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琴 《现代语文》2007,(5):123-123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有一位"贵宾"曾在央视制作播出的著名节目《法制在线》和《经济半小时》中频频亮相。这位"贵宾"就是"望水族":(1)为了谋取高额利润,走私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干起了走私食蟹猴的勾当。而所谓的"望水族"则成为了名副其  相似文献   

2.
潘一志(1899—1997),水族,水族史学的奠基者,编纂有《荔波县志稿》(1944)、《荔波县志资料》(1954)、《水族社会历史资料稿》(1959)等,对水族古文字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保留了大量水族文字资料,在近150年水族文字研究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寇制造“黔南事变”给水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畏强暴的水族人民奋起反抗日寇;水族人民抗日斗争的特点;水族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意义四个方面论述了水族人民的抗日斗争,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壮丽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4.
水族围腰作为水族女子的主要服饰之一,与水族的历史变迁、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客观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水族围腰的功能。水族围腰有多种功能,即实用功能、体现婚嫁与否的功能、体现水族的审美观与性格的功能、反映水族宗教文化的功能以及传播水族文化等方面的功能。通过水族围腰,可以透视其社会习俗、宗教信仰,进而折射出水族深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荔波县水浦村板本寨明代水族石板墓群中发现的水族石刻集体舞像浮雕,证明水族地区曾流传过早于水族铜鼓舞的一种最古朴的水族踏歌形态歌舞。通过对踏歌渊源、水族踏歌产生的原由及与铜鼓舞的比对演化的探究,得出了水族踏歌与水族铜鼓舞是水族文化传统舞蹈中两个发展阶段的形态,是时代发展导致了水族踏歌变异融汇于水族铜鼓舞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人类走向文明和发展的阶梯,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尊、自强,加速发展的力量源泉。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水族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发展教育科技,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类的进步。长期以来,水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使水族教育事业这一朵小花在祖国的边陲披上了绚丽的色彩,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水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它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南方“百越”族中“骆越”的一支后裔。目前,全国有近40万人口,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及毗邻的独山县、荔波县、都匀市、…  相似文献   

7.
水族     
水族我国的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及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公布,水族人口为345993人。使用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通用汉文...  相似文献   

8.
水族是一个好马的民族,水族人民世世代代养马,村村寨寨都有马,水族人懂马、爱马、精心挑选马匹、细心饲养赛马,拥有独特的“跑马”方式,这些形成了水族赛马文化的基本要素,成为水族文化的宝贵财富。端节节日的最高潮要数端坡跑马,人们吃过年酒后便成群结队地从各村各寨赶来“端坡”观看赛马,端坡顿时人山人海,附近村寨的所有马匹都云集到了端坡上。  相似文献   

9.
日寇制造"黔南事变"给水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畏强暴的水族人民奋起反抗日寇;水族人民抗日斗争的特点;水族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意义四个方面论述了水族人民的抗日斗争,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壮丽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0.
水族传统体育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体育舞蹈,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和生产劳动.现今依然活跃在当代水族社会中,发挥着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持民族强壮与生存、愉悦身心等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传承处于艰难的境地.因此,对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全面综合考察与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传承水族传统体育舞蹈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族用品店     
行业背景 近年来,宠物水族行业已勃发了无限生机.随着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等因素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开始步入小康,尤其在沿海的发达城市,人们把自然理念引入家庭,高质量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饲养水族融入了现代生活,成为一种时尚.这为宠物水族用品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2.
水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一个独特的民族,她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水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内容丰富、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产生了大量的民族信息资源.水族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结合实际,走一条符合水族地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继上文之后,从水族的计数方法,几何知识应用,水天文历法,民间歌谣,风情习俗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发掘,探索了水族数学的特点。使我们从若干不同的侧面,看到了水族数学史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为全面认识研究水族的文明历史,了解水族的经济文化,推动水族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水族是由南方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单一民族 ,具有悠久的历史。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装饰艺术。本文通过水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歌谣中 ,便可窥视到其中蕴含着深刻文化寓意的凤凰、鱼、蝴蝶、虎、龙等事物在水族装饰中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吉祥文化 ,以便让更多的读者对水族文化载体有较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水族妇女养儿育女的背带,它的制作和使用深刻地反映了水族的生育观念、妇女的社会地位、水族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水族刺绣的高超技艺,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水族     
<正>从前,有个寨(zhài)主长期养尊(zūn)处优,懒(lǎn)得连楼也不下。久而久之,他的身体非常虚弱。有一年过端(duān)节(“端节”即水族的“年”,在每年的农历八月至十月之间),他兴致一来,让家丁扶他舒畅(chàng)、精神振作,从此身子慢慢好了起来。到了第二年端节,(zāi)除病,人畜(chù)兴旺,给寨子带来吉祥。从此以后,水族便有了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贵州的荔波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水族人使用水语,日常生活中通用汉文,水族节人以大米为主食,次为玉米、大麦小麦、并以此作为祭(jì)品和节日招待亲友所必需的食品,  相似文献   

17.
水族服饰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族民族服饰在中华民族服饰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其蕴含的丰富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给我们深入研究中华历史文化提供了可靠的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墓葬石雕作为水族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视觉因素和表现形式都反映了水族宗教、民俗、信仰的视觉习惯。而本文关注的是水族墓葬石雕中极为特别的一个类型: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有些是独立的圆雕,有的是浮雕中的一个图像,虽然散落在墓葬的各个角落,但如果串连起来放入特定的历史文化框架中,就能够发现蕴含其中的隐含图像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水族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水族社会发展与水族武术有极深的历史渊源,水族武术显现出独特的技术风格与文化特质.探析水族武术的历史渊源,对水族武术乃至水族传统体育及水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字是水族人民的古老文字,水书是水族人民的古老典籍,是水族的百科全书和易经。水族先民为了满足生存和理智的需要,把汉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加以吸收,并结合水族的传统思想,形成了水族的阴阳五行思想,同时以水书的形式将其记录和传承下来。水书是作为水族阴阳五行思想的载体而存在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