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改变实体思维下的教与学的博弈现象,有必要对教与学的关系进行重新的审视。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教学活动的交往性、教学关系的动态生成性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要求我们有必要从关系思维的角度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任务、共同情境之中的教与学、引导与生成的共同矛盾为建立教学同盟提供了可能性。以此提出了教学同盟下的教与学的策略:以教引导学、以学反思教、教学以知识。  相似文献   

2.
对"教学"关系及其意义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铁星 《教育科学》2002,18(3):26-28
“教”与“学”在我国长期被笼统地看作为“教学”。这种看似微小但却微妙的岐误有意无意地顺应并助长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意义,并在三纲五常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至今妨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本文尝试澄清“教学”关系的认识岐误,对“教”与“学”关系作了新的探讨,为教育主体问题提供了结构性的认识角度。  相似文献   

3.
思维导图将思维可视化的理论,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也对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维导图即创造性地用文字、图形和符号等,将想法“画出来”,使想法“可视化”.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将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与“学”并举,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优化问题情境创设,促进知识意义建构,引导解题思维展开.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教育主要经历了知识教育、个性教育和融合教育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由于受“主体思维”的影响,教学中的各要素往往处于机械对立的局面。对话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开始向“关系思维”发展,对话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精神,倡导新的知识观、课程观、师生观,打破了教学各要素的封闭与对立状态,要求建构开放的、生成性的、充满生命力的对话式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评的有机融合,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倡导以评价为工具,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评价行为融为一体。做到审视学教关系,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审视教评关系,以评促教,评教融合;审视学评关系,以评促学,评学贯通。“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使评价不再凌驾于教学之上或游离于教学之外,而是镶嵌于教学之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与学习过程良性互动,力求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不教不学。这一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疱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郑志湖 《宁夏教育》2008,(10):79-79
新课程提出了“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这里的“学”,一是指学生是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二是指有没有学会,有没有会学,主要指教学的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论教”主要是从情绪、交往、思维、目标达成的四大状态来评价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融入理性思维,构建关系模型,研究者以“单价、数量和总价”一课教学为例,探索让学生在初步探究中认识单价含义,在深入探究中建立并理解数量关系,在知识应用中发展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关于“教”与“学”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了解这些关系,对于教师正确地把握教学的过程,处理教学中的事项,提高教学的品质意义极其重大。我们认为,“教”与“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活动,其间的逻辑关系至少有四种。一、教等于学“教等于学”是“教”与“学”之间的...  相似文献   

10.
柴可强 《教师》2011,(1):82-82
在语文教学里。由于对教与学的关系认识得不完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两者割裂开来。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与学成为一种知识的传授关系。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表现为注入式的教学。“讲”和“教”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用不着讲”“用不着教”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1.
《"打扫"森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中的一篇科普小短文。文章提到的"生态平衡""互相联系"等概念科学性较强,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教师梳理文章的关键词拉出一条关系链,设计一道把"关系链"补充完整的课堂练习,以练导学,先学后教,这样既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相似文献   

12.
教和学的关系作为教育中最基本关系之一,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非对称关系。教-学关系的二元对立论、交互共生论、统一论、辩证论把教和学置于主客体、因果性、封闭性的对称关系之中,需要对此进行否定辩证法批判。在中国教育史上,教育重心钟摆于“教”和“学”之间,教-学关系不平衡发展。在西方教育史上,教-学关系是一种不断自我否定的不确定性发展过程和关系。基于“教的过程即教学事件”,教-学关系存在中断、停顿和维持等事件性特性。从学习的解蔽和自由来看,教-学关系具有探险性和独一性,存在启示、超越和责任等特性。总之,现代教-学关系必须坚持主体间平等、智力平等、话语民主等基本原则,在交往互动中接受他者的召唤,进行艰难的探索、试验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从教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古典教学传统是“学-教”传统,而非“教-学”传统。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古典的“学-教”传统被终结,以“教-授”或“教-学”代替“学-教”。这种影响经过凯洛夫的教学法在基础教育学校的课堂被固化。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使中国古典的“学-教”传统与当下的“先学后教”主张产生了交织点,但这个交织点往往被“先学后教”论者忽视。“先学后教”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教学论研究需要打破这种思维方式,以过程性思维研究课堂,从“元素”的视角解读课堂,进而形成基于“元素”立场的课堂分析方式。课堂分析的元素立场,打破了赫尔巴特以来课堂分析的线性流程观点,融入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思维,找到适合于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堂解码方式。基于“元素”立场,“教-学”“接受-发现”“情境-问题-探究-练习-应用”等教学模式的讨论被赋予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目前生理学在“教”与“学”方面的特点,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生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备课时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教师整合教材,厘清教学思路,授课时能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热情。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有利于知识框架的构建,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研学后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自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钻研学习.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思维走向刚好相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教”在前,学生的“学”在后;而“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的“学”在前。教师的“教”在后。依据该理念,广东仲元中学构建“五环学习法”,具体包括目标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评议、反思拓展等五个环节。本文以笔者承担的广州市“中学名教师历史工作室”研修活动的公开课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对历史学科如何开展“五环学习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免疫调节”复习教学为例,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数据分析诊断、学习进阶提升等三个维度出发,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机融合境脉思维教学思想,旨在“为理解而教”,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学思结合,加深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与应用,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历史性改革与突破。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满堂灌,四十五分钟内学生思维始终处于被束缚的状态,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积极质疑的时间和机会,主体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现象,  相似文献   

18.
“AT”作为认识中介是主客二元的“过渡”与“融合”的“中间环节”和“中间阶段”,是主体参与“教”与“学”视界融合的中介机制。主体参与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思维中介“AT”参与,其运作范式在学生方面有接受性参与、体验性参与、思维建构性参与、元认知性参与;在教师方面有策略引导性参与、方法启悟性参与、情感激活性参与、人格平等性参与。以“AT”为中介环节教学双边互动的结构是一个纵横多棱的拓朴结构,以情境性、交互性、民主性、自由性等特征推动教学双边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19.
一、“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教”离不开学,反过来,“学”离不开教,因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学法,就是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生学会学习,最后让学生自己会学。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是条件,学生的“学”才是根本和目的。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活动和过程。因此说,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实现由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前提,更是实现本真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