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元前二一○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赵高乘机发动突然袭击,把秦始皇的少子胡亥推在台前,自己躲在幕后出谋划策,导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革命政变丑剧。这场丑剧虽然以赵高的可耻失败而收场,然而却中断了秦始皇推行的法家路线,使大批地主阶级革新派惨遭屠杀。赵高为什么要篡权复辟?赵高为什么能够篡权复辟?又为什么有人跟着他跑?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2.
读李斯传 [唐] 曹邺一车致三毂,本图行地速。不知驾驭难,举足成颠覆。欺暗尚不然,欺明当自戮。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不见三尺坟,云阳草空绿。《李斯列传》比较详细地记叙了秦代政治家——李斯,战国末期入秦后,如何从一个吕不韦的舍人,逐渐晋升为秦国丞相的历史。其中既记载了他如何协助秦始皇迅速统一六国、焚书坑儒的史实,也记叙了秦始皇死后,他怎样追随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以及他本人被赵高所杀未得善终的  相似文献   

3.
指鹿为马     
《双语学习》2009,(12):18-19
秦始皇死了以后,赵高辅佐胡亥继位,当上了秦二世。赵高官居宰相。但其实他想自己当皇帝,又怕大臣们不服,于是想了个主意来试探这些大臣。  相似文献   

4.
封建制度战胜奴隶制度,是古代历史上的一场大革命。在我国,这场革命经历了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斗争。公元前二一○年,秦始皇一死,钻进秦王朝内部的奴隶主复辟势力的代表赵高立即发动反革命政变,用儒家的复辟路线代替了秦始皇的法家路线,用奴隶主的复辟政权代替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当时赵高打着秦二世这个皇帝的旗号,实行“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的反动政策,把没落奴隶主贵族扶植起来,疯狂进行阶级报复,使全国陷于“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的白色恐怖之中。在这股复辟逆流面前,秦始皇的主要助手李斯妥协了,接着就被残酷杀害了,秦始皇所  相似文献   

5.
赵高是秦朝末年的阴谋家。他力气大且精通法律,被秦始皇提拔为中车府令,但这不能满足他的野心。秦始皇在河北沙丘病死后,他帮助胡亥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借机杀掉本应为太子的扶苏,将支持扶苏的蒙恬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沙丘之变”。胡亥做了皇帝后,赵高为了篡位,怂  相似文献   

6.
赵高的A面     
<正>一提起秦朝的赵高,大家想到的是他指鹿为马、篡(cuàn)改诏书,制造秦朝宫廷政变,滥杀无辜,最后杀死秦二世,造成了秦朝的灭亡。这些都是赵高的B面,是断章取义。如果回顾赵高人生的前半段,得出的结论就会天壤之别。下面我们抛开个人之见,看一下赵高的A面。赵高是赵国人,从小天资聪慧、喜欢读书,父亲、母亲加上兄弟六人,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时候,秦始皇要统一六国,派白起带兵攻打赵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就命令他的重臣、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进行统一文字的工作。李斯作了《仓颉篇》、赵高作了《爰历篇》、胡毋敬作了《博学篇》。这几部书中的文字,《汉书·艺文志》评为“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秦篆”就是我们所说的“篆字”。篆字是秦代的标准文字。那么,秦代的篆字到底是多少呢?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死后,年幼的秦二世登基,大太监赵高独掌大权。一日早朝,赵高把某国进贡来的一只梅花鹿拉到了大殿上。秦二世:“赵爱卿,一大早的,你怎么把头骡子牵到殿上来了?”众大臣脑后立马渗出了一颗大汗珠。赵高:“皇上好眼力!但这次还是错了。”众大臣皆愕然。秦二世:“那个长着角的东西是什么?哎?它在拉屎耶!”赵高:“身为一国之君说话不要这么粗俗!”秦二世:“好吧……它的臀部在吐!”众大臣一阵狂吐。赵高:“皇上,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爱卿说笑话了,但马我还是认识的!马比这东西大多了!马有一条长长的大鼻子,耳朵像蒲扇……”众大臣又吐,这…  相似文献   

9.
指鹿为马     
《阅读与鉴赏》2002,(5):76-76
八月(秦二世三年八月)己亥,赵高(秦始皇的宦令,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废太子立胡亥,自己做了丞相。不久又害死李斯,逼死胡亥,最后被子婴杀死)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与二世,曰:“马也。”  相似文献   

10.
郭建 《历史学习》2007,(4):45-45
读者大概都知道,劝秦始皇下焚书令的李斯,后来自己也死得很惨。在秦始皇暴毙后,是他和赵高密谋,拥立胡亥为秦二世皇帝。可是后来他又和野心勃勃的赵高发生矛盾,被赵高诬告为“谋反”,关人大牢,“榜掠千余”,李斯迫不得已,只好认罪。按照当时的法律,这样的案件要经过皇帝派出的使者复审才能定案,李斯满心希望能够在秦二世派使者来复审的时候翻案。可是赵高比他更精明,预先派了太监冒充秦二世的使者前来复审,李斯不知有诈,喊冤翻供,结果是招来一顿毒打。反复几次后,李斯不敢翻供,结果在真的秦二世使者来复审时,还是认了这个死罪罪名。终于逃不脱被“具五刑、夷三族”的下场。  相似文献   

