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的作业要家长签字(以下简称“家长签字”)的现象盛行于城镇,波及到农村。本刊把它提出来讨论,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浓厚兴趣。读昔在来信来稿中分析了教师要家长签字的心理动机和学生、家长的反映及实际结果。有的还提供了典型事例。一些读者就此开展了学生、教师、家长的问卷调查。不少读者对如何改进课外作业的布置,如何改进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合作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所有来稿对个别教师以家长未签字为由对学生罚写、  相似文献   

2.
听写签字、背诵签字、作业签字、试卷签字……在我国中、小学沿袭了20多年的“家长签字”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存在?是否应该被取消?前不久,一场由学生、家长、教师、专家、学校五方代表组成的特殊“听证会”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展开,大家争论的焦点正是:要不要废除“家长签字”?对此,各方观点不尽相同,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废除“家长签字”呢?E SN■本期话题:废除“家长签字”有必要吗?★观点一:“家长签字”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其实,拥有中国教育特色的“家长签字”制度,往往是教师全方位控制学生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3.
张晖 《山东教育》2004,(28):18-18
家长签字是教师与家长联系的桥梁,是教育学生的良好方法它博得了众多教师和家长的青睐然而,效果如何呢?还是让我们听一听学生的心里话吧。家长签字是老师制住我们的“魔鬼”,每当考砸时,我在父母面前无地自容,更是十分紧张,生怕招来一巴掌。请老师远离家长签字吧!每当班主任要家长签字时我都心乱如麻。因为老师对我就像在衣服上挑灰尘一样,总要找几个缺点,没有一次是“干净的,回家不是数落一番就是“雷电交加”。唉,难道在他们眼里我总是这样无可救药吗?难道我没有一点进步,没有一点长处?你们为什么总要我完美无瑕?我只是一个孩子呀!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孩子上小学,家长每日例行在孩子作业本上“签字”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然而,近日北京昌平城关小学等部分学校却开始试水作业“免签”.校方管理者称,此举旨在减轻家长负担,增强学生自主能力;但一部分家长和教师却对此争议不断. (2014年3月23日《北京青年报》) 长久以来,让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已经成为一些小学的普遍做法.就教师而言,这样的要求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强化家庭教育的力量,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规范孩子的学习行为.然而,教师在享受家长为作业签字带来便利的同时,亦应当清醒地看到其潜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活动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教师,孩子的成长是与家庭影响密切联系着的。要教好学生,学校必须与家庭紧密配合。 定期召开家长会是与家长联系的好方式。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我召开了一次家长会,效果比较好。 为了开好这次会,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1、提前三天发下通知书。2、要求家长阅后签字表态,能否准时到会。第二天收回通知书,发现家长态度不明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的作业让家长签字”近年来无论在城镇小学还是普通村小都已经悄然普及,当然认识不一,分歧很大。笔者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应用辩证的观点去把握,要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去考察。一、“家长签字”有其促进学校教学的一面,它能取得三种作用:(1) 督促约束作用。对于那些学习不自觉、贪玩的学生来讲,由于每天的作业家长要签字,可以矫正他们“不按时做家庭作业”的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7.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家长签字”方式要求家长参与教育。家长签字的对象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①经常性不完成作业的学生;②考试不及格或作业准确率不高的差生;③字写得歪歪斜斜,作业质量不高的学生。不难看出:家长签字的目的实质上就是迫使这部分学生较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家长签字往往使许多教师将教育这些孩子的主要任务推给家长,动辄让学生回去喊家长,或者让学生捧着作业本回去找家长签字。我们姑且不谈这是否给家长带来负担,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就实在令人优  相似文献   

8.
不知打什么时候开始,学校里流行起小学生每天的作业要给家长签字的做法。起初也许是从每五周发一次的《学校、家庭联系手册》,要求家长阅后签字得到的启发(其目的是明确的,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以便沟通学生情况,互相配合教育),发展到学生每次考试和测验的卷子要给家长签字,最后就演变成每天的作业都要家长签字了。学生的作业要家长签字,无非有两个意图:一个是  相似文献   

9.
唉,签字     
为了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使学生在校的学习和表现情况及时让家长知道,教师把学生的考试卷子、学期成绩报告单以及一些必要的情况与通知,送交家长并要求阅后签个字,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但是,如果对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和活动,样样都要家长签字证明,实际上未必能起到加强联系督促学生的作用。相反,既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还会产生不良后果。本期我们发表了一篇杂文《“签字”不是好办法》和一篇教育小品《唉,签字》,值得推荐给大家一读。  相似文献   

