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洪健  陈琦 《教育学报》2004,60(6):27-30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运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同类或类似的问题的过程 ,特别是根据不同问题情境的要求和制约灵活使用已有知识的能力 ,并通过在不同的情境中对原有知识的使用达到对原有知识重组和再学习的目的。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 ,数学应用意识普遍淡薄。造成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的数学课堂情境与真实生活数学情境存在着根本差异。研究表明通过创设类似真实的数字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其促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运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同类或类似的问题的过程,特别是根据不同问题情境的要求和制约灵活使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在不同的情境中对原有知识的使用达到对原有知识重组和再学习的目的。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数学应用意识普遍淡薄。造成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的数学课堂情境与真实生活数学情境存在着根本差异。研究表明通过创设类似真实的数字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学在当今社会广泛应用的成果,使"数学有用"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注重数学的应用在近两次课程改革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从创设问题情境到解决实际问题,无疑成为了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要阵地.但是目前的问题情境设置存在着脱离实际生活,情境引入不合理等多方面的现象,使得学生形成应用意识困难;对于应用意识的理解大多数教育者还不够深入,依据数学学习心理的原理,从接触问题情境到形成数学应用意识的过程,需要经历:典型问题情境的练习、形成解题经验、多个相似情境中经验的迁移、各类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尝试,长期的积累和广泛地应用便会逐渐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4.
数学在当今社会广泛应用的成果,使“数学有用”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注重数学的应用在近两次课程改革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从创设问题情境到解决实际问题,无疑成为了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要阵地.但是目前的问题情境设置存在着脱离实际生活,情境引入不合理等多方面的现象,使得学生形成应用意识困难;对于应用意识的理解大多数教育者还不够深入,依据数学学习心理的原理,从接触问题情境到形成数学应用意识的过程,需要经历:典型问题情境的练习、形成解题经验、多个相似情境中经验的迁移、各类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尝试,长期的积累和广泛地应用便会逐渐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5.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也是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数学问题情境应当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适合做数学课程与学生经验之间的接口;另一个是能成为学生应用数学和作出创新、发现的载体.数学问题情境的核心是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教学中,有很多对数学没有兴趣,甚至害怕数学的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情境创设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新课标也强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情境应用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也是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数学问题情境应当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适合做数学课程与学生经验之间的接口;另一个是能成为学生应用数学和作出创新、发现的载体.数学问题情境的核心是数学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做法和体会。一、情境创设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情境能赋予数学学习新的情趣,它既能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将学生引入一种渴求参与的状态,能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配备一些具有应用情境的问题;改造传统内容,加强传统与应用的联系;紧扣实际生活,编制综合研究问题;加强数学文化建设,渗透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2.
赵珊  李忠如 《现代教育科学》2007,(4):106-106,105
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配备一些具有应用情境的问题;改造传统内容,加强传统与应用的联系;紧扣实际生活,编制综合研究问题;加强数学文化建设,渗透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3.
完整的情境教学应包括三个阶段,即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学生才可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创设数学情境问题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项目导向式数学教学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材要素,结合现实生产生活的大背景,活用教材,开发出相应的项目主题,同时注重现实情境的创设,把现实生产生活中明显的或隐含的要素应用到情境创设中来,一方面体现数学学科的特有功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数学课堂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情境教学法因其独有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常用的生活情境、探究情境、游戏情境入手,创设出真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情境。  相似文献   

17.
所谓情境就是指“情景,境地”,而数学情境则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蕴含在以情境为依托的问题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揭示并突出必要的数学思维过程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样既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勤问,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7):50-51
数学问题情境是教学中学生学习准备状态介入学习思维状态的纽带,是学生应用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试图从教学案例的角度,从问题情境创设的自然性、趣味性、生活性、活动性、层次性、开放性和探究性七个方面,阐述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从而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中可用创设问题情境为抓手,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薄弱、创新精神匮乏的状况。主要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提出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17):88-89
情境教学是当代数学教学基础阶段教师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在实际的数学知识教学中,科学运用生活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对于数学技能以及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更重要的是还能够让学生科学认识数学学科,有效把握数学本质,有效提升与发展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文章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科学运用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当代教育科学化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