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教师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应体现在关注教师的精神、价值需求,成就、发展需求,归属、幸福需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说得更明确一点,办好学校,教师第一。当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呢?有些学校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他们把学生奉为“上帝”,把工作着眼点全部放在了学生身上,提出了“学校就是服务”的口号,这样就把教师放在了从属于学生的地位。我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教育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可是,这一切要靠我们的教师去完成。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这没有错,但是把学生和教师两者放在…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市场化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学校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以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  相似文献   

4.
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努力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沈阳师范学院王艳邓小平15年前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这样说过;“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但这不是说要把大量的课时用于思想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质量最终决定于教师,学校要坚持“育人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在考虑如何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之前,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培养教师,如何培养能够完成树人大计所需的高质量的教师。本文从战略管理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师资管理的要求、师资团队的构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学校领导者(校长)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中,把教师管理作为第一需要,树立“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第一”的管理思想,是21世纪学校管理中最根本的理念。《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就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  相似文献   

7.
王岳 《学子》2013,(5):98
一、用科学发展观来推进勤工俭学工作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无论是在城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还是在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我们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有工作都要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总之,要把育人放在学校勤工俭学的第一位。其次,是要坚持服务于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把勤工俭学工  相似文献   

8.
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所以,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应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即在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中,始终把教师放在核心位置,追求教师的成长、发展,做到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走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管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师工作的中心所在.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始终放在第一位,树立关心爱护学生的根本观念.作为一名新班主任,在带班的实践过程中将这一思想转化为实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管理,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是实现教师管理的最高境界。教师动起来,学校才会有生机,教师工作有了创造性,学校才会充满生命活力。如果教师工作不积极,那么学校所有工作的效果都要打折扣。所以,一位好校长应该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善于发挥教师的特长方面下功夫。将教师放在学校管理的突出地位校长要通过教师行为来实现学校的任务目标,通过对教师的有效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掘教师工作的能动性,将学校的管理目标落实到每节课之中,落实到每一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之中,落实到教师每一个具体的教育教…  相似文献   

11.
陈雪萍 《学周刊C版》2024,(6):158-160
根据新课改要求,新时期义务教育应该是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德育教育被放在了第一位,这也说明了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但从现实来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教育在落实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存在重管理、轻人格培养的问题,且德育教育并未形成强大合力,最终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对此,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精准发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林誉 《广西教育》2014,(33):55-55
校长管理学校需要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笔者认为,校长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学校时关注学校的主体,如学生、教师、管理者,充分做好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的发展。一、以生为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的主体是学生,要做到"以生为本",校长必须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学校提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师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在新的时期,我们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和谐校园应当怎样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校园首先应是平安校园。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保障学校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因此,学校应当把安全教育和维护教学秩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相关部门应当联合起来,共同抓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抓好校风校纪建设。学校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建立健全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管理制度,并充分发挥团队组织和学生会的作用,培养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要通过开展一些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防护、珍爱生命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地建设一个美丽、舒适、充满亲和力…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求当代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杜甫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如果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灵活运用“心理效应”的正面影响,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的脚步声已清晰可辨,教育要现代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们用什么迎接未来教育的挑战?答曰: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根本。而师资的素质,又以师德水平为核心。 “教书育人德为本”,意思是学校教育要把培养学生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个人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尤其需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把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高校工作的首位,而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增强思想教育针对性的前提。所以高校应该更新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不断开创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讲政治,这是我党的一贯主张.早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时,毛泽东同志就主张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1957年毛泽东同志又明确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确立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1978年邓小平同志强调“学校应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明确要求全党要讲政治.学习落实江总书记关于“讲政治”的指示精神,教育首先要讲政治.  相似文献   

20.
关注教师,善待教师——这是校长应该始终牢记的,因为学校的所有工作,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只能通过老师来完成;更因为,我们的老师太难了!那么现在教师的状况如何,学校在具体管理中应该怎么做呢?一、关注师生不能“厚此薄彼”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学生为本”的正确学生观正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于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等提法应运而生,有的甚至将企业的“视顾客为上帝”的服务理念移植到学校管理中,提出学校的一切工作要为学生服务。因此,社会也好,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学校内部管理也好,都把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努力探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的变化无疑是非常可喜的。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又特别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把它提高到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