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的现状1.臃肿庞杂的组织机构目前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往往是一套班子、多块牌子,成教中心校中有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人口教育、农业文化技术教育、党员培训等,这样臃肿庞杂的结构使成教中心校成了一个“万花筒”。这种结构势必给成教中心校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一套班子、一套人马,要应付学校如此繁杂的事务,面临的困难很多。2.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农村成校的办学方向,主要是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随着农村经济结构从以农业为主的单一经济向农、工、林、牧、副、渔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大农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
我省教育的大头在农村。如何提高吕梁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仅是影响全省经济建设的大事,更是制约吕梁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是解决农村多级复式、分散办学的问题,更是使农村教育走出低谷的必由之路。离石市阳坡乡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大胆改革、撤点并校、集中办学、扩大教学规模、取消复式教学、进行单校单班教学,在吕梁地区率先实现了“一乡一校”办学,为全省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办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近日笔者专程深入到离石市阳坡乡,对“一乡一校”的办学模式进行了探究。离石市阳坡乡地处偏僻…  相似文献   

3.
记得还在绍兴县的时候,皋埠镇小学的体育已经小有名气。特别是每年一次引人注目的县田径运动会,该学校曾有过“三连冠”的骄人成绩,先后向县、市、省体校输送了10余名体育苗子。行政区域调整到越城区之初,学校在体育竞技比赛中也着实地“火了一把”。在区小学生田径、乒乓球、跳绳、国际象棋等比赛中,我们均取得了令城区学校刮目相看的成绩,赢得了一片赞誉声。但是,我们认为:学校工作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满园。如何充分发掘学校的教育资源,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增强皋埠教育实力,激发皋埠教育活力,彰显皋埠教育魅力,是有待我们深入实践与探索的课题。2004年初,中心校在完小校长例会上提出了“一校一品”的办学模式,要求各个学校根据各自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在列宁关于“学校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的教导指引下,益阳市各中学认真学习朝阳农学院的办学经验,在进一步改革城市中学的斗争中迈开了新的步伐。校队合办农村分校益阳市的大多数中学都办起了校队合办的农村分校。市三中和益阳县珠波塘公社金凤山大队合办的分校,就是其中的一所。校队合办分校推动了学校体制的改革。这所分校由大队划拨荒山、甩亩,交学校长期使  相似文献   

5.
王晓川 《宁夏教育》2006,(10):19-20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学者认为,学校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组织,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是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去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发展,以“学校文化”的底蕴去奠定新生代的学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校与校的差距,或者说名校与普通校的差距,城市校和农村校的差距关键就在于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调整农村学校的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推动农村教育改革,让农村儿童享受到平等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农村学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教育部《关于做好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相关精神的指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福安市松罗乡中心小学的“集中办学,撤点并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同时遇到了一定的困惑。一、集中办学,撤点并校取得的成绩三年来,松罗乡小学积极实施“撤点并校,集中办学”工作,实现了“万人乡镇千人中心校”的办学规模,让全乡90%的学生都能接受高水准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农村初中﹃一校两牌﹄办学模式的探索■柯尊强陈瑛1995年秋,丹江口市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打破几十年形成的初中办学模式,在农村初中试点实施“一校两牌”,普通初中与职业初中一个学校、两块牌子,在普通初中里渗透职业技术教育。1995年确定...  相似文献   

8.
海外     
全国有一些这样的“分校”:办学资金来自当地的公办名校。教师编制、工资都挂在公办校之内。学校校舍、场地等甚至就在公办学校内。招生借助公办学校的品牌、声誉等无形资产——这些全无一点“民间”因子的“分校”.却全部按照民办校的高标准收费.少则上千。多则几万。这样的分校将义务教育变成高收费教育。使“义务教育阶段的高收费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电教》2006,(5):F0002-F0002
南关区是吉林省长春市的城市中心区,下辖9个街道1个乡,现有学校45所,在校生约3.1万人;所辖的幸福乡有1所中学,1所中心校,4所村小(均为全国“农远”工程“模式二”试点校和城乡“双教一课”科研课题试验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与布局,已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乡一校”的寄宿制办学模式日趋成为农村小学办学的主流模式,大量的农村小学撤并,使乡镇小学寄宿生骤增,且向低龄化趋势发展。而这些寄宿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家庭娇生惯养和社会上不良风气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消极影响,给学校内部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使这些寄宿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几年来,我校在寄宿生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上饶市第三次小学新课程展示与交流会上了解到,该市将课改重心下移,实施“一校(乡)一品”战略,着力推进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促进课程改革的均衡发展,实践教育均衡。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上饶市教研部门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广大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的积极  相似文献   

