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教育》2005,(10):1-1
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荆州市荆州区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坚持早查夜访,检查学生一日常规管理、食品卫生、学校安全、寄宿制学校住宿等情况;他们向城市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贫困子女颁发“绿色希望助学证”,实行“零交费”入学;他们针对农村布局调整,新出现的学生路途交通安全问题与有关部门协调,对接送幼儿、学生的车辆和线路进行整治和调整,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时刻把关系到学校、学生的一些“小事”当大事做,而且千方百计把这些“小事”做好、做实。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德育管理所关注的更多时候是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小事情,甚至是鸡毛蒜皮的事。但学校德育管理却没有“小事情”,只有从宏观着眼,从小事人手,才能奏出学校大德育的和谐乐章。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实验小学在德育管理中专注于做好各种德育“小事情”,专心于校内外一切德育场所的每一个“小角落”,用心于一切德育活动的“小事件”上,细心于一切德育行为的“小环节”中,全方位推进德育工作精细化,不断构建德育管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小题大做”与“大题小做”哈尔滨市清滨小学校程艳芬班主任老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艰巨任务。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无小事可言。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往往孕育着许多大道理,可能对孩子的日后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常言道:“一针不补,十针难...  相似文献   

4.
姚星钢 《上海教育》2005,(2A):37-38
在学校管理中人们常说校长要学会“抓大放小”,即抓住学校中的大事、要事来实施管理,或说抓住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某阶段中突出的工作及重点的活动进行管理。而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学校管理不仅需要校长会“抓大放小”,更需要校长能够做到“抓大管小”,既要抓住学校的工作重点,也要充分关注一些所谓的小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朴素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个细活,需要精耕细作,做过细的工作;惟有细,才能实,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向管理要质量,强化管理是各位校长的共同心声,管理的重要性早已不容置疑。但管理要到位,要见实效,不仅要强化,更要细化。没有细化,强化只是空话。要想细化,必须做到:一、抓小事,小事抓好成大事校长要善于做小事,乐意做小事,努力做好小事。学校犹如高档大厦,小事便是一砖一瓦。小事很重要,小事做好了、做完美了,便成为大事。校长应有小题大做,把小事做大的本领和观念。间操,是学校每日必搞的活动。或许有人认为间操与高考、中考无关,但是间操做好了,却有利于树…  相似文献   

6.
“小题大做”与“大题小做”石昀东“小题大做”就是抓住学生日常生活中具体的、有典型意义的小事,因势利导,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的突破口,做大文章,达到从教有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理想的效果的目的。我班有个学生很顽皮,经常在故学回家的路上欺负小同学。在“...  相似文献   

7.
吕赟 《河北教育》2010,(10):29-30
在日常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很少需要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绝大多数都是些“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小事。因此,笔者认为,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校长应该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引导所有教师说好每一言,做好每一行,处理好每一事,日积月累,便能小中“建”大,从而使得学校管理取得“润物无声”的美妙境界。  相似文献   

8.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经验的传承与积累。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学校工作的内容、得失,把“日志”作为“校史”进行研究,从中得出经验教训,改进管理,建立、完善制度,制定工作细则,这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一、学校日志的“史料”价值学校日志作为史料的价值主要有:1.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要干什么。学校管理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把这些小事井井有条地做好并非易事。或者根本忘记了,或者临时才想起,这样丢三落四,造成混乱和拖沓,这都会影响到管理的质量。如果详细地做好各项工作日志,经过多年的积累,就可以罗列出学校各项常规工作的“明细账”、“流水账”。工作就有了条理性、前瞻性。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德育管理所关注的更多时候是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小事情,甚至是鸡毛蒜皮的事。但学校德育管理却没有"小事情",只有从宏观着眼,从小事入手,才能奏出学校大德育的和谐乐章。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实验小学在德育管理中专注于做好各种  相似文献   

