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加工和计算机制是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分离逻辑是这两个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很多研究者利用分离逻辑来研究数字加工和计算机制问题,从而发现了许多分离现象,数学教学可以从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2.
采用快速呈现刺激分类范式,以西经经度数为材料进一步探讨数字加工中的SNARC效应.结果发现:(1)在西经经度数加工中左手对大数字反应更快,右手对小数字反应更快,出现反转的SNARC效应.(2)数字在人脑以空间表征的方式表征在心理数字线上.但其表征方向并非完全取决于数字的大小信息,还受制于特定数字携带的位置信息.人们会根据特定数字的具体信息在心理数字线上灵活地表征数字.  相似文献   

3.
学习并不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伴随着主体的思维活动,形成认知结构,从而能动地、有选择地获得刺激并进行加工,即人的刺激与反应不是直接的联结,而是需要一连串的心理转换活动。这些心理转换活动的效能大小,取决于学生是否具备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表象作为人的认知心理过程之一也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即意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表象可以看作是已经储存的知觉象在人脑的再现或者是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1-3]。表象与专业结合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艺  相似文献   

5.
一些联结主义者一直将联结主义模型与神经生物学之间的结构和加工相似性,作为其生物合理性的根据。但是这些生物合理性的说明是成问题的:一方面,加工相似性是高度简化的,并且加工相似性对于认知解释并不是充分和必要的;另一方面,联结主义中的一些主要功能及算法示例,目前还不能找到神经生物学基础。所以联结主义和经典主义一样,是一种与实现层面无关的认知功能描述。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利用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引入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2)区域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即数字经济可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赋能效果存在异质性,分区域看,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分维度看,数字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而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据此,政府应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当前网络教学和未来数字教育中如何开展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的难题,基于数字教育的概念,提出开展"数字实践"的新构想.定义了影子空间和数字实践的概念,研究了数字实践的特征和可开展的数字实践项目,研究并给出了影子空间里开展数字实践的途径与方式.结果 显示,与生产实践一样,数字实践也可以认知工程现场,领悟结构原理和工作原...  相似文献   

8.
浅谈化学问题的表征形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表征 (Representation)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形式。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 ,当有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 (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 )时 ,这些信息在人脑中得以表征。表征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又是被加工的客体。同一事物 ,其表征形式不同 ,对它的加工也不同。知识的表征是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正如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 (J .R .An derson ,1990 )认为的 :“通过以多种方式应用我们从自己的经验中获得的知识 ,认知才得以进步。理解知识如何应用的前提是理解它如何在人脑中表征的。”西蒙 (S…  相似文献   

