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出版该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数字出版正向我们席卷而来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传承人类知识、思想、信息的技术手段和介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今天,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手段的数字出版的浪潮正在向我们席卷而来.纸张已经不再是书的唯一载体,不再是阅读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2.
印刷行业正在向跨媒体出版方向发展,传播的信息不再局限于一些文字、图形、照片等静态信息媒体,还可以是各种动态信息媒体,如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于是存储介质也由传统的纸张、磁带、软盘发展为多样化的磁介质、光介质及半导体介质。一、多媒体信息存储介质的种类及其特点 一个设计师想在他的展示作品中插入大量有趣的影视画面,或者许多自己摄制的视频画面,导  相似文献   

3.
刘茜 《声屏世界》2014,(4):44-47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发展,传媒业的介质壁垒正被逐步击碎;传媒产品的生产、传播与接收都不再局限于一条固定的产业价值链上,同一业务活动可以由数个原来属于不同产业的组织来完成。产业内与产业间分工正重新划定,垂直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纵向解体,横向整合,跨越传统产业边界,跨越不同媒介形式,跨越不同国家、区域的信息传播产业,即"大媒体产业"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自上世纪50年代起,以计算机为主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及其相关设备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生产、存贮与传递能力。人类信息能力的提升使得加快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1.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的纸质介质文件、声像介质文件以及归档的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 存储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以CPU和以内存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之后,计算机系统已经发展到以存储为中心的阶段。这使得存储系统逐渐不再直接依附于计算机或服务器本身,而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信息的传播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网络信息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都密不可分的载体。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开始以网络信息为题材,进行创作。对网络信息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再现,使网络信息不再单纯局限于传播信息和宣传教育的作用,更具有了艺术及审美价值。网络信息的视觉化再现是新方向。网络信息视觉化再现的作用对于网络信息而言,就是我们利用计算机上网的时候所能得到的内容。网络信息的形态基本上包括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图像,就是经过上传出现在  相似文献   

7.
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体一学术期刊,它的出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介媒体,尤其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已向电子化转移。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学术信息只有联人因特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才能给人类和社会带来更大的进步和利益。利用最新科技成果,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二次文献标引技术等,建立具有特色的优质信息数据库是发展趋势所在。它不仅方便了科技工作者,而且可以进入国际网络检索领域。1.数据库技术与学术信息的网上传播计算机的发展网络和广泛推广应用,使人们可以从网络上得到各种想得到的服务,快捷、及时和方便…  相似文献   

8.
近十多年来,印刷业目睹了计算机、网络和其他形形式式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其自身的冲击,新型媒体和记录介质层出不穷,数字技术的发展吸引了不少用户离开用纸张类介质,转而寻求其他更为快速、便捷的介质记录信息。    相似文献   

9.
网络出版:法制化管理先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出版是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基于网络的出版和发行方式.它具备以下特点:首先,通过分布在各地的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形成了一个虚拟的、超越时空、超越国别、超越文化差异的信息共享空间,使人类的信息资源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限度的利用;其次是速度快,时效性强,它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在信息上网的瞬间即可同步发送到所有用户手中;三是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网上信息的传播可以在声音、图像、文字之间实现自如地转换;四是信息传递的交互性使用户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可以自主地选择需要的信息;五是具备信息动态更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茜  任佩瑜 《现代传播》2013,35(1):152-153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发展,传媒业的介质壁垒正被逐步击碎。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产品的生产、传播与接收都不再局限于一条固定的产业价值链上,同一业务活动可以由数个原来从属于不同产业的组织来完成。产业内与产业间分工将重新划定,垂直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纵向解体,横向整合,跨越传统产业边界,跨越不同媒介形  相似文献   

11.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信息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和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传播正为网络带来广阔的前景和崭新的生命力。 数字化的音视频文件需占据庞大的存储空间和传播通道,为实现音视频信息在因特网的传播,下载播放技术与流媒体播放技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周立春 《东南传播》2012,(11):75-76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状态使公众的信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大众媒体。当草根媒介在网络上自由发布信息时,引发媒介恐慌的信源就不再局限于大众媒介。本文主要从信源上探讨引发媒介恐慌的中介因素,旨在证明在去中心化传播时代,媒介恐慌的引发者从单一的大众媒介发展为大众媒介与草根媒介,以期丰富对媒介恐慌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丽 《档案管理》2002,(4):26-26
1 计算机系统的不安全性 计算机系统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尽管功能强大,技术先进,但仍有很多缺陷.特别是现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集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处理于一体,所采用的通信介质多种多样,网络组织繁杂,信息处理既有集中式,又有分布式,信息出入口多,而且分布面广.信息系统环境的复杂使得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内容涉及面广、复杂性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程度的提高,档案管理的对象不仅包含已归档的案卷、文件这些静态的以实物或电子形式存在的资料,还包含在设计过程中动态产生的数量巨大的档案等数据.而且这些档案的属性信息不再局限于自身的描述,还包括大量的记录该档案和其他实体之间关系的关联信息和过程信息.这些信息甚至作为独立的档案存在,而且信息量可能超过原档案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与发展,通过计算机实现了信息的录入、存储、加工,运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信息的传输、发布。加之近年来汉字排版技术、激光打印技术、胶版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出版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从远古的图腾、火光、敲鼓、舞蹈、语言和文字,逐渐演变为现代化的手机、计算机、多媒体等高科技传播途径,人类阅读方式的转变使其重新进入“读图时代”,这是借助了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更为直接的、海量的信息传播方式。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媒介不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博物馆作为研究、收藏、陈列和展示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也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之一。本文将从博物馆视角来探讨信息的视觉传播,浅析在视觉文化下博物馆视觉传播的新模式以及视觉传播方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因特网的全球性、开放性、共享性、动态性发展,使得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介入Internet。电子政务系统中大量的政府公文通过Internet发布、高效流转,档案已不再仅仅以单一的纸质形式存在,以磁、电、光等介质为主要信息载体的文件应运而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  相似文献   

18.
孙浩 《出版与印刷》2003,(Z1):63-66
电视的实现,不仅扩大和延伸了人们的视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而且以其形象、生动、及时的优点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的编辑方式正从传统的线性编辑向非线性编辑过渡,表明电视节目制作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促进了电视节目制作从模拟方式向数字方式的转变.而非线性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以及数字摄像机、数字录像机、数字照相机和其他计算机外围设备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不再遥不可及,许多业余或半专业的视频爱好者,都开始用DV数字摄像机自己拍摄素材,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特效的视频节目.  相似文献   

19.
<正> Internet应用的飞速发展,将人们置身于数字信息的海洋,较之以前,信息的内容也日渐丰富,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大量的愉其耳、悦其目的多媒体信息也呈现在大众的面前,给人们带来了听觉和视觉上享受。伴随着人们自身追求的不断提高,多媒体信息也愈来愈丰富多彩,相应的带来了信息数据的膨胀,同时对海量存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个超大容量、集中存储、可灵活扩充的数据存储系统已成为Internet时代人们对计算机应用的迫切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等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人们不再局限于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来了解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转而通过网络这一新生媒介来获取信息。2006年6月12日,曾培炎副总理出席"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提出"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在这个目标引领下,为了适应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提升网站信息服务能力越发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