物最便宜?”圣人仍答:“错误。”学生想一想就能理解:会分析错误的原因,会吸取教训,错误是无价之宝;不分析原因,不吸取教训,错误一文不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研员.听课中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教学过程非常顺利.学生回答问题顺畅.上黑板做题非常正确,整个课堂无懈可击。但深入到学生中间看一看.有错误的学生还真不少。原来是教师害怕学生犯错误,只让成绩好的同学回答问题、上黑板.致使大部分学生成为课堂的看客。其实,课堂即”错堂”.是学生犯错的地方.犯错、析错、纠错.这正是教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的统一,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正视学生的错误,当“回答别样”时,引领探究;当“回答错误”时,宽容鼓励;当“回答不广”时,延伸拓展;当“回答不精”时,辨别引导。  相似文献   

4.
一是“延缓评价”的误区。“延缓评价”的理论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意中断学生的回答或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当即给以否定的现象提出的。“延缓评价”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把话讲完再作评价,即使学生回答有错误,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是理解有误还是表述有误。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不作评价,让学生尽情地说,这样往往易使课堂教学失控。不敢评价,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正确的解答,甚至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也不纠正,这也违背教学的“科学性”原则。即使是否定性评价,只要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的原因,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错误出现,但是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闪亮点,对于他们正确的回答津津乐道,却忽视了课堂上的错误。课堂是不可预测的,错误也是难免的。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学生不出错的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意外”的课堂不是好的课堂。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孩子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能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资源,为学生和教学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一堂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不出任何状况、任何错误的课就是完美的课堂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出现的错误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一种尝试,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进步。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制止或忽略错误的产生.要善于收集和利用课堂中的错例资源。如何在课堂中收集利用学生出现的错例资源呢?一、新授课时留心倾听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及时捕捉错例  相似文献   

7.
在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错误的态度上,我们可以分出“回避”与“应对”两个维度。从教师的态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上,我们可以分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维度。下面我们就每个维度中包含的一些类型,结合课堂情境进一步说明。“S”代表一个学生,“SS”代表全体学生,依次发言的学生为“S1”、“S2”、“S3”等类推。一、教师对学生错误回答的积极回避1.婉转放弃。这是许多教师常使用的处理方式之一。许多教师说,不知如何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进行反处理,又不愿意直接否定学生的回答,于是就婉转地告诉学生,放弃继续让他回答这个问题。教师:这段文…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中经常能遇到学生出错的事情。学习错误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这些错误也是学生最朴实、最真实的思想、经验的暴露。学生的错误回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是“正确”的。因为它是从学生自己的思维,从自己的认识、阅历,从自己的情感出发而思考出来的答案。这是一种积极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保持无疑是有益的。面对错误,如果教师换种心态来看待,“错误”又是可爱的、精彩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绿色课堂的不断完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师的“冷面孔”少了,“好!”“不错!”“真棒!”等鼓励性的语言迅速“升温”。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仅限于知识层面上的对与错;有的教师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挤占了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则采取了简单的否定方式,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仅限于对或错。从而弱化了教师评价的功能。绿色课堂在“课程评价”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张强 《教学月刊》2011,(6):43-4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这样,对一些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大肆表扬,“好”声一片,而把一些回答错误或答案片面的学生晾在一边,不加理睬,甚至给予批评.学生满怀自信的回答,换来的却是不信任的目光和失败的挫折.造成讨厌数学老师,讨厌数学,自尊心受挫,学习兴趣丧失的后果.我认为问题出在教师对否定性评价的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现实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往往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①提问内容过于简单化,没有思考性:比如类似“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也难于使教师从学生回答中找到学生错误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教师总是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回答问题或发表看法,当这些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从他们的错误中探究,从而引领着学生走向成功。由于错误来源于学生.贴近学生实际,因而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追求课堂教学的流畅,只提问好学生,不让学困生回答问题,怕学困生回答错误,耽误上课的时间,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学困生的回答往往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这些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育专家成尚荣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的“错误”信息,并加以巧妙利用,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课堂将会因这些“错误”而美丽,因“探究”和“解决”这些错误而精彩。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使课堂更精彩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4.
古代名著《西游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向行走稳重的猪八戒因贪吃西瓜连摔“跟头”.造成“跟头”的直接原因是猪八成连续踩在“西瓜皮”上.那么,踩“西瓜皮”为何使人易倒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从人的行走说起.人行走依靠的是什么?是摩擦力(准确回答是静摩擦力).但刚开始学习摩擦力的同学往往有一个想当然的看法:因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它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是阻力.在这里,我们应该指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错误来源于对“阻碍相对运动”的片面理解.人行走时是向后蹬腿,假如此时地面非常光滑,就…  相似文献   

15.
开心一刻     
《河北自学考试》2014,(4):31-31
1.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判断题要求同学们当场判断正误。老师:“小林,请你判断一下。”小林:“我认为答案应是‘错误’。”老师:“为什么呢?”小林:“因为前面小燕回答说‘正确’,但你没有让她坐下。”  相似文献   

16.
“天衣无缝”、“滴水不漏”、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让我们只能仰视,感受更多的是无奈.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十分正常的.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错误是学生探究的标志,也是一种学习经验.以人发展为本的数学教学,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它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是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  相似文献   

17.
沈惠娟 《广西教育》2009,(35):54-55
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解题中的错误,在共同分析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让学生将第一阶段的“双基”类型题理解透、掌握好,对必须掌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2.智能目标:通过将学生的“错误”进行开发、利用,变“废”为“宝”,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解题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经常有这样“精彩”的公开课,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滴水不漏,与教师配合得天衣无缝。学生“—猜就中、一试就准、一列就对、一验就灵”将思维过程全部掩盖了,教学活动成为了一种神秘的魔术。如果偶有学生不幸发言出错时,教师立即“快刀斩乱麻”,或是一个“请坐”堵上学生的嘴,再走马灯似地换学生回答,直至得到满意的答案为止。我认为错误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宽容错误的存在,要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资源,让“错误”成就真实的课堂。一、呈现错误制造争议如果我们能将错误呈现,让学生在“尝…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在听课时.老是流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20.
谁的惯性     
正在行驶的一辆公共汽车突然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为什么向前倾倒?许多同学都答“由于惯性”问“谁的惯性?”一部分同学则回答:汽车的惯性.其理由是汽车不刹车,乘客就不会向前倾倒.这部分同学之所以回答错误,是因为物理概念没搞清楚.请看惯性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但在这道题里研究的对象是乘客而不是汽车.有人回答:“汽车刹车时,由于人有惯性,所以会向前倾倒.”这也不全对,因为没有回答出为什么上身前倾而脚不动.原来当汽车刹车时,人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