9.
小学儿童双语学习与认知加工方式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PASS认知加工智力理论和评估思想,编制同时和继时加工测试任务,包括图形类比推理、镶嵌图形提取、言语类比推理、逻辑语法关系、系列记忆、发现顺序、句子重复、数字记忆8种.对某小学学习英语的三年级、五年级各20名学生施测这些任务,考察儿童双语学习对认知加工方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果.测试结果分析表明(1)儿童的英语发展程度与继时加工发展水平有较大相关;(2)年级、性别因素对认知加工方式发展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数字游戏中的心理动作与认知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数字游戏中,游戏者必然与游戏场景(内容)、NPC、同伴或其他共同体进行频繁的交互,这种交互过程触发、训练、丰富着游戏者的心理动作.心理动作具有很多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复杂反应与传递下的"脑-手"协调与快速反应、空间识别与空间认知、心理旋转能力的感悟等,它能够促进游戏者个体、团队、群体的认知发展与分布式认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新基建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抓手,对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教育创新改革提出更高标准,这时融合新技术便成为学习空间寻求突破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聚焦智慧学习空间与认知数字孪生体的功能导向,探究认知数字孪生体融入智慧学习空间的逻辑机理,在梳理认知数字孪生体与智慧学习空间相关原理基础上,从“人、物、事、境、脉”五个核心要素和“物理空间、数字空间、数据联通空间”三个空间层次构建智慧学习空间的框架模型,并从“教育实践、决策管理、教育生态”三个角度探析融入认知数字孪生体的智慧学习空间应用路径,以期为智慧学习空间创新发展提供思路,推动教育新基建乃至国家新基建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随机选取120名3-6岁儿童,根据数字手势、数字词和数字手势+数字词三种方式表征的数量进行按数取物,或运用数字手势、数字词来表征物体的数量,考察不同表征方式对儿童早期数量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3-6岁儿童对数字手势表征的加工正确率最低,数字词更有助于儿童早期对大数量的加工,数字手势+数字词的表征更有助于3-5岁儿童对小数量的正确加工及5-6岁儿童对所有数量的加工.研究结果表示,成人在进行数学教育时,应重视多种数字表征方式的综合运用,注重培养3-6岁儿童采用多种方式表征数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4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数字为识记材料,来探究大学生的短时记忆广度及加工策略.研究结茱表明:(1)大学生数字短时记忆广度在8-10之间;(2)大学生数字短时记忆不存在性别差异;(3)大学生数字短时记忆广度与智商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4)大学生数字短时记忆的加工策略主要是复述策略和组块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生命性是人脑认知的重要范畴,对社会认知和语言认知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生命性在社会认知和语言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生命性不仅是人类最先获得、最后失去的基本认知能力,而且具有与社会认知、情感认知等高级社会认知相同的加工脑区,是人类的特殊社会认知能力;在语言加工上,生命性深刻地影响着词汇语义加工和句法加工过程。生命性机制研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人类认知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飞速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影响的机理阐释,利用2011-2020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制约因素。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进了城乡共同富裕的进程。数字普惠金融既提高了城乡“富裕程度”,也提升了城乡“共享水平”,实现了效率和公平的双赢。(2)非农就业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即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扩大非农就业规模提高居民收入,收敛城乡收入差距。(3)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门槛。在跨越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共同富裕的关系,并为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模数转换器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抽取数字滤波器的高效实现结构,通过MATLAB建模仿真设计了过采样∑-△A/D转换器.采用多级联结构,降低计算复杂性,减少数字处理量,并有效地减小了硬件的功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数字加工和计算能力测验进行了修订,修订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测验的翻译;(2)预测验;(3)大样本测验。测验的分半信度为0.86,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3,被教师诊断为数字加工和计算障碍的学生几乎在所有的子测验成绩上都低于正常学生。这些结果表明,此测验是一个信度和效度均较高的测验。  相似文献   

18.
计算思维是人工智能课程中问题解决必备的核心素养。而达成课程目标,实现符号主义、联结主义与机制主义研究范式下不同类型人工智能所需的抽象、分解、算法、评估、概括五个计算思维基本要素区别于其通用意义呈现出特有属性,计算思维因此表现出基于机器符号、数据结构和人脑认知的不同计算特征。场景作为认知发生的载体支持认知的结构生成、关系塑造和价值实现,通过调整学习者、时间状态、空间环境以及情节事件等场景要素,能够形成序列性、关联性、动态性场景样态拟合不同计算思维特征,促进各要素能力的提升,为计算思维的形成和应用提供依托。在设计策略上,可以基于认知生成的“结构-关系-价值”维度并结合具体案例从主题选择、框架构建、内容呈现三个方面进行场景设计,以促进人工智能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  相似文献   

19.
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化生存正在冲击和改变着学习者的认知和学习方式,"数字原住民"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通过对数字原住民相关研究的梳理,进一步界定概念内涵,并利用内容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剖析,发现已有研究存在: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数字原住民与数字移民区分不当;缺乏深入教学现场的持续研究等问题。数字原住民意味着不仅是将计算机及网络看作一种工具,更需要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生存境脉,其研究应该深入到问题出现的现场,即教学实践中,以此发现问题的关键。技术变革教育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技术与教育之间还存在中介变量,即学习者的认知。数字原住民的提出,引发人们去探索技术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邹春玲  魏鑫 《现代英语》2023,(18):52-55
鉴于中、西方认知方式存在根本的不同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文章提出数字中国化语篇认知模式,以中国哲学文化为基础,以数字技术、大数据算法、中国传统像似认知等为介质,以构建数字中国化的语篇认知方式为目标,创建了数字语篇辩证统一和辩证同一地再符号化的认知模型,助力数字中国概念在短视频等数字语篇的叙事和认知模式的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