10.
几乎每所学校都有校规。在学校对违反校规的学生的处分中,最严厉的一种是“开除学籍”。然而,在教育越来越接近市场的今天,在人们开始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时候,一些学校因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而招来了麻烦,甚至引来了官司。而在这些麻烦、官司中,学校有时甚  相似文献   

11.
如今,许多中小学在管理上采取了“全员育人”制度或称“全员班主任”制度,倡导全体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以此强化教师的育人职责,显然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在有些学校却把“育人”简化为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扣分。其不良后果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2.
陶洁 《华章》2012,(23)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很多班主任煞费苦心的设计了很多活动,试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心灵得到洗涤,情感得到升华,但很多时候效果却并不理想.其实真正的德育工作就渗透在我们每天和学生接触的小事中,落实于学生每天的生活实际中,作为班主任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小题大做”,抓住细节,从小事着手,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13.
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与改革的今天,人本管理思想逐渐凸显。然而许多学校的管理者却仍然是满脑子的“权力”思想、“管人”思想,忽视教师的劳动特点、心理特征以及作为人的适当合理的需要。在他们眼中教师应该是无私奉献的圣杰,是“燃烧的蜡烛”,是“学生成长的铺路石”。多年来形成的见物不见人的管理中,  相似文献   

14.
对学生成长的管理是人性塑造的管理,不仅需要“分工负责”的制度监控,更需要“人性关爱”的温柔感化,两者相辅相成;某种程度上,后者对前者具有补充和促进的功能。目前,一方面人们对院校长们在履职中“向上看”“做大事”的习惯颇有微词,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对院校长本真淳朴、细致入微的育人之举产生疑惑。这是教育的反常浴在“贴吧”与学生交流、对学生“一对一”深入访谈、给新生一一“写回信”,这些举措都是院校长亲近、关爱学生正常的、自然的履职行为,并且类似的行为越多、越普遍、越持久越好。院校长是学校最大的“官”,也应该是学校最优秀的教育家,要成为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能够发挥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人。为此,院校长就必须习惯成自然,善于做关乎学生的“小事情”,并要将这些“小事情”当作教育大事做好。  相似文献   

15.
刘红云 《成才之路》2009,(22):67-67
所谓“小题大做”意思是小题目做大文章,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问、一个细节,对于每一个问题都要追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这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小题大做”都是必要的.我们应该积极提倡、鼓励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桂珍 《湖南教育》2002,(16):20-20
据调查统计,2001年我国“校园暴力”情况为: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94%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近年,各地媒体也纷纷报道有关“校园暴力”的新闻。“校园暴力”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校园安全与否,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的重要前提。而目前在我们的一些学校,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向同学索要钱财,不从便拳脚相加;有的为同学间的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伤害他人;有的以大欺小、以众欺寡,甚至收取保护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  相似文献   

17.
刘进平 《甘肃教育》2011,(19):34-35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育无空地,处处需精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我校在“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创新育人机制,实施“小事工程”,推行精细管理,使学校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职工的事与企业的事的问题,富润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赵林中说,以往计划经济时管理者有种说法叫做“职工的事最大也是小事,企业的事最小也是大事”。这种管理哲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集体第一,一心为公”,但它却违背了办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如果不把职工的事办好,不让职工的心安下,企业的事最大、最重要也会无人问津。只有及时、妥善地处理好职工的每件“小事”,职工才能集中精力来办企业的事。赵林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常常是铺陈有余而升华不足,只知“画龙”,不会“点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教给学生结尾“点睛术”。一、以小见大,深化主题在指导学生写记叙文的结尾时,教师应教他们小事、琐事中挖掘出深层含义,用一两句话点出来。位学生在《一件使我脸红的小事》一文里,写了自因为生病耽误了许多功课,好友小勇帮他补课,他误以为好友是为钱才这样做的,遂向父母要了几十钱作为“辛苦费”送给小勇,却被小勇婉言拒绝的事文章初稿就事写事,没有升华。经点拨,小作者在稿结尾时写道:“虽然在当今社会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毕…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我深深体会到: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在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养、求同与求异等关系,形象一点说,就是要正确处理“方”与“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