10.
当前家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伦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焕琦 《中国德育》2006,1(3):44-49
当前家校关系中存在着大量不良交往行为与认识误区。“挑错”模式导致学生并不希望家长和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学校化”使学生的学业压力“雪上加霜”;学校和教师依仗教育权力在态度上对家长缺乏尊重。种种不良交往行为与认识误区已严重影响了家校关系的正常发展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矫正“家庭教育学校化”的倾向,建立学校与家庭平等合作的伦理关系,培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态度与能力,坚持充满伦理意蕴的家访以构建和谐的学校和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吴娴 《教育艺术》2024,(4):11-12
“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做学生家庭阅读的引导者,和家长共事,采用设立家庭阅读区、亲子共读一本书、开设阅读银行等方法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指导有效阅读方法,引导家长在阅读中与学生共情。开展独特的阅读实践活动,引发家庭成员、不同家庭之间在阅读上的共鸣。通过共事、共情、共鸣,有效指导家庭阅读,成为家庭阅读的领航灯,为孩子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家长签字“打过了” 有位老师每逢考试,不论大考小考,都要让家长签字,以此鞭策学生努力学习。最近,一位学生由于考试成绩糟糕,该家长竟在试卷上签了“打过了”这三个字。 笔者曾就试卷让家长签字对100名学生作过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希望让家长签字的仅有13人,持无所  相似文献   

13.
“家长签字”现象在我国小学、中学教育阶段较为普遍。特别是小学低段,许多班主任、老师都要求家长在家庭作业、通知书等上面签署意见或建议。笔者从事小学教育多年,认为“家长签字”有以下好处:第一,通过“家长签字”,孩子可以感受父母的关心,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希望,加深与父母的感情,有利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父母的这种关心,  相似文献   

14.
家长之累     
孩子是父母生的,一旦孩子在学校有了问题,就要找家长,正像商品有了问题,就得找生产厂家一样———这是一些教师潜意识中的逻辑。如今的教师,不仅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而且在牵住家长方面也有一套。根据笔者的了解,大致有三种方法:一谓“签字法”。作业完成情况,由家长检查后签字;考试考差了,试卷由家长阅后签字;学生逃学,由家长每天送至学校签到。笔者办公室的同仁大多受过为孩子签字之累,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二谓“陪训法”。孩子在学校一犯错,家长往往会被“请”到场,低头含羞陪着孩子受训。客气的教师,只训孩子,家长…  相似文献   

15.
我从教之初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小学生作业要求家长签字并不多见。可如今,无论走进哪所小学,要求家长在学生的书本上签字不但“蔚然成风”,而且俨然成了教师管理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一、调查目的、对象和方法小学生的作业让家长签字不仅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我们认为,评价其利弊,不管从哪个角度思考,都不应从某一特殊或个别的事实现象出发,而应该在对这一普遍现象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我们对海安地区部分乡镇中心小学和一般小学的教师、学生、家长各100名采用问卷、口头采访、查阅作业等形式,从签字的目的动机、对签字的态度、签字的效果等几方面进行了专题调查,问卷分“教师、学生、家长”三套,共21题。  相似文献   

17.
李茂 《基础教育论坛》2013,(17):37-38,40
1.向学生讲明家庭作业的要求在开学初布置第一项家庭作业之前,一定让学生掌握有关家庭作业的基本规则。最好用书面形式把对家庭作业的要求明确下来。教师可以和家长、学生共同签订一个家庭作业的协议(协议文本见后),家长和学生共同在这份协议上签字。在开学的前几个星期,教师可以每晚给学生打电话,询问学生是否做了家庭作业。如果学生做了,便让他在电话中读给教师听;如果没做,则问什么时候可  相似文献   

18.
教育界对家庭在儿童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早已达成共识。为此,学校往往有要求家长配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签字”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强调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却将家长视为被动合作者。即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力量,家长则成为辅助人员,被动参与学校要求的各项教育活动,按照学校要求完成有关任务。家庭关于儿童教育的观点和做法得不到充分尊重,其在儿童教育中的优势也难以发挥。 事实上,儿童教育或干预方案的成功均离不开家庭内外的协同合作。为使教育干预系统的效果最大化,必须将家庭(而不是儿童)作为教育干预系统的核心。这是教育理论界关于家庭中心服务认识上新近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与同行聊及家访,有位同行脱口说道:“家访,家长来访。”听罢,不禁愕然。家访本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意谓教师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以便了解学生家庭及学生在家情况,并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目标、要求及学生在校情况,何以同行将家访解释成家长来访呢? 愕然之余,对此发生了兴趣,想探个究竟。原来,当今教育界行“家长来访”者实属不少,不仅许多家长会来访,许多做教师的也乐于家长来访。为什么会产生“家长来访”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20.
有些老师喜欢用“让家长签字”这个办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教育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学生的家庭作业让家长签字,学生的考试卷子让家长签字,甚至,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写个条子,也让家长签字。签字,加重了家长的负担。有的家长反映,我们白天在厂里干活,从早忙到晚,有时还要加夜班,哪有时间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呀!于是不少家长应付公事,随便看看就签字;有的家长连看也不看,拿过本子就签字。试问,这样的签字有什么用?当然,有个别的家长是怕麻烦,但大多数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或者受本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因此“签字”不是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