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玉苗 《班主任》2014,(4):17-18
正出人意料的投票结果星期四是我班每周一次的阅读分享会时间。阅读分享会是我班的特色活动,每次分享会都选定一个主题,由一个小队的学生依次讲述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故事,然后由全班学生投票,选出讲得最好的两个人参加月赛。这一次的主题是"神话",在3名小主持人的主持下,雏鹰小队的7名学生依次到台前讲述  相似文献   

2.
【宜章讯】宜章一中加强对应届毕业班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教学、复习工作,毕业班学生在对待升学和就业的问题上树立了服从祖国统一分配的正确思想,学习情绪饱满,教学和复习都抓得很紧。宜章一中本期有六个应届初中毕业班。在党支部领导下,学校成立了毕业班政治思想工作小组。由党支部负责同志向毕业班学生作了形势报告,组织学生学习了人民日报社论“全国一盘棋”。学习后,团组织组织同学座谈学习收获,语文老师也以“用‘全国一盘棋’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两所学校听过两位教师上《做风车的故事》这篇课文。上完课后,我们立即用“牛顿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一问题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书面测试。前一个班共有四十五名学生,其中有四十三名学生回答“牛顿小候是个喜欢做手工的孩子”,占全班学生数的百分之九十五点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位语文教师给学生讲“的”、“得”、“地”的用法,足足讲了半节课,然后出了一些题目让学生选择填空。由于学生对教师讲的一大套理论不得要领,填空大都填错了。教师很着急,又重新讲了一遍,再让学生填空,还是填错了。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了一段她爸爸教过的顺口溜:动前土(地),名前白(的),动形后面双人来(得)。并说:“这个顺口溜对掌握‘的’、‘得’、‘地’的用法有帮助。”教师听后很受启发,马上记下来领全班学生背诵。当学生背下来后,又让学生做填空,这一次大部分学生都填对了.  相似文献   

5.
沙坪一年     
一九五七年夏天,我在初中毕业后,沙坪乡党支部介绍我担任民小教师。当时,我想“教民办校没前途”“学生调皮不好教”。但我又想,“反正没事干,暂搞一年吧,明年再升学”。这样就来到沙坪民小。学校在一座古庙里,只有一个班,学生35人,都是七、八岁的小娃娃。开学时,学校秩序紊乱,学生  相似文献   

6.
开学前,学校安排我教初一两个班的语文,并做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但是开学后不久,主任找到我,说初二(1)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调走了,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学校决定让我去接手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并担任班主任。  相似文献   

7.
杨虹 《中国教师》2006,(2):30-32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8上教师版)中有一篇王大猛先生的文章《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宜少讲多听》,提出语文教师应少讲授、少讲话、少讲析。我们一直责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但是看看我们现在许多的语文课堂教学,在以“学生为主”的前提下,并不是教师讲得多,语文教师是越讲越少,以至于我们觉得语文教师讲得太少了,作为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师怎么能在课堂上少讲甚至…  相似文献   

8.
姚友谊 《教育艺术》2003,(10):59-60
近些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讲”有些偏见,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讲”就是“注入式”,是“灌”的同义词。有的学校干脆规定每节课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更有甚者认为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一味地由学生自己“读”,自己“讨论”,再由自己编几段课本剧,来几个花样,闹哄哄一节课完了。我不明白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充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讲”有些偏见,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讲”就是“注入式”,是“灌”的同义词。有的学校干脆规定每节课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更有甚者认为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一味地由学生自己“读”,自己“讨论”,再由自己编几段课本剧,来几个花样。  相似文献   

10.
每年元旦前夕,我校大队部都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一个有意义的新颖的献爱心活动:爱心购买,旧物拍卖。举办四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项活动由少先队大队部宣传发起,各班班主任组织实施。从准备到“拍卖会”举行,历时一个月,此月主题就是“奉献爱心,我能行”。活动分四周全面展开。各周安排如下:第一周,设计爱心卡。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通过校园电视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实施办法,鼓励学生首先设计好爱心卡。人人参与,每班选出一些优秀作品进行评比展览,然后,学校从中挑选一例,作为这次活动标志卡的正式图案。第二周,制作爱心卡…  相似文献   

