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子芬 《班主任》2003,(3):27-27
日本早期教育家木村久一在他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讲了两个早期教育的故事。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罪犯回忆早年他妈妈对他进行教育的一件小事:另一个故事是,美国白宫著名人  相似文献   

2.
张宗新 《老年教育》2013,(12):38-39
我是个教书匠,一辈子和书打交道,人送雅号“老书虫”,我引以为豪。所以有了孙儿后,我就下决心把他培养成我的接班人——做个“小书虫”。  相似文献   

3.
乐乐是个调皮的小男孩。他平时最不爱去的是语言区,不过今天很特别,一大早就见他在语言区捧着本书喃喃自语。只见他一会儿在书上点点戳戳,一会儿又用湿滋滋的嘴唇亲亲书本。我觉得很奇怪,就悄悄地走近他,准备看个究竟。原来他在看《白雪公主》。我发现他一  相似文献   

4.
浩浩的进步     
浩浩是个内向的孩子,加上他各方面的能力较差,所以其他孩子不大与他交往。多数时候,他都是一个人默默地玩。我曾想办法引导他与其他孩子交往,而他紧张、失措的样子让我不敢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5.
培养男孩     
徐琳 《幼儿教育》2011,(3):10-12
突然想起去年暑假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那时婆婆带着7岁的侄子威威从老家来南京玩,作为婶婶的我自然担负起了照顾的责任。威威是个很乖的孩子,你讲道理,他会很懂事地听:和他商定合理的规则,例如下午看电视不能超过3小时,他会很听话地执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学生需要帮助的最佳时机应该是他“尽力跳,还够不着”的时候,最佳程度应该是他“尽力跳,才能够着”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家教成功的秘诀就是:强化孩子的优势,弱化孩子的缺点,充分发挥潜能。每个人都有弱点,大人有弱点,孩子也有弱点。要培养一个人突出的优势,往往得容忍他的缺点。如果你找到一个没有任何重大缺点的人,他往往也没有突出的优势,一言以蔽之:他是个庸才。如果你想培养一个能力出众的人  相似文献   

8.
费曼 《中学教育》2004,(4):49-52
我的一个朋友是位艺术家,他和我常常在一个问题上看法不同。他会拿起一枝花,说:“看这花多漂亮。”我很同意,可紧接着他会说,“我作为一个艺术家,可以看到一枝花是多么美丽。可你们科学家总是把它分解支离,弄得干巴、枯燥无味。”我觉得他有点头脑不清。首先,他所领略的美也同样能被我和其他人看到。尽管在艺术美学上我不如他那么训练有素、品味细致,但是一朵花的美丽  相似文献   

9.
曹桢 《家教指南》2004,(3):9-11
回忆:童年是一杯苦涩的酒屈勇强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的人生要比常人苦难许多。1984年他出生在西安古老的城墙根下,在他出生的时候,体弱多病的母亲发生了难产,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终于母子脱险,但是,不幸也就从那一刻开始了,难产导致了屈勇强出生的时候因为大脑缺氧时间过长,留下了脑瘫的后遗症。他的左臂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经常会不自觉地哆嗦个不停。父母自然心疼自己的宝贝儿子,从他两岁大的时候开始给他做针灸治疗,希望能通过中医治好孩子的顽疾。屈勇强的父亲老屈是一家工厂的老工人,为了给孩子治病,他经常是一下班顾不上喘口气就赶回家带…  相似文献   

10.
教育,怎样才最有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IMENGGUJIAOYU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个学生,曾一本正经地问他:“我学这些东西能得到什么呢?”欧几里得沉默片刻,叫来仆人吩咐说:“给他6个铜板,让他走吧,这是他想要得到的东西。”下面没说这个学生当时的反应,但人们知道欧几里得的大部分不为铜板而学的学生留了下来,在那  相似文献   

11.
张树慧 《家教指南》2006,(11):26-28
约谈背景: 笑笑是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凡事总要问为什么,经常从他嘴里冒出一些成人化的语言。他能根据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解释一些相关的科学道理.语言甚是专业。他同时也非常懂事,讲道理的他,能较好地接受成人特别是老师的劝导和建议。他有个很明显的不良习惯,总歪着坐小椅子,还习惯性地把脚蹬在椅子的横粱上。无论怎样提醒,他总是很难改正。这种习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做事情的专注力,使得他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为了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入手,逐渐渗透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主动和笑笑的妈妈约谈.以便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余姚读者彭莉来电问:“我的孩子不知爱惜粮食,肉包子刚咬一口,就丢下又去抓炸鸡翅;家里崭新的书桌,上面被他用钢笔和铅笔刀划出了一道道的痕迹。在家里这样,在学校也是这样,课桌被他用铅笔刀挖出了一个个小坑,老师批评他,他还振振有词地说他是模拟月球表面。请问,我该怎样让孩子增强爱惜物品及节俭的意识呢?”  相似文献   

13.
季广花 《教书育人》2012,(10):10-11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日前,"狼爸"萧百佑做客  相似文献   

14.
许多 《中学教育》2005,(3):43-44
王福志是个有头脑有想法的新式农民,他用自己的“土办法”培养了被称为“神童”的儿子。他儿子王京9岁读完小学。16岁时已两次考入清华大学。以下是他培养孩子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英语阅读教学已普遍引起了教育同仁们的关注,并成了谈论和研究的的重要课题。到底中学英语能力指什么能力以及怎样培养?笔者略谈个人之拙见,以求同仁们赐教。我们讲某某同学阅读能力强,就是说他读英语文章不但速度快,更重要的是他读后练习做的对。读文章速度快是他单词记  相似文献   

16.
习惯与命运     
人们渴望上天赋予自己高智商,盼望拥有大智慧,却往往忽略了最大的智慧——习惯。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卢致新在谈到成功的人们似乎永远在成功、失败的人们似乎永远在失败的原因时说: “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无所事事地到处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可见,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培根论人生》一书中,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专门论述了习惯与命运  相似文献   

17.
“美读”的概念是叶圣陶先生为了批抨语文教学中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朗读、不重视朗读教学的情况而提出来的。他说 :“所谓美读 ,就是在读的时候把作者的感情传达出来 ,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 ,设身处地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诸如此类。”“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 ,无论是兴味方面或学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认为那种“发音不讲求 ,语调不揣摩” ,不能“传达出逻辑关系 ,传达出精神意态”的朗读 ,“是不能容忍的”。由此看来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是一种较高要求的朗…  相似文献   

18.
“当儿童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时,这种教育已经失去了生命力。”——题记情商在人的发展中很重要,要培养却很难,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课题。下面的几个镜头就能说明学生的情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梁金君 《辅导员》2011,(9):53-54
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陈陈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男孩子,平日里极少与同学说话。每当我要与他交流时,他便低着头,身子使劲倚着墙,好像要把自己"塞进"墙里,也好像在拼命找个依靠,你根本听不清他的声音,只能通过嘴唇的动作来判断他的反应。每天放学这孩子收拾东西的时候拖拖拉拉,总是催了一次又一次他才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可每天上学时他总是第一个进教室。  相似文献   

20.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