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世松 《寻根》2002,(6):34-42
在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问世之后,由广安市组织编写的一本专门介绍邓小平故居的小册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故居》出版了,该书明白无误地提到:广安协兴镇牌坊村邓氏家族的家谱,叫做《邓氏分谱》。  相似文献   

2.
<正>8月2日,由武汉文物博物馆学会与武汉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展》在武汉博物馆展出,通过200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光辉战斗的一生。展览结合邓小平人生足迹,按三个单元展开,分别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1904—1949年)、"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49—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正>8月21日下午,武汉市文新广局、武汉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在武汉博物馆召开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市文新广局副局长张宏斌、博物馆处处长张建国,市文博学会会长郑自来、副会长刘庆平、赵晓琳以及学会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参会人员首先参观了武汉博物馆举办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展》,从一幅幅展览图片和文字介绍中再一次回顾了邓小平同志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践行改革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导演吴子牛称此剧是“一部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其现实意义不可低估,它与今天国家及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国人非常关心国家发展,《邓》剧能够如期播出,是中国政治的进步,是时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自1974年4月至1993年11月的二十年间,发表了大量的关于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批示等.他不仅精辟地分析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还创造性地阐释了涉及"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四个重大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对"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态度是慎重的,历史定位是实事求是的、准确的,坚持和发展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研究清楚邓小平对"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认识、分析和评价,对于进一步深刻认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关系,对于努力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经验,对于拓展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应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理论同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具有中国传统化的某些特点。主要表现有:一、中国传统化中的民本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化为富民强国方略的重要内容。二、中国传统化中和谐均衡的思想对邓小平的思想方法有很大影响,在邓小平理论中表现为正确处理复杂矛盾、统筹把握全局形势的斗争艺术和政治才能。三、中国传统化中“厚德载物”的精神在邓小平身上表现为伟大人格和道德权威,使邓小平理论具有万众归心的凝聚力。四、邓小平善于从传统的世俗化中吸收众口相传的朴素真理,使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些深刻的哲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述,易于理解并深入人心。邓小平对历史遗产和化传统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十分注意引导全党和人民群众清除封建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四川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邓小平谋略研究丛书:《邓小平治国谋略》、《邓小平经济谋略》、《邓小平军事谋略》、《邓小平人才谋略》。这套丛书是近年来研究邓小平著作的一个成果,是了解研究邓小平的重要参考书。当人们学习了邓小平的著作,知道了邓小平的生平后,通...  相似文献   

8.
文明建设话文化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张黎群研究会会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其文化发展的方向,一定要端正明确。这样,才能形成促进历史前进的潮流。邓小平同志讲过这么一段精辟的话:"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  相似文献   

9.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深切怀念这位伟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小平同志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一生的光辉业绩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伟大的理论将长期照射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进一步学习、宣传和研究邓小平思想,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了《邓小平思想大辞典》一书。该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95年9月第1版向全国广大读者推出之后,在全国反响强烈。这是因为该书是近年来学习、宣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是我们继承、运用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民族文化与现代化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如今,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刘文茵 《寻根》2010,(5):31-34
<正>1920年9月11日,上海下着倾盆大雨,邓小平等90位赴法国勤工俭学的青年,冒雨登上了泊靠外滩的邮轮,开始了长达39天的远洋航行。留法勤工俭学是中国留学史上的特殊篇章,1919~1920年达到高潮,先后有17批约1600名青年去了法国。那时还没有国际航班,去欧洲多数走海路,乘欧洲各国的海轮。90年前邓小平就是搭乘法国邮轮公司的轮船"鸯特莱蓬"号去马赛的。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介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化交流》2000,(4):63-63
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网络化迅猛发展,为沟通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中外化交流中心近日开通《看中国》(域名:www.seechina.com.cn)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德有为团长,外联局副局长、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丁伟等3人为团员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一行4人应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泰国国家文化委员会的邀请,于1997年3月3日至匕日对上述3国进行了工作访问。此次出访新、马、泰正值邓小平同志逝世不久,上述3国很多部门和民间团体的负责人都主动对邓小平的逝世表示哀悼,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新加坡新闻与艺术部部长杨荣文在会见代表团时首先谈到:“邓小平先生领导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看到了希望,也使世界看到…  相似文献   

15.
白族服饰是白族人民特有的劳动成果,它具有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含意.白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其他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物质的服饰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发展史的缩影,同时也是研究白族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6.
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与全国各地一样,祥云这方吉祥的热土,也遭受过日军狂轰滥炸的蹂躏,云南驿飞机场被轰炸和蚂蝗箐万人坑,就是日军残杀祥云、姚安、南华、弥渡等地人民留下的历史罪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过程中,民俗化对他的影响时时可见,他继承、利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形式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服务的例子也在在皆是。中国优秀民俗化的继承和运用是流淌在邓小平理论中的化血液。考察邓小平与中国民俗化的关系,可以从一定角度了解邓小平是如何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化的,又是怎样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分析中国的社会问题,客观地认识中国的国情,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理论的。  相似文献   

18.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正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尚习俗一样.长期流传在白族地区的白族民间舞蹈,它随着白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理想愿望和审美情趣等,以它特有的形式沿袭下来,它是凝聚白族人民团结友爱,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结和纽带.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化年鉴》2005,(1):12-15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览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文化,“播影视管理局主办,于2004年8月19—23日在上海图书馆展出。这是上海美术界满怀对世纪伟人的真切怀念,以高度的热情,表达对邓小平的崇敬、爱戴、缅怀之情,对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的热情讴歌。  相似文献   

20.
洱海渔趣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世世代代生活在洱海边的白族人民,经过长时期的观察与实践,掌握了不同鱼种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规律,掌握了多种多样的、独特的捕捞方法,展现了白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