11.
通常,在一所学校里,由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差异,往往会出现“好班”“差班”之分,所以家长在“择校”之后还要“择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是遇到一个好老师。有没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呢?陶小青在《上海教育》2003年4B撰文介绍了上海市尚文中学采用“优秀教师配给制”,抹平“好班”“差班”之分,提升学校办学整体质量的做法。尚文中学安排任课教师的原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每班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中,必配一位相对优秀的教师引领,同一年级的各科任课教师集中在一起办公。每个新学年学校会视具体情况对任课教师进行相应的局部调整。“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2.
现在,“国旗下讲话”已成为各校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庄严的国歌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令人难忘的国旗下讲话……在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学校,没有把国旗下讲话这一教育形式很好地运用起来,或者虽然形式上照样做了。但是教育内容缺少计划性,针对性,准备不够充分,教育效果自然就受到了影响。那么,“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与形式应该怎样选择和安排才好呢?我有这样几点建议。一、内容安排要有计划性。一个学期有许多次国旗下讲话,每次讲话准备讲些什么,学校要有一个初步计划。  相似文献   

13.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有五个年级,每年级有6个平行班,每班有60多名学生。语文教师既兼班主任工作又兼辅导员工作,除了教学常规工作备、讲、辅、批、考外,不知又有多少工作需语文教师去做。如何才能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呢?我们试行了“教师备讲横向联合制”。所谓“教师备讲横向联合制”就是指同一年级的六个班的语文教师根据教材编排及特点,在预先通览教材的情况下,在年级组长协调下开展工作,即由组长负责把全册的内容平均分给6个授课教师,每个授课教师完成全册教材的16的任务,每个教师在教在本班,其他五…  相似文献   

14.
1986年下半年,我首次教三年级语文。我这个班,学生35人,但留过级的有18人,其中读过两次一年级、两次二年级的7人,占全班的五分之一。学期初,学校对三年级两个班进行调研、抽测,我班语文均分为53. 4分;期末,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作文”这一项,在全乡儿乎半数不及格的情况下,我班学生不及格的只有1人。全班学生合格率从期初的47%提高到90. 4%,优秀率从  相似文献   

15.
雷莉 《江西教育》2009,(5):46-46
这学期,学校安排我接四年级的一个教学班。在与前任语文老师交接时,了解到这个班的孩子对作文不大感兴趣,很有点“谈文色变”。这也让我有些担心:这个班的学生语文难教!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一个学校多年来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横向比较多个学校所采用的国旗下讲话的形式,笔者发现,这道学生教育管理上的“大餐”明显存在着一些模式化所带来的传统弊病--国旗下讲话的主角是教师,鲜见有学生上台亮相的;国旗下讲话的形式是灌输式,很难听到从学生中来的反响;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则更是“理想化”,讲的内容一般来自网络上通用式的文章,与本校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距离较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读了《山东教育科研》 2001年第一期,“精论集锦”栏目中《偶然中的必然》一文,文中所阐述的观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文中说,“魏书生老师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语文老师因故未给学生上课,每逢上语文课,他的两个班就由另一位教师在课前交代一个学习任务,然后再回自己班上课,学生于是就自己学习。一学期下来,考试成绩一比较,这两个班的语文学习成绩远远超过了有老师上课的班级”还说,“邹平县的一处初中又传来一件与魏老师讲的相似的事,一位老师因病不能上课,学校实在找不到代课的老师,只好也由平行班的老师课前交代几句,一…  相似文献   

18.
国旗下讲话,它是正面教育学生的主阵地之一,是校园里必做的一门显性德育课程。因此,学校每周都会安排一次集体升国旗仪式。有的学校是由教干分担讲,有的是交给老师们轮流演讲。每学期20次左右的演讲,在内容上是一周一主题,开学初有“新学期寄语”,期末有“期末总动员”,内容不外乎与书籍交朋友、安全记心间、好习惯、讲文明、做一个快乐的人、正确面对挫折等。每周一的国旗下演讲主题,往往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它引导着各个班级在一周之内的教育方向。国旗下讲话,因过于庄重严肃,内容概念化而不大受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班导师教书育人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导师是指学校领导委派到一个教学班级对该班学生的教育全面负责的教师。班导师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骨干,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学院、教务处和学校其它职能部门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导师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了避免语文教学课文讲析得支离破碎,提倡语文教学课堂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语文教学应该讲求一个“一”字,即语文课堂要力求设计“一个”关键性问题,安排贯穿整个课时的讲析,这样,可突显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课堂教学活动交给学生,充分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