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闻集萃     
教育部国际司代表团与留日学人座谈1月28日下午,教育部国际司张秀琴司长一行在中国驻日使馆教育处召开了留日学人座谈会。留日同学总会、留日博士协会、支援西部博士专家团、留日科技者同盟、留日汽车工程师协会、留学生代表以及教育处全体外交  相似文献   

2.
《神州学人》2010,(3):20-20
1月28日下午,教育部国际司张秀琴司长一行在中国驻日使馆教育处召开了留日学人座谈会。留日同学总会、留日博士协会、支援西部博士专家团、留日科技者同盟、留日汽车工程师协会、留学生代表以及教育处全体外交官近50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孙建明主持。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的留日教育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然而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留日教育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特别是近十五年来中国的留日教育更加趋向于理性化和成熟化,留日教育在价值取向上更显实用性。作为中国留日教育的个案和样本———福建省,其留日教育的变化也体现了中国留日教育发展的趋势。要科学剖析中国留日教育的发展趋势,应以福建省留日教育作为个案进行微观分析,结合中国整个国家的宏观研究,才能更为准确地抓住中国留日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神州学人》2007,(3):16-16
1月30日.为纪念中国留学生留日110周年.宣传留日学人的爱国主义传统.动员广大留日学人为推进祖国现代化建设、促进中日交流友好做出新的贡献.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日分会编辑出版的摄影图片集《留日百年巡礼——纪念中国留学生留日110周年》出版发布会暨新年会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年,国家政治混乱,教育部缺乏统一管理全国教育的能力,因而广东省在留学教育管理上有着很大的自主性。从留日管理规程的制定、留日官费生的裁减、留日五校粤生的管理、到留日学生经费的发放和日常学业的监督,都体现出地方政权在留日教育管理上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作为留学生人数较多的广东省,其留日教育管理的模式反映出民国初年中央与地方在教育管理上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2006,(4)
2006年是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110周年。为宣传留日110年的历史,宣传留日学人的业绩,宣传中日交流和友好,动员广大留日学人以先辈为光辉榜样,高举留学报国的伟大旗帜,充分发挥留日学人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贡献力量,2006年4月15日下午,由留日同学会主办的"中国留学生留日110周年纪念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参加纪念大会的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宋健,原中国驻日本大使、留日同学会顾问杨振亚,日本驻华使馆公使井出敬二,九州大学副校长柳原正治,各界  相似文献   

7.
陈灏 《留学生》2010,(1):7-7
2009年11月21日,留日分会组织我会部分学长及留日学人活动站会员赴天津考察。在留日分会会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学长和副会长翟羽伸学长带领下.四十余位学长参观了天津规划博物馆、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商业大学,考察团受到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领导的热情欢迎。留日学人活动站的学长们和北京日本人会副会长柳田洋先生也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8.
杨志奇 《留学生》2016,(4):50-53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016年2月27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留日分会史将永久定格这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承载百年辉煌史的欧美同学会会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并再次奏响留学报国的时代最强音。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日分会主办的"纪念留日120周年暨2016年新春联谊会"在此举办。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兼美国工程院院士江雷为代表的近200名留日学人与海内外嘉宾欢聚一堂。长期支持留日分会工作的中央统战部、国家教育部、外交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日本驻华大使馆、日本有关驻京机构代表应邀出席联谊会。  相似文献   