12.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3):F0002-F0002,I0001-I0002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于1971年建校,30多年以来,一任任校长带领一代代“二小人”血脉与共、薪火相传、励精图治、团结奋斗,逐步形成了浓厚的人文氛转与优秀的办学传统。学校现已发展为拥有“一校三址”、一所分校、一所合办校,在校学生4500多名,教师高素质、设施现代化、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市区“窗口”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塑造教育品牌,打造教育强区”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生有特长、师有特点、校有特色”的办学目标,积极开展”一校一品“特色创建活动,不懈探索,执著追求,打造以小记者实践活动为特色的学校品牌。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在过去15年中,共参与了7个学校或校区的发展建设,包括承办分校、与民办学校合作、合并区域内学校、承接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等多种办学形式,成为海淀区小学中参与办学形式较多、承接新建校、合并校较多的学校。目前,从办学愿景、管理方式、师资队伍和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来看,我校克服了“一校多址”办学的诸多困难,完成了一所较大规模的新型学校的建设,形成了“深度融合、协调一致、同步共进、稳步提升”的良好办学局面,以及“一校多址、大二小”的管理特色,以信息化建设服务一校多址,实现“同步、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与布局,已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乡一校”的寄宿制办学模式日趋成为农村小学办学的主流模式,大量的农村小学撤并,使乡镇小学寄宿生骤增,且向低龄化趋势发展。而这些寄宿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家庭娇生惯养和社会上不良风气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消极影响,给学校内部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使这些寄宿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几年来,我校在寄宿生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  相似文献   

16.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逐渐走向并形成以乡成人教育中心校、乡企业职工学校、村农民综合学校为实体的、两级三校新网络。本文以要塞乡为例,论述“三校”在农村成教组织网络中的相互关系、作用和对今后的展望。一、“三校”理顺了农村成人教育领导体制要塞乡成人教育中心校委会由乡主管教育的乡长、文教助理、成教专职干部和各大公司经理组成,是一个具有权威,能办实事的乡成教领导机构。乡政府还明文规定,成教中心校下管乡办企业职工学校和各村农民综合学校,有工作上领导权,业务上指导权。中心校负责对厂村两校的职工教师和学习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估,中心每年将评估结果报乡政府作为对各厂  相似文献   

17.
我校地处黄村卫星城,由1所中心校、8所完小、1个幼儿园构成,共有教职工300余名,学生3760多名。中心校的行政位置,决定了我校对其下属学校具有管理、指导、支持等作用。为了达到质量优秀、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我们提出了农村中心校“1+X”的管理模式:“1”指中心校,“X”指完小,“+”指中心校与完小的相互关系。“1+X”是个整体,整体要发展,就要以中心校为龙头,统一规划,典型带动,分层推进,均衡发展,完小、中心校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学校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8.
为使我校“特色办学、文化润校”这一办学思想有新突破,唐诗特色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唐诗特色教学从学校、教师、学生3个方面来思考,在四项建设中实施。  相似文献   

19.
农村成人学校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阵地。这些学校办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的普及、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地方经济的振兴。最近,我们对滨海县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进行了调查,感到提高这些学校的办学效益是当务之急。滨海县现有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24所,有专职教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按照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思路,对金山镇农村成职教办学体制进行了改革。1998年7月,将金山镇职业中学和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一块阵地、两块牌子、多种功能”,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发挥了规模办学效益。金山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办学成绩比较突出,曾被誉为“苏北一枝花”,但因建制不独立,缺少文化课、专业课教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金山职业中学是一所县办农业职业中学,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内外负债,仅剩下20多个学生,面临着停办的危险。两校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