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考察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特点及两群体之间的差异,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对娄底市和双峰县5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的16个自然班级91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在情绪症状、困难总分和影响因子上差异显著;②留守女生在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社会行为和影响因子方面均好于留守男生,而在情绪症状方面比留守男生差。留守初三学生比初一、初二学生显示出更多亲社会行为。城市和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水平无显著差异;③非留守女生在品行问题和亲社会行为上均好于非留守男生,初三、初二学生比初一学生受到各方面困难的影响更大,尤以初二学生最为突出;城市非留守初中生在情绪症状、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方面均好于农村非留守初中生。  相似文献   

2.
情绪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文章应用自编的《初中生情绪调节能力问卷》、《学生学习自控问卷》对康桥中学、福州十八中、福建师大附中、永定高陂中学四所不同类型中学的初中三个年级的46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性别、是否是独生孩子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城市重点中学和农村普通中学上有显著差异;2)高低情绪调节能力组在学习自控力及各维度上都有显著差异;3)情绪调节能力及各维度与学习自控力及各维度有高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农村211名留守初中生和223名非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初中生在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三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留守学生,且差异显著(P<0.05);在人际关系状况、健康适应及心理压力总分三个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调查结论:农村留守初中生面临的生活压力事件多于非留守学生;留守初中学生在生活压力事件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74个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初中生在三个量表中的部分因子要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这些因子是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发泄、幻想和忍耐,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丧失和健康适应.与非农村留守初中生相比,农村留守初中生面对的生活应激值要更大、应对方式更多是消极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学习自控力与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的研究表明:学习自控力、学业自我概念分别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但关于学习自控力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目前尚无人研究。本文自编了学业自我概念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然后运用学习自控力问卷和学业自我概念问卷进行测验.探讨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表明;(1)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自控力在各个维度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其中成就自我与自控力各因素的相关最高.这可能说明了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上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对未来自己学习的期望对其学习自控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2)初步推断通过提高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控力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这一点希望能够对学生学习自控力的培养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情绪智力与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本文以484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对初中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总体情绪智力还是情绪智力的各因素中,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都存在显著差异,均为A档成绩学生显著高于B档成绩学生,并极其显著地高于D档成绩学生。  相似文献   

7.
留守初中生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及自我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对随机抽查的52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孤独倾向维度、冲动倾向维度以及总分上,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差异显著。留守女生比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更不乐观。与常模相比,留守初中生更内向、情绪更易不稳定,更容易出现与环境格格不入等消极人格特征。留守初中生积极改善自我认知,进行自我调适,合理疏解,养成健康心态,对其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现状与特点,本文采用问卷法对农村普通中学的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①单亲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朋友和环境的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双亲外出儿童的生活满意度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别;②对于单亲外出儿童来说,初一男生的家庭满意度高于女生,初二女生家庭满意度高于男生,初一儿童的环境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三儿童。③对于双亲外出儿童来说,女生的家庭和学校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初三年级的儿童自我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一。  相似文献   

9.
对漳州市一所封闭式私立中学的高中生进行情绪智力和学习自控力测验,选取情绪智力和学习自控力不存在显著差异的高二两个班级分别指定为实验班和控制班。采用情绪智力自我教育的方法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11周的实验干预。结果发现:实验干预对学生情绪智力和学习自控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实验干预对女生学习自控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对男生没有达到显著的效果。分析实验班学习自控力高、中和低分组学生的变化发现,实验干预对高自控力学生学习自控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720名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695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两类儿童的心理弹性的差异特征。结果发现: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心理弹性及其四个维度(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人际协助)上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家庭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②在积极认知维度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留守儿童则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仅在目标专注和情绪控制维度上,留守儿童男生显著高于女生;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弹性有随年级的增加而降低的态势,而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则随年级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初中留守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施测,考察在自我控制能力上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差异,并对留守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特点进行了探索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总体自制力(t=-2.603,p〈0.05)和思维自制力(t=-2.416,p〈0.05)上,留守学生显著低于非留守学生;(2)不同性别与年级的留守学生都表现出行为自制力最好、情绪自制力次之、思维自制力最差的自我控制次序;(3)在总体自制力(t=-2.168,p〈0.05)、行为自制力(t=-2.400,p〈0.05)与思维自制力(t=-2.308,p〈0.05)上,留守女生显著高于留守男生;(4)留守学生的总体自制力及其各维度自制力未表现出明显的年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探讨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安徽某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解亚宁编制的建议应对方式问卷对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要明显地高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远低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状态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的其它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特质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它因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消极应对对焦虑总分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因此应重视对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开展基于情绪调适、应对方式、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训练,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以及母子依恋、父子依恋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使用情绪调节问卷和依恋量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农村和城市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在认知重评因素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表达抑制因素上留守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城市儿童母亲信任、母亲沟通对父亲疏远和认知重评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农村留守儿童母亲沟通对父亲疏远和认知重评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而母亲信任对二者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母子沟通更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了150名寄宿制初中生和非寄宿制初中生50人,比较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差异;结果:寄宿生各项得分均略高于非寄宿生,其中在“人际关系紧张敏感”程度上,寄宿生明显高于非寄宿生;在“敌对”程度上,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其中“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两个因子上,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强迫”因子上,单亲家庭学生明显高于非单亲家庭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初中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及学校的有效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对新疆地区两所初中共660名初中生的学业情绪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体验到的积极学业情绪高于消极学业情绪;女生在高兴、希望、焦虑、沮丧和消极高唤醒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豪、希望、焦虑、羞愧、无助、沮丧、消极高唤醒及消极低唤醒9项上存在显著差异;父亲及母亲文化程度对学生的满足、焦虑、羞愧、厌倦、无助、沮丧、心烦——疲乏、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及消极低唤醒均有显著性影响。学校和家长应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生情绪。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备受关注。对我国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中小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采用泛精确匹配法(CEM)解决内生性偏误,研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减”背景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参与人数略有下降,中小学生参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时间和费用基本保持稳定;参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能够显著改善小学生的抑郁情绪,但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作用不显著;参加校外非学科类培训对小学生抑郁、状态焦虑和积极情绪的影响在城市与农村学生、留守与非留守学生间均存在组间异质性;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参与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存在城乡、留守与非留守的组间异质性。相关建议为:应理性看待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让中小学生的教育更多回归学校和家庭;丰富学校课后活动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加强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治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自编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对贵州省829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项目上性别差异明显;汉族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项目上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呈现显著性差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除学习焦虑项目外,其他项目留守儿童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呈现显著性差异。父母外出时间对留守儿童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两个项目影响明显,外出4—9年消极影响最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8.
情绪智力与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本文以484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对初中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总体情绪智力还是情绪智力的各因素中,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都存在显著差异,均为A档成绩学生显著高于B档成绩学生,并极其显著地高于D档成绩学生。  相似文献   

19.
何永红 《考试周刊》2013,(87):174-176
本研究选择峨眉三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各50名,采用MHT量表测量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状况.心理健康量袁中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部分,每个部分设置四个问题.收集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后得到,七年级学生中,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各量表得分没有明显差异;八年级学生中,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学习焦虑在0.05水平上,存在着差异,且留守学生的学习焦虑高于非留守学生.这些结果表明,随着中学生逐渐步入青春期,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逐渐增大,心理矛盾与冲突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依据倦怠相关的理论文献、访谈和问卷调查,提出我国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结构。通过对668名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668名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再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主要有八个因素影响着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倦怠,它们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次序是:学习自我效能感、师源性因素、亲情与管教的缺失、学习方法与目标、学校和班级因素、社会不良影响、个性因素、学业压力。结果表明,本研究编制的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