9.
南京政府时期,留日归国学生掌握了主要权力。从党权上看,在此期的国民党五届中央执委会中,留日生占委员的近1/3,占常委的一半以上。从政权上看,在1928.10-1946.5的政府委员中,留日生占52.4%;在1928-1949年15人次行政院长者中,9人次为留日者;在外交部长中,基本呈日、美、欧留学生三分天下之势,其中留日者独占鳌头。从实际作用看,先后掌握过对日外交实权者如黄郛、张群、戴季陶、何应钦等,多是留日学生。留日学生的双重日本观,对南京政府对日政策的制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2002,(7)
中国留日同学会近期对中国留日学人状况做了一个调查,本刊摘录其中对于留日学人的留学心态的一些调查情况。一、留日学人选择留学的主观原因从整个留学人员的情况看,他们选择留学都是怀着一定的理想,为了学到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所学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从调查中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留学史上曾出现过早期留美、早期留欧、清末留日、清华留美、赴法俭学等五个“波峰”,其中,清末留日是近代中国留学史上的“顶峰”。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这一“顶峰”出现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影响做了评述,以深化人们对留日运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留日教育乃甲午战后清末留学教育的核心.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对日本刮目相看,主张派遣学生赴日游学.留日热潮出现于1903年,1905年至1907年间达到顶峰.而此期间正是杨枢出任驻日公使时期,身为使日大臣,对留日教育影响极大:从数量和质量上推动了留日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话说后乐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海外来风》嘉宾:常俊池(留日回国人员) 刘光耀(留日回国人员) 陈晓光 (后乐寮事务室室长代理) 赵小春(留日学人) 余冬梅(留日学人) 王 威(留日学人)主持:林 白主持人:今天将为大家介绍的是在日本的中国留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留学史上曾出现过时期留美、早期留欧、清末留日、清华留美、赴法俭学等五个“波峰”,其中,清末留日是近代中国留学史上的“顶峰”。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这一“顶峰”出现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影响做了评述,以深化人们对留日运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近代湖南留日热潮与湖南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科举废除前后,湖南士子留日成为热潮。在日中强弱的鲜明对比下,传统变革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这批留日的湖南士子中被重新激活,学习日本经验发展新式教育,被不少留日湖南学生视为使命,在引进西方教育思想、传播新式教育科学、创办新式学堂等方面,成为推动湖南教育近代化南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人赴日留学的大潮中,鲁籍留日生人数众多,清末时便成为仅次于直隶的江北第二留日大省。进入民国时期,赴日留学的人数仍稳居江北各省的次席。据现有的资料估算,民国时期山东约有1400人负笈东瀛。便利的海路交通、早期留日生的宣传鼓动、自身发展的需要与抗日救亡的驱动等,是促使山东学子在中日关系波澜丛生、风波迭起的背景下仍把日本作为留学首选国度的主要原因。鲁籍留日生除具有全国留日学生的一般特征外,也因山东特定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而呈现出一些独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2006,(Z1)
值此中国留学生留日110周年纪念会开幕之际,我谨代表日本驻华大使馆表示衷心的祝贺。今年适逢中国留学生留日110周年,让我们想起了那些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留日学人。110年的中国学生留日历史中,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从日本学成归来之后,为中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日中两国的友好交流中发挥了桥梁作用。这些人物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中国人赴日留学。在日本的  相似文献   

18.
《神州学人》2008,(12):7-9
10月19日,由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和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共同主办的第11届留日学人与21世纪中国发展研讨会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与展望专题讨论会在日本昭和大学看护学校礼堂召开。中国驻日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孙建明、科技处参赞阮湘平、社团法人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申一郎、中国留日同学总会会长陈洪源、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会长李光哲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1905年科举废除前后,湖南士子留日成为热潮.在日中强弱的鲜明对比下,传统变革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这批留日的湖南士子中被重新激活,学习日本经验发展新式教育,被不少留日湖南学生视为使命,在引进西方教育思想、传播新式教育科学、创办新式学堂等方面,成为推动湖南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袁嵩 《教师》2013,(9):125-125
"新政"时期,清政府积极倡导学人留日以挽救危亡。但在实施过程中,准备不足、措施失当:留日生的资格审查缺乏具体细致的标准;对在日留学生思想控制过严,限制了创新发展;留日教育以速成、普通教育为主;归国考试录用以经义之论为主。总之,清政府本着"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追求"思想旧,本领新"的人才,如此这般"新政"失败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