11.
略论扶苏     
当前,在研究先秦儒法斗争史的过程中,人们经常要涉及到一个历史人物——扶苏。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当秦始皇出外巡游、病危垂死之际,曾下诏想把帝位传给他,但是,他并没有继承帝位,秦始皇一死,隐藏在秦王朝内的奴隶主复辟势力代表赵高,便假借始皇名义矫诏害死了他。这样,在秦王朝内部奴隶主复辟势力与新兴地主阶级反复辟势力的  相似文献   

12.
蒙氏家族为秦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蒙氏家族功勋卓著,因此,得到秦始皇的宠信,使得蒙氏家族成为秦朝最为显赫的家族。但是,由于卷入了皇室的内部斗争而招致他人的嫉妒,在秦始皇死后,蒙氏家族受到胡亥、赵高及李斯等的陷害,蒙恬、蒙毅被逼自杀,蒙氏家族衰落了。然而,蒙氏家族的衰亡,也隐含秦朝衰亡。  相似文献   

13.
李斯之卒年,据《李斯列传》记载,在秦二世二年七月,并且被赵高陷害与他人无关,而据笔者考证,李斯卒年很可能是在秦二世二年的年底或是秦二世三年的年初,且李斯之死与冯劫、冯去疾二人之死有关,皆为被赵高陷害,当以《秦始皇本纪》记载为确。  相似文献   

14.
秦始皇自幼患有生理疾病,亲政后长期操劳,纵欲过度,心理处于非正常状态。晚年积劳成疾,身患多种疾病,是其死亡的内因。第五次出巡,巡途劳顿,又难以适应环境、气候的多变,病情加剧,是其死亡的外因。有的学者怀疑赵高谋杀秦始皇,虽事出有因,但查无实据,应排除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胡亥、赵高等人隐瞒秦始皇之死,"会暑,上韫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这不是随意的做法.在当时的巫术中,鱼能刺激鬼魂作祟使人得病.胡亥、赵高命令臣子车载鲍鱼,是古代"秘祝"的做法,把皇帝的灾祸转嫁到臣子身上,为的是佯装秦始皇没死.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秦二世胡亥看作是赵高的傀儡,这是一个相当有疑虑的结论。事实上胡亥作为极得秦始皇宠爱的儿子,接受了极好的教育,赵高、李斯等人对他也曾有较高的评价,在镇压陈胜、吴广起义时,胡亥也表现了一定的才干,并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傀儡。对秦二世而言,赵高是他的老师、咽喉、平衡李斯的棋子,而不是一个操纵者。胡亥作为一个政治经验、治国经验不足的皇帝,实际上是秦治国之术的傀儡而非某一个人的玩物。  相似文献   

17.
马临漪 《天中学刊》2008,23(1):84-88
秦始皇自幼患有生理疾病,亲政后长期操劳,纵欲过度,心理处于非正常状态.晚年积劳成疾,身患多种疾病,是其死亡的内因.第五次出巡,巡途劳顿,又难以适应环境、气候的多变,病情加剧,是其死亡的外因.有的学者怀疑赵高谋杀秦始皇,虽事出有因,但查无实据,应排除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展现了高超的史传艺术:一是蒙氏是秦代非常显耀的家族,蒙恬、蒙毅兄弟二人更是得到秦始皇生前的重用恩宠,但他们却死于胡亥、赵高、李斯之手,没有逃脱为将不过三代的历史魔咒;二是蒙毅、蒙恬被杀之前,反复辩解自己"无罪""无辜""无过",死非其罪,何罪于天,他们的辩白是《蒙恬列传》的着力处,耐人寻味;三是司马迁在《蒙恬列传》中仅扼要叙述蒙恬的功绩,于文中点出其阿意兴功的罪过,并通过"以客形主"的手法,对蒙毅、赵高、秦始皇、秦子婴进行或详或略的描写。  相似文献   

19.
<正>"指鹿为马"的典故,在今天可谓家喻户晓。故事的主人公赵高本是一个普通的宦官,天生无生育能力,加上精通法律,所以被秦始皇留在身边,并让他辅导公子胡亥学习。但在秦始皇死后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赵高由一个小官一跃成为丞相,把持朝政,原因何在?之后,他又一味推行严刑峻法、暴虐苛政,激化了社会矛盾,是导致秦朝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赵高之所以能够做到这  相似文献   

20.
高二时,赵高的成绩出现滑坡现象。在班上成绩排行榜上,他的名字后面被划了一个向下的箭头,十分刺眼。家长会上,老师把成绩通报给了家长。这下赵高老爸急了,当天晚上就拎着礼品上班主任那儿去了。很晚,老爸才回来,把准备就寝的赵高给捣鼓起来,把他同班主任对赵高学习的会诊结果和救治药方、振兴计划,一古脑轰炸给睡眼惺